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最基本原理的应用

2017-02-13 00:17谢于军
考试周刊 2017年3期

谢于军

摘 要: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球上的大气》为必修一第二单元教学内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考试内容。在这一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这部分的基础知识与难点知识,如何实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有效把握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本文以《地球上的大气》为研究对象,对大气中最基本原理的应用教学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地理教学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大气受热、天气与气候等重点。

关键词: 大气运动 气压带与风带 天气与气候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教学中大气知识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部分,如何准确把握有关大气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地球上的大气》这一节主要是讲大气运动、气压带与风带、天气与气候等知识点。要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并加强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发现和分析,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大气知识联系起来,以增强教学效果。

一、教学设计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教学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学科整合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实现教学目标。在本节知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地理教学中的大气知识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应用工具。

本节课教学活动设计如下:(1)以视频动画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引入,通过直观视觉让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冷暖气团运动特点。(2)利用视频播放对比冷锋与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情况。(3)为达到“理论+实际”的教学目的,让学生观察气象灾害,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锋面系统原理进行把握,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4)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将自己主观看法与客观观察现象进行分析阐述,提高自己对大气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

在整个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问题的引导和设计注重从浅到深、循序渐进,充分将身边的现象与教学知识相联系,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方法的应用呈现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直观的现象,这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大气相关知识的学习有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促进地理问题综合处理能力的增强。

二、案例分析与大气原理应用教学

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通过创设地理教学环境与条件,进一步使学生形成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结合多媒体手段,建立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更好地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在情境教学中,可以结合大家经常关心的问题,例如天气预报,以此引入新课程内容:课前首先安排学生观看天气预报,课堂中播报天气预报的片段,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醒学生应当对其中的一些信息加以关注。例如冷空气南下,未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等,由此入手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可以观察卫星云图,以此实现对天气预报等方面的了解。

教师:想做天气预报员吗?我们每天都在感受天气的变化,但是如何更好地了解这些呢?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天气系统。

那么我先提出两个相关的问题:(1)气团究竟是什么?(2)锋面及锋线究竟是什么?

利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

教师:可以展示锋的立体图,并利用活动单疏导预习中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也可以对活动单当中的问题进行追问,冷暖气团主要是指什么?

学生:冷气团都在锋面下面,暖气团都在锋面上面,锋面附近实际天气情况就是云、大风等天气现象。

2.利用信息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

要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就要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学生只有在能够获取感知的情况下才会进一步产生学习动力,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探究能力。

除此之外,也要充分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合作探究及地理信息附加能力,从而更好地分析现象、灾害等,了解其原因及危害,形成有效的防控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应提升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同学间的小组合作”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为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对大气知识的掌握,就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引发学生对大气知识的深刻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今后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大气知识的教学引导教师可注重对基本原理的讲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获得更直观的视觉体验,培养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全面把握大气相关知识要点与难点。

参考文献:

[1]杨晓红.人教版高中《地理1》“地球上的大气”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西北師范大学,2013.

[2]薛晶晶,张胜前.20年来我国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的变化及启示——以“大气的运动”一节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5,14: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