医学类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

2017-02-11 02:16丁旭东李冬梅
山西青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韧性显著性

李 超 丁旭东 李冬梅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医学类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

李 超 丁旭东 李冬梅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提高就业能力是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为了探讨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关系,本文采用“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PPQ)”和“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对1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心理资本中的韧性因子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有显著差异;就业能力中的就业自信心、实践能力因子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自我发展因子在家庭类型上差异显著;大学生就业能力在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具有非常好的正向预测作用。

心理资本;就业能力;医学院校大学生

一、引言

随着现在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人数每年都在上升。但是因为人力成本的不断增加,许多企业不断缩小开支,减少人才招聘数量,致使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提高就业能力是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研究表明,当前许多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就体现在心理、个性、态度等因素的缺陷上。基于积极心理学,从心理资本开发角度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将是一个新的视角、新的途径。交流沟通和协同合作。

心理资本也称积极心理资本,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积极心理潜能,对个体心理成长和行为绩效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Hosen等人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通过学习等方法进行投资后获得的一种具有耐久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心理内在基础构架。他认为,心理资本包括个性品质和倾向、认知能力、自我监控和有效的情绪交流品质等[1]。Avolio等人认为心理资本同时具有状态性和特质性,既可以通过干预措施来开发,又相对比较平稳[2]。Luthans等(2005,2007)[3]编制了《心理资本问卷(PCQ-24)》以希望、现实性乐观、自我效能感、自信、复原力为要素。

国内的学者柯江林的研究将心理资本划为事务型心理资本与人际型心理资本。自信、乐观希望、奋发进取和坚韧顽强是事务型心理资本;谦虚诚稳、包容宽恕、尊敬礼让和感恩奉献构成了人际型心理资本[4]。王鉴忠等认为心理资本有助于大学生最后取得职场竞争的胜利[5]。心理资本是一种有利于工作绩效提高的积极心态,任务绩效、周边绩效与事务型、人际型心理资本呈正相关[6]。员工的希望、乐观和坚韧性三者合并而成的心理资本,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的影响作用[7]。

我国学者郑晓明第一次明确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他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满足社会需求、能够实现就业理想、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12]。张丽华、刘晟楠则提出了就业能力有自主能力、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五个维度[9]。熊书银、黄登婕认为,就业力就是一个人应聘求职,获取就业岗位的能力和获取就业机会,认为工作能力、诚实守信、团队合作和创新是构成就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0]。谢志远在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之后,指出要加强专业能力、基础能力与差异性能力的培养[11]。黄敬宝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将高等教育服务转化为人力资本,并能实现这种人力资本价值的大学生的综合能力[12]。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对2所医学院校的132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59人,女生73人;大一、大二学生99人,大三、大四学生33人;独生子女46人,非独生子女86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73人,来自城镇的大学生59人,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35份,剔除无效问卷,回收132份,有效回收率90.00%。

(二)测量工具

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测量采用张阔的心理资本问卷(PPQ),由26个项目组成,涉及四个维度,其中自我效能和韧性因子各包括了7个项目,乐观和希望因子各包括了6个项目。26个项目的区分度介于0.61-0.80之间。4个子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6、0.83、0.80和0.76,总问卷的α系数为0.90,显示它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子问卷得分的相关系数在0.25-0.56之间,显示对心理资本4个子成分的测量具有合理的区分效度。

就业能力问卷采用了何昭红、吕兆华等(2012)编制的《大学生就业力自评量表》,涉及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就业自信心、自我发展能力等5个维度26个题项目。重测信度系数0.749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问卷的总量表和各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的Cronbach'sα系数范围为0.749-0.856,重测信度系数范围为0.730-0.825说明总量表和各分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三)数据处理

所有被试,按统一的指导语一次性完成两份问卷,运用SPSS16.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资本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以人口统计学变量为自变量,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及各因子的分数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具体结果可知,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心理资本各维度上无明显差异,但男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得分总体要高于女大学生;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心理资本各维度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自我效能和韧性的均分要高于来自农村大学生在这两项的均分;不同家庭月收入情况的大学生在心理资本总体及其他构成因子上无显著差异;不同家庭类型的大学生在心理资本总体及其他各结构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中年级变量和是否为独生子女自变量上:高低年级大学生在心理韧性和希望这两个维度上差异显著,高年级的心理韧性和希望高于低年级的大学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差异显著,高年级大学生显著高于低年级大学生;大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心理韧性上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心理韧性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而在心理资本总体和其他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以人口统计学变量为自变量,大学生就业能力总分及各因子分数为因变量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可知,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就业自信心和实践能力这两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男大学生就业自信心和实践能力要高于女大学生,在就业能力总体和其他结构上无显著差异;家庭类型不同的大学生在自我发展能力上有显著性的差别,在就业能力总体及其他因子上无显著差别;不同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在就业能力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家庭月收入高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总分明显高于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

但是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年级变量、是否为独生子女自变量和生源地变量上;高低年级的大学生在就业能力总体和各结构上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就业能力上无显著性差异;大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就业能力及其各因子上无显著差异。

(三)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运用Person相关分析大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及各因子的均分与其就业力总体及各因子的均分进行相关分析。采用相关分析判定相关的强弱,结果从表1可知,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各维度均有显著性相关,就业能力除了与韧性无显著性相关外,与心理资本其他因子均呈显著性相关。

表1 大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及其各维度和就业能力总分及其

注:*表示P<.05,**表示P<.01。

四、讨论

(一)大学生心理资本状况的讨论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心理资本各因子上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与吕兆华[13]、付立菲、张阔[14]、曹杏田,励骅[15]的研究不一致,说明男女大学生在自我效能、韧性、希望和乐观方面都表现出一种较积极的心理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对男女性的教育政策都是一样的,强调男女平等的接受教育,在同样的教育情境中受到的影响都相同的;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希望、韧性上差异显著,低年级大学生的希望和韧性要高于高年级。主要原因是:大一年级对大学生活和未来发展满怀希望,自信心很足,面对问题和困境时,能够坚持到底并取得成功。大四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大学学习,他们对于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一个较为准确的了解和判断,又即将面临就业,他们的希望水平和韧性水平都比较理性化;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心理资本各维度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自我效能和韧性的均分要高于来自农村大学生的在这两项的均分;不同家庭类型和不同家庭月收入情况的大学生在心理资本总体及其他构成因子上无显著差异,这与吕兆华[16]的研究不一致。主要和现在社会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关,不管经济收入如何,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良好教育;大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心理韧性上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心理韧性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而在心理资本总体和其他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讨论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就业自信心和实践能力上有显著差异,男大学生就业自信心和实践能力要高于女大学生,这与曹锐[17]的研究结果一致,与男女性格的差异有关;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就业能力总体和各结构上无显著性差异,这与师玉生[18]、励骅[19]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现在无论什么年级的大学生都会有社会实践,像社会兼职和学校勤工助学岗位,使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进入大学时就得到锻炼;家庭类型不同的大学生在自我发展能力上有显著性的差别,在就业能力总体及其他因子上无显著差别,这主要是因为家庭类型不同,教养方式就会不同,以及单亲家庭的本身缺陷比正常家庭大的经济压力都会影响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在就业能力上无显著差异,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物质和精神生活资料比较丰裕,父母的资源分配也比较公平,注重每个孩子的成长公平,所以是否是独生子女在就业能力上差距不大。

(三)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相关讨论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即心理资本问卷得分越高,就业能力越强;心理资本问卷得分越低,就业能力越弱,这与前人的研究是一致的。大学生心理资本与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自信心、人际沟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也与就业能力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心理资本对于学生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自信心、人际沟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也意味着心理资本的培育有利于就业能力的改善和提升。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的改变有很好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就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心理资本中的韧性因子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有显著差异;就业能力中的就业自信心、实践能力因子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自我发展因子在家庭类型上差异显著;大学生就业能力在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上呈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具有非常好的正向预测作用。

[1]Hosen,R,Solovey Hosen,D,and Stern,L Education and capital development:Capital as durable personal,social,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fluences on the happiness of individuals[J]Education,2003,123(3):496-513.

[2]Avolio,B,and Luthans,F The high impact leader:Moments matter in accelerating authentic leadership development[M].New York:McGraw Hill,2006.

[3]Luthans,F,and Yourself,C M Human,social,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OrganizationalDynamics,2004,33(2):143-160.

[4]LuthansF,YoussefC,Avolio B J.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M].李超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

[5]柯江林,孙健敏,李永瑞.心理资本:本土量表的开发及中西比较[J].心理学报,2009(09):875-888.

[6]仲理峰.心理资本对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7(02):328-334.

[7]黄领仪,陈婷,王树青.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与指导政策[J].职业,2012(07):28-29.

[8]王鉴忠宋君卿.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机理[J].辽宁大学学报,2012,39(2):116-121.

[9]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91-92.

[10]张丽华,刘晟楠.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5(1):52-54.

[11]熊书银,黄登婕.大学生就业与就业能力培养[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07-110.

[12]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90-92.

[13]黄敬宝.高等教育体制与大学毕业生就业[J].江苏高教,2007(1):72-74.

[14]吕兆华.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力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15]付立菲,张阔.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倦怠状况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1):1356-1359.

[16]曹杏田,励骅.当代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定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42-44.

[17]曹锐.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8]师玉生,安桂花.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J].社会心理科学,2014.04.

[19]励骅,曹杏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3):54-56.

G

A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韧性显著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图像序列的显著性目标区域检测方法
关于论文统计学分析结果描述的规范:多组数据的单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