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相亲?婚姻式焦虑

2017-02-13 22:13姜可
人人健康 2017年2期
关键词:白发中国式子女

姜可

近段时间在大荧屏上最火的无疑就是“中国式相亲”了,这档相亲节目以“父母陪儿女相亲”的新形式刷新了观众的“三观”。节目也被质疑是回到了“传统包办婚姻”的模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了年轻男女无可奈何的选择,正如“白发代理相亲”、闪婚、逼婚,渐渐地变成了一种中国式的婚姻焦虑。

或许很多做父母的会感到委屈:明明就是为了子女的幸福,怎么能简单地理解为干涉呢?难道就放任子女随意爱恋吗?

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干涉、介入孩子的婚姻,究竟好不好?没有定论,但在大多数人的观点中,婚恋问题从来就不是单独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甚至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在互联网上,关于相亲对象的吐槽往往是最热的帖子,以至于有人感慨:谁相亲没有遇到几个极品?

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婚姻关系在合法化、自主化的同时也走向脆弱化,因此婚姻焦虑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通过调查发现,男女的婚姻焦虑以“白发相亲”的独特形式呈现,知青一代父母对儿女的婚姻大事表现出强烈的集体性焦虑和干预。

在“面子”心理作用下,家长们还认为,孩子迟迟不结婚,会将自己置于旁人议论的“口水”中。现实社会和自身情感上的压力相互交织,造就了当下大规模的婚姻焦虑现象。这一代父母责任心大都比较强,在他们心里,只有孩子结婚了,帮子女照顾到孩子上学了,这才真正能轻松下来,享受一下舒适的生活。但是,如果孩子迟迟不能结婚,可能就推迟了他们养老的计划,特别是因为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根本就不敢奢望子女养老,加之未来的养老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当“中国式催婚”成为一种结构性压力,不堪重负的子女被动地选择“破解之道”。不论是闺蜜扮“恋人”宽慰父母心,还是躲“逼婚”干脆不回家,抑或是租赁男女朋友回家,过节原本是合家团圆的美好时刻,却嬗变为子女与父母钩心斗角的舞台。

当父母与孩子在婚姻观念上存在着不可逾越的代沟,当双方的情感焦虑在这里发生激烈碰撞却得不到合理宣泄时,逼婚与反逼婚便会顺理成章地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呈现在大家面前,并以“中国式婚姻焦虑”的形式很长时间地存在着。

要填平这样的代际鸿沟,一方面,是整个社会要对婚姻所暗含的意义进行一场“祛魅”行动。现代社会中,婚姻其实早已超脱了旧有的观念,它不必承载起那么多的传统内涵,其也并非就是人们到达幸福彼岸的唯一之选。另一方面,则是要求我们对婚姻和家庭的多元化形式保持最大的宽容,各方都要适当地妥协和让步,尝试着去理解和接纳不同的婚姻模式和生活方式在我们身边存在。比如不去嘲笑和讥讽大龄未婚青年,不把婚姻作为砝码对青年人进行控制。

猜你喜欢
白发中国式子女
中国式民主
百岁白发祭儿殇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洗白发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除白发简易装置
中国式失败
蔷薇白发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