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冯小刚:我要顺心而为

2017-02-13 09:31沈佳音闫坤沐
商道 2017年1期
关键词:刘震云范冰冰潘金莲

沈佳音 闫坤沐

许多导演成名之后跟着潮流越拍越差,而冯小刚在赚足了票房之后,却时而像个老炮儿似的想肆意顺心而为……

2016年11月18日,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公映第一天,导演冯小刚用主人公李雪莲的口气在微博给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发公开信,声讨自己的新片在万达院线遭到不公正待遇,排片仅为10%左右。随后,王思聪代父出征,抨击华谊兄弟挖墙脚在先。接着,华谊兄弟总经理王中磊也加入骂战,称万达高管里有不少华谊旧部,先被挖角的是自己,要“不悦”也应该是他们先“不悦”。

几方发言迅速搅动舆论阵地,对于冯小刚主动掀起的骂战,有人说是遭受不公之后的仗义执言,亦有人认为是为了新片炒作。不管真实目的如何,事件本身的高关注度都没能转化到票房上去,《我不是潘金莲》上映五天票房仅为2.5亿。

这一年来,这部电影因其圆形构图、题材敏感、范冰冰主演等元素赚足了话题,成为2016年最受关注的国产电影之一。《我不是潘金莲》无疑是冯小刚的一部野心之作,但他也为此押上了赌注。许多导演成名之后跟着潮流越拍越差,而冯小刚在赚足了票房之后,却时而像个老炮儿似的想肆意顺心而为。“我拐了一个大弯,确实也赚了很多钱。我想还是要回到最想做的事上去,所以我不要再去更多地妥协。我得勤奋、努力,我还可以拼搏的时间不多了。”

把自己当新导演

《我不是潘金莲》的故事,依靠女主人公李雪莲的执拗推动展开。她是一个农村妇女,为了在县城分一套房子和老公秦玉河商量好了假离婚,谁知房子分到手了,老公却和别人结婚了,假的由此变成真的。李雪莲不服气,到法院去告前夫,只认离婚证的法院判决离婚有效。于是她开始了“漫漫告状路”,从县里告到市里,甚至在人代会期间到北京去拦了一位大首长的公务车,首长一发怒,市长、县长、法院院长都被撤了职。

冯小刚对于这个人物的解读是:“大部分人和李雪莲一样,生活中都有委屈。但不得不忍。而李雪莲是一个有委屈不能忍的人。”

《我不是潘金莲》如今呈现出来的样子,用他自己的形容是“任性”。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冯小刚的第一次“任性”了。前作《一九四二》就是他执意要拍的。一个严肃苦难题材,3.5亿投资,冯小刚明确表示最初就知道可能不会赚钱,好在之前两部《非诚勿扰》给华谊挣了钱,王中磊才愿意让他把惦记了19年的题材拍出来。

到《我不是潘金莲》这里,冯小刚坚持将“任性”进行到底。这部电影是关于农村妇女告状的故事,任谁听了剧本大纲都会联想到张艺谋1992年的作品《秋菊打官司》。在筹备之初,冯小刚就有“要拍个不一样的电影”的冲动。摄影指导罗攀半开玩笑地提出,要不拍个圆的试试?

罗攀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从去年的电影《老炮儿》开始和冯小刚合作。在他看来,圆是偷窥的感觉,像第三方视角在暗中观察一切,和电影故事契合。

影片改编自刘震云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河南农村。罗攀辗转多地选景,但都不能令他满意,直到来到江西婺源。这里山清水秀,有河有桥,加上白墙灰瓦的徽式建筑,十分适合拍成他心目中理想的“圆形画幅”。罗攀将拍摄画面切成圆形给冯小刚看。美术出身的冯小刚很快想到南宋时期的古典绘画。

如今再谈起为什么一定坚持要用圆画幅,冯小刚有诸多道理。“我想增加荒谬感的同时使故事变得非常中国。因为李雪莲告状这个事,只有在中国才能发生。”基于创作者的本能,他觉得这个东西有意思,充满新鲜感,这让他仿佛回到了初当导演的时候。

然而冯小刚提出这一想法时,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圆形画面比原本的方形信息量缩小了一大半,无论对于放映还是观众的观赏习惯都是极大的颠覆。编剧刘震云、华谊老板王中磊都在反对之列。刘震云的想法很简单,他不想让过强的形式感抢了剧本的风头,模糊了观众关注的焦点。“我说这个老头儿是不是走得太远了一些,是不是‘左倾了一些。”刘震云说。

为了证明点子可行,罗攀甚至拉着30人的团队花费百万到婺源去拍了20分钟的试片,想用实打实的效果说服反对者。第一次集体看试片,包括王中磊和一些后期工作人员在内的人都陷入沉默没有表态,罗攀为此非常忐忑。

而冯小刚坚持己见,毫不动遥在拍摄已经进行了一个半月后,王中磊、刘震云带着导演管虎到婺源去探班,在当地的小旅馆里,这几位依然在表达对把电影拍成圆的这件事情的质疑,王中磊抽着雪茄一脸愁容,刘震云直言:“这不行这不行。”冯小刚终于被激怒,拍桌子摔门而去。

“我为什么发那么大的火,就是不想解释这个事,没有别的道理就是想拍这个圆,不想投资就别投我,我就自己投资。后来刘老师(刘震云)怎么转变了思想,我也不知道。”冯小刚说。

刘震云其实并没有转变思想,他只是从冯小刚的怒火中看到了他的决心。“小刚有一个特点,他认准的事情,一定会做下去,可能他不会用语言反驳你,但是他用事实来反驳你,用事实来不听你的。”

好在成片出来后,所有人都很满意。冯小刚说:“大家看完觉得圆形画幅好像一面镜子一样,在镜子里看到了很多你熟悉的人。”

就是要用范冰冰的反差

“拍摄前对我范冰冰说,这角色不讨好也不要博同情,不能往漂亮化妆,没有特写和近景,拍的戏可能有一半要剪掉,失败的风险也很大,拍摄预计三个月不能请假,每场戏需要事先排练,也没有预算付你高片酬,拍摄完成前不会有媒体探班和宣传。你接受吗?她没有片刻的迟疑,爽快地回答我:行!她做到了。”这是冯小刚在微博发表的对女主角范冰冰的评价。

事实上,范冰冰并不是李雪莲的第一人选,去年,在有关电影的最初新闻报道中,提到的女主角人选都是演员白百何,但剧组正式开机后,女主角却变成了范冰冰。2015年11月8日,白百何就曾经在微博上表达过对错失角色的不忿:“一个朋友说:所以人是要失去工作或者某个事物后,真正的自己才会活跃起来……”

对于个中是非,范冰冰在影片宣传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之前他(冯小刚)确实找过其他女演员,有一些可能是时间不行,有一些是因为看了剧本以后觉得自己演不了,打退堂鼓,有一些是因为试了装之后觉得把自己弄得太丑、太老了,就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

范冰冰说,她是在电影开机前十天,才接到了剧本,“那个时候其实比较犹豫,本来这个戏挑战就很大,又没有足够的时间给我准备。”

范冰冰在出席完白天的活动后,看了一个通宵的剧本。最终她给了导演肯定的答复。“人就是这样,演那么多年戏,要踢开这个枷锁。这是冯小刚导演第一次围绕女性角色展开故事,我就问我自己要不要撕开很多东西重新塑造不一样的感觉。导演问我你敢不敢跟我做这件事情,这个东西触动我了,通常别人在激我敢不敢的时候我不敢我也得说我敢,我是一个这样性格的人,他正好抓住了我的这个弱点。”范冰冰说。

这是范冰冰第二次和冯小刚合作,第一次是2003年的贺岁片《手机》,她饰演对男主角严守一穷追不舍的“小三”武月。那是她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此前她长期在电视剧中饰演古灵精怪的小女孩,正是这个角色让她一举拿下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在电影圈打开局面。

当范冰冰临危受命从北京赶到婺源的剧组,电影还有一个星期就要开拍。没太多时间体验生活,剧组就在当地农贸市场给她找了一个坚果摊,让她扮成角色的样子守着。一天下来,货真的卖出去了,没有一个人认出她是大明星,范冰冰对此颇为得意。顾客里有个听不懂普通话的大爷,两人难以沟通,大爷脸上露出尴尬,五官都拧在了一起,这个表情被范冰冰记住,成了她在电影里为李雪莲设计的表演之一。

为了打造范冰冰的农妇形象,剧组直接去农家收旧衣服,其中甚至包括内穿的腈纶棉秋衣。对于一向以美艳著称的范冰冰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体验。

“红毯女王”“范爷”……范冰冰身上有太多、太强的明星符号,以至于许多人对她作为一个演员的能力产生质疑。从传出是她来演李雪莲开始,观众就没有停止过争议,不断有人到冯小刚微博下留言说她根本不合适。甚至直到范冰冰凭借这个角色拿到第64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观众的反应也不是认可她在演技上的突破,而是转而怀疑奖项本身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符合大家预期的女演员很多,但冯小刚偏偏选择了和农妇形象距离最远的范冰冰,冯小刚说这是他有意为之。“就是要改变她,她的反差非常大,如果反差大,就有可能在这个反差的缝隙里面,最创造性地塑造一个特别好的形象。”冯小刚语气中依然不乏要事事与人不同的情绪。

而范冰冰进组之后,也成了冯小刚最坚定的支持者。拍了三四天,冯小刚才和摄影师商量,把对电影构思的真相告诉她:“我跟她说,虽然你是女主角,有28个男演员和你一起演戏,但是真正的主角是那28个人。我通过你让大家一个一个认识这些人,这些人共同构成了刘震云写这个小说的社会意义。”原本这在冯小刚的预计里会是一个艰难的沟通,没想到范冰冰欣然接受。对于圆形画幅,她也从没有过任何怀疑。“之前他说他要拍圆形画幅的时候没有人支持他,但我是举双手赞同的,因为我觉得太酷了,从来没有人这么做过。”

官场现形记

《我不是潘金莲》中有许多对于中国政治生态的鲜活描写,被评论为“官场现形记”。这样的“大尺度”能够通过审查,顺利上映,在中国电影史上极为少见。

《我不是潘金莲》原本定在中秋档上映,宣传已经大张旗鼓做了一个月,后又因为审查的问题延期到11月18日。这并不是冯小刚的电影第一次遭遇审查问题。和观众印象中的“贺岁片导演”形象不同,冯小刚在创作之初真正钟情的其实正是此类现实题材影片。

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冯小刚详细记录过自己早年的经历。1996年,导演履历表上只有一部《永失我爱》的冯小刚想把王朔的小说《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拍成电影。开机不到10天,就接到电影局停拍通知,“剧本对于挑逗、追逐、强奸女性津津乐道,反复咀嚼玩味男女之间的性欲及不正当的情感。暴露丑恶而不鞭挞丑恶,有违社会公认道德标准的价值观念,错误引导大众审美趣味……”申诉无门的冯小刚转投电视剧市场,拍了尺度更大的《月亮背面》,因为内容过于现实与震撼,演员的表演也比较开放,遭到禁播。

直到1997年之后他通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三部贺岁片翻身成为香饽饽,才得以把《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继续拍完,改成《一声叹息》上映。

对于《我不是潘金莲》的荒诞性,冯小刚有自己的解读:“中国是几千年的人情社会,法治概念是没有的。李雪莲觉得分明是前夫秦玉河把我给骗了,怎么能判我输了呢?从人情社会的逻辑出发,她觉得法院像个骗子。她为什么要找领导呢,这也是人情社会的产物,她认为中国的官管着法院呢。我们经常听老百姓说‘父母官这个词。其实震云写这个故事,一直到最后,李雪莲的事惊动了中央领导,中央领导一拍桌子,这事情解决了,但解决的方式还是人治,不是法治。这是小说特别有意思的地方。”

故事之外,身处现实的他也不得不适应大环境,用人情为电影寻找创作空间。宣传过程中,冯小刚三番五次公开感谢电影局局长洪森。“《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这样的电影上映,其实电影局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和压力。我有一个电影,让别人扛着一个雷,我出名了,挣钱了,可是那个人可能被撤销了。”

在冯小刚的设计里,《我不是潘金莲》中的28个男性角色承担的任务是记录当代人文环境,反映社会现实。开拍之前,每一个角色的语言、表情,都已经在他脑子里有了模子,这些就是冯小刚生活当中的熟人,或者他每天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些人。

群戏的处理方式让角色戏份被均摊,包括张嘉译、于和伟、郭涛、刘桦在内的男演员在剧组的时间都不长,这让他们每个人都想尽办法要在有限的戏份里演出光彩。范冰冰说:“每个人拍摄时都在自己角色上抠那点戏,渣一点不剩,掉在地上全都捡起来,恨不得每场戏都从地上捡起来,再揉碎了,再消化,再做角色出来。”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不是潘金莲》上映的第一天,率先夺人眼球的不是用心的演员,而是冯小刚与万达的“吵架”。随着骂战影响力不断扩大,先是微博用户 “公元1874”曝料华谊曾经向广电诉求,挤走《神奇动物在哪里》和《萨利机长》为《我不是潘金莲》争取档期,惹得网友吐槽。后又被曝料另一个出品方耀莱影视旗下的院线存在众多“幽灵场”,连财经版都在讨论冯小刚旗下公司美拉传媒和华谊兄弟的对赌协议,怀疑他的“仗义执言”是为了商业利益,随后,华谊兄弟和耀莱不得不接二连三发表声明否认这一说法。但是“任性”的冯小刚却再没有公开发声。

无论对电影本身是褒是贬,没有人会不承认《我不是潘金莲》是一部很不一样的电影。“现在有一句话叫做顺势而为,好多人劝我,市场这么好,什么东西观众喜欢,顺势而为拍什么就行了。我现在想的是要顺心而为,不是顺势而为。顺势而为的话,我觉得90%的人都在做这样的事情,不缺我这么一个。”

编辑 陈翔

《商道》杂志QQ⑥群号:287760029

猜你喜欢
刘震云范冰冰潘金莲
懂感恩的人值得交往
如果武大郎没有错过潘金莲的排卵期
An Invisible Intimacy
范冰冰:你要真正强大,才有能力嫁给爱情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刘震云长篇小说的悲喜杂糅性
第一次坐高铁
PAN JIN LIAN'S DIARY 潘金莲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