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懂事”我不要

2017-02-13 18:04树妈马瑞
孩子 2017年2期
关键词:小树生气情绪

树妈马瑞

被我那样吼过,真的会发自内心笑着说“妈妈我爱你”吗?“妈妈我爱你”这种柔情蜜意的话,不是应该双方和谐有爱的时候,有感而发的吗?

我心里知道自己这样指责孩子不好,他只是爱玩,后果也没有多严重,我的反应过激了点;我今天心情不好,从起床就开始忙,所以给他洗手时想速战速决;如果我心情好的话,可能这事儿会处理得更温和有效一点。

饭后,我给小树洗手。

水池里泡着没刷的锅,小树站在小板凳上,等着我给他擦香皂,无所事事间,例行公事地开始搞那个装满水的锅。

“小树,你别弄那个锅,水会洒一身。”

“小树,别弄那个锅!”

“小树!”

“小树!!!”

我弄了一手泡沫想要给小树洗手,眼睁睁地看着他帅气地一伸手,把锅提起来,水流出来,溅在我们俩身上,锅里泡着的碗啊筷子啊,也都掉出来。

“小树!妈妈一直跟你说,不要动,不要动,你为什么还弄那个锅!怎么说都不听!”

“水洒了一身,还得给你换衣服!”

“你非要惹妈妈生气是不是!妈妈说不让动还动!”

好吧,我知道不应该对孩子嚷,不应该对孩子发出指责的“你信息”,可是我实在生气,那一刻,不想忍。

一片沉默,空气仿佛凝结了。

小树背对着我,默默被我洗手,看不到他的表情,我想他一定被我的嚷嚷吓坏了,也有可能在生气,所以不说话。

所以,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再说点狠话?我已经没脾气了。给他讲道理?我觉得没必要。给他道歉?不至于吧,本来就是他给我带来麻烦了。

所以我也只是默默地给小树洗完手,抱他在沙发上坐下。

我想说点什么打破沉默,又不知道说什么,没想到,小树先开口了:

“妈妈我爱你!”

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讪笑,就是平时拍照的时候,如果姥姥姥爷说“笑一个”,他露出的那种一看就知道的假笑。

他把脸凑近我,“笑”着说:“妈妈,你笑吧!”

我第一感觉是放松:呼——太好了,终于有台阶下了,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孩子还算听话,知道自己错了,讨好我呢。那我假装大度一下,教育两句,这个事就这么过去了,挺好!

第二个感觉是别扭——这孩子笑得太诡异了。被我那样吼过,真的会发自内心笑着说“妈妈我爱你”吗?“妈妈我爱你”这种柔情蜜意的话,不是应该双方和谐有爱的时候,有感而发的吗?

我决定倾听他一下,看是否能描述出他的心理活动。“小树,妈妈刚才特别凶,你害怕了,是吗?”

小树脸上的笑一下子干住了,嘴角向下,委屈地撇了起来。“嗯……”他把头在我胸前蹭着,开始抽泣。

我吃惊地搂紧他,天哪,原来孩子心底埋了那么沉重的情绪。

我继续说:“小树虽然委屈,但是不想让妈妈生气,所以来安慰妈妈。”

小树哭得更厉害了,但是同时,他的小手也抱紧了我。

孩子的笑容背后,看起来是“懂事”,其实是委屈。他才两岁半啊!已经学会了举起“妈妈我爱你”做白旗,重建和平。

有一些小事,在细碎的亲子日常沟通中很容易被忽略过去,甚至有的家长大概会觉得这是件“好事”,是孩子“懂事”,但我不这么认为。不是只有大人才会把情绪压藏起来,以假面示人,孩子也会——当他真的被吓到,就不再敢露出真正的自己。小树连哭都不敢,因为我看起来太厉害了,他只知道如何自保,那就是取悦我——这个手握资源、能决定他命运的人。

这不分年龄,是每个人类潜意识里都有的智慧。只是,这智慧应该用在家外面,用在那些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人、不得不应对的事件上——而不是自己最亲的人身上。

如果孩子的讨好和取悦,在家里频繁地被用到,最终会成为一种模式,泛化到家以外的地方:讨好老师,讨好同学,讨好欺负他的人,讨好领导,讨好全世界。而笑脸下面,被积压下来的情绪,并不会真的消失。它可能在下次变本加厉地爆发出来,也有可能深藏心底,成为一块小小的伤痕。

我十分后怕,幸亏我做了积极倾听,让孩子把“讨好”下面埋着的委屈释放出来;幸亏我没有欣慰地认为:孩子真“懂事”,看来以后还是得对他厉害点!

而那天,释放情绪之后的小树,依恋地趴在我怀里聊着他是“孙悟空,有72变”。这种平静和温暖,不需要他说“妈妈我爱你”,我也能感觉得到。

猜你喜欢
小树生气情绪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生气汤
情绪认同
送你一棵小树
我们的小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