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视阈下小学数学发展趋势探析

2017-02-13 09:48柯小美
考试周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教法发展趋势

柯小美

摘 要: 小学数学属于基础学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数学的身影。基于数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材及教法正处在不断改革之中,具有时代性。目前社会发展迅速,人口众多,生存压力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具体到小学数学教育中,则强调学生对数学的熟练掌握。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小学数学在下一阶段改革中更注重数学史在教学中的渗透,注重教学角色转换,更尊重学生的能力发展规律,关注心理疲劳对数学教育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材 儿童心理 发展趋势 教法

数学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基础学科,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数学。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同样紧密联系着,如生物、地理、化学、建筑等。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各国都非常重视小学数学教学,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国家到地方编写了100多套的小学数学教材,同时不断探索和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手段。多年的教材内容改革大体上经历了“重视计算、强调实用——注重基础、培养能力——精减、增加、渗透——注重实践、加强应用”的发展过程。在2014年9月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改革,本着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的原则,在教材结构上把分数和小数部分较难的知识点往后移;教材内容上,根据教学实际完善知识讲解中的细节;思维方法上通过增加情境图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吸收。但是历次小学数学教材和教法的改革都侧重于具体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变,忽略儿童心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导致教材和教法不断改革,力图减轻学生的负担,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被忽略,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大,与教育宗旨相背离。同时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才需求不断旺盛,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学校和家长对小学生的高要求与小学生个体发展特点的冲突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负担,甚至出现排斥性反应。所以未来小学数学改革方向应该从儿童心理入手,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

一、更注重数学史在教材中的渗透

数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经历了数千年发展演进,形成了今天趋于完善的数学体系。中外数学家们为推动数学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涌现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数学人物故事。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是学习兴趣往往基于对人的好恶,经常因为喜欢某个人而对某项事物特别感兴趣,经常因为对某个人的厌恶而对某项事物出现排斥。例如学生一旦喜欢某位老师,对于这位老师的课就学得很认真,而对某个老师很排斥,往往对于这个老师所教的科目出现厌恶情绪。数学史在教材中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数学发展史上的人物故事,在满足学生对故事的需求的同时,把学生对著名数学人物的崇拜转移到对数学的兴趣上。同时历史上发生的与数学有关的生活故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妙处。目前中国各个版本的数学教材都开始有意识地渗透数学史,但是渗透的方式比较生硬,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脱节,因此数学史渗透在激发学生数学兴趣方面的作用没有凸显出来。因此,在接下来的教材改革中,数学史的渗透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体验,挖掘数学史上真实且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使学生在了解这些数学故事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培养小学生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优秀学习品质。

二、更注重教与学的转换

尽管目前教材和教法的改革进行了几十年,不断提倡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努力贴近生活实际,借助各种小活动增进学生的理解,目前的教材和教学设计仍然是以教师作为主导者,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想法表达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另一方面是小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受到压抑,二者冲突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受到削弱。事实上,由于学生精力有限,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传统的学习方法,如听课、看书、看视频等效率并不高,而以教学的方式学习却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这是因为我们在面对讲课的时候,为了把问题讲清楚,必须努力先让自己理解,有目的地寻找自己的薄弱点,针对性地予以完善,同时在讲课的过程也是逻辑思维的演练过程以及表达能力提高的过程。必须认识到从传统教学方式到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长期、系统的训练,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储备少,无法适应这种学习方式,需要老师以多提问“为什么”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答案是如何得出来的。到了四五年级,学生基础知识储备和言语表达比较完善,让学生独立讲解解题过程,从而增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教学角色转换,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三、更注重学生能力发展规律

目前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是图文增多的同时,文字和答案推导过程少了。这样的特点使数学置于生活场景中,数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得更紧密,但也带来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由于在教材中有关例题的讲解过于简略,步骤之间缺乏文字解释,当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无法直接从教材中得到借鉴,只能遇到不懂问题的时候就问老师,影响了自我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且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大。由于小学数学难度较低,这种影响在小学阶段不明显,但是数学学习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小学生正处于习惯培养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数学学习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教材设计上,在注重生活情境及图文引入的同时,也应坚持精细化原则,在答案推导过程中要予以详细的文字说明,特别是步骤之间的联系要解释清楚,知识点的设计要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将降低知识难度与增长学习周期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及辅导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借助教材及身边工具寻找答案。西方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此十分重视。在中高年级,老师经常会布置任务,并提示学生可以通过哪些路径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享受自我探索带来的成就。

四、关注心理疲劳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所谓心理疲劳是指神经系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引起的疲劳反应,通常处于隐形状态,因外在反应一般表现为心烦意乱、厌恶学习、效率低下而容易被忽视。如教师及家长经常把厌恶学习、效率低下归因于态度问题而对小学生予以斥责,将加深心理疲劳带来的影响。

一个学生从上幼儿园到大学毕业需要经历2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教育特点是前紧后松、后劲不足。而美国教育的特点是前松后紧、全力冲刺。二者不同特点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基础教育扎实,但因为建立在拔高的基础上,所以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长期处于神经紧张状态,造成大学阶段的学习由于心理疲劳,出现排斥反应,缺乏探索的动力,创新力不足。而美国教育的特点是前期教育属于基础性教育,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知识难度较低,因此学生在小学及中学的学习压力较小,大学阶段属于智力及精力的高峰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充沛精力的储备,使他们全力学习,富有激情和创新动力,学习成果比较突出。因此,我国小学教育的改革方向应该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螺旋式结构知识设计及难点后移,使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与知识对智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从而避免心理疲劳的累积,使学生有更多精力用在探索和创新上。

五、总结与研究展望

从内容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很简单,把小学数学放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看,小学数学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作为数学入门课程,小学数学加减乘除和几何运算不单单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还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从思维方式培养看,小学数学推导和运算过程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改革问题上,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侧重针对教材中具体知识点讲授技巧和素材应用展开研究。如面对教材中越来越丰富多彩的情境图,许多老教师的处理往往忽略情境图,采用传统讲解方式。小学生因为儿童固有心理特点,不善于把注意点放在数学元素上,反而关注其他次要方面。如何处理情境图带来的这个问题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关心的。目前从儿童心理角度探讨小学数学问题的研究比较少,而小学教育中因为缺乏对儿童心理的关注引发的问题不断增多,迫切需要把儿童心理纳入小学数学教材设计和教学计划内,针对儿童心理特点调整教材结构和教学方法。本文提出注重教学角色转换、关注心理疲劳影响等理念属于抛砖引玉,如何更加完善,使之更具有可行性有待学术界及一线教师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刘久成.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和结构改革六十年[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1):75.

[2]吴存明.给力“情境图”凸显“数学味”——小学数学教材“情境图”使用的现状与策略探寻[J].新课程:上旬,2013,(7):41.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教法发展趋势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
爷爷的“五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