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

2017-02-13 14:55李影
教育 2016年46期
关键词:丁丁花朵想象力

李影

人们常常将幼儿比喻为祖国的花朵,而教师则为辛勤的园丁,默默地灌溉,细心地滋养,期待着花开。但我认为花开虽美,却不能急于求成,而是需要静心等待,等待并不是撒手不管,花朵们需要的养分还是要给予的。

诗人纪伯伦曾说过,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这首诗歌对我的感触很深,我们不应用成人看待事物的眼光限制住孩子的思维和想法,应该做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给孩子一些自由选择的机会,给孩子一份自由想象的权利,而我们要做的是了解他们奇特想象力背后的故事。

有一个小故事让我记忆深刻,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在一次家长半日观摩的活动中,教师选取了一节美术活动课——画苹果树,墨墨把树上的苹果画成了一串一串的,一个挨着一个,就像是葡萄一样。老师问墨墨为什么画成这样,孩子满脸幸福地回答,“这样果农伯伯就能得到很多很多的苹果啊!”老师听到这样的回答心里甚是欣喜,高兴地点了点头,肯定了她是一个有想象力的孩子!而一旁的训斥声音却打破了此时的美好,这位爷爷正在严厉地批评丁丁,“苹果你没吃过吗?怎么涂成蓝色的了?”丁丁埋着头,好像做错了什么一样。两种不同的做法,对于孩子敢于想象的能力便是两种不同的影响结果,但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为什么不能想象世上有一颗树挂满了蓝苹果呢?我想,自由想象的权利,一定要还给孩子。

刚入职的时候,在指导区域活动时我常犯的错误就是急于帮助幼儿、引导幼儿,而这种做法有时却偷偷改变了幼儿的游戏意图与方向,甚至是把他们的想象力“扼杀”在我的指令下了。记得带小班时,然然在图书区玩起了用书搭成电脑的游戏,怎样才能把书的封面立住当电脑屏幕呢?他用小手摸索着书的边缘,有选择地挑选着“搭建材料”,一直专心沉浸在游戏中。满脑子图书区规则的我迅速制止了他的行为,可后来静下心一琢磨,然然一直对图书的大小、形状进行比较来选取材料,想要把这些书立住,他一直在动脑动手尝试,这个创意的想法既没打扰到他人,也未破坏图书,这种行为真的不可取吗?有的时候,我们还是多静下心来等一等,看看孩子的做法,把急于干预换作守望,不要为了让孩子达到所设定的目标,而忽略了其独特的想象力。

当幼儿出现有想象力、有创造力的想法或行为时,在没有伤害到自己、他人以及物品的前提下,我认为我们应该支持、鼓励孩子这样的做法。正如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实验一样,正面的强化能够支持孩子更加勇于想象和创造,祖国的未来需要这样的花朵。

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常带着孩子出去走走、看看、摸摸、想想,走进自然,贴近自然。应了陈老先生的一句话就是,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孩子们接触到的环境越开阔,观察到的事物就会越多,而新鲜的事物常常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好奇心又是发展想象力的源泉,作为孩子们的启蒙人,我们应该多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机会,让这些花朵经受自然的洗礼,静静地开放。

我想,静待花开是一种慢教育,让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给予一份自由的权利、一份静待的守望、一份肯定的态度、一份开阔的视野,不能急于看到花儿绽放的结果,而忽视花开的过程,一定给孩子的想象空间留个余地。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五条幼儿园)

猜你喜欢
丁丁花朵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背上的花朵
打开新的想象力
动物“叫”各不同
一起去踏春
谈天气
神奇的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