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的运用

2017-02-15 00:27
山西教育·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惩戒群体管理工作

赏识教育是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班级管理中广泛采用且颇受教师和家长青睐的教育方法。毋庸置疑,赏识教育切实解决了班级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该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赏识教育,成为当前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充分发挥引导激励作用,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近年来,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明显感觉到:班级管理的风险和难度与日俱增,尤其是面对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学生群体而言,班级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瓶颈期。

赏识教育主要应对的是信心不足和动力不足这两个学生群体。前者主要是依赖性强,内心安全感不高,自信心不足,不能发现自身闪光点,找不到提高的突破口。赏识教育则如同火种,让信心不足的学生群体能够在黑暗中看到希望,找到前进的航标,对于这类学生群体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对于动力不足的学生群体,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找到这类学生群体的兴奋点所在,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赏识激励,为这类学生群体注入新鲜血液,使其充满激情。面对这样的两个群体,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运用中一定要注意科学适度,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停滞不前,一定要把握好火候。

赏识教育可设立一个远期奋斗目标,并将远期目标分解为若干近期目标,让学生在实现近期目标的过程中,重新树立自信和充满激情。赏识教育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能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将其点燃,让班级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推进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杜绝赏识教育套用滥用,避免丧失其原本的教育本意

目前,国家的教育体制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和标准,班级管理也随之成为烫手的山芋,教师对班级管理大都是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究其原因,与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教育体制机制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班级管理工作一度陷入了弱化、弱势的状态。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是不争的事实,班级管理又陷入了不敢管、不能管的尴尬境地,一旦师生之间发生争执和矛盾,媒体和行政主管部门大都认为学生主要以教育为主,教师负有主体责任,只能对教师进行处罚来平息事态发展。在这样的状态下,从事班级管理的教师出于自我保护,对班级管理一度松软。

对于在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班级管理者不能大胆地放手工作,甚至出现把大问题化小、小问题化无,更有甚者会违心进行赏识,班级管理中就出现了赏识教育的套用和滥用。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套用和滥用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部分学生盲目自信,遭受打击后一蹶不振,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赏识感到鄙夷,认为过于廉价,甚至对赏识的滥用深恶痛绝。与此同时,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走入了一个死胡同,严重丧失了赏识教育的本意。

赏识教育是要激励学生,不是发福利,更不能把赏识教育搞成廉价批发。赏识教育更不是仙丹妙药,不一定包治百病。我们必须理性看待,从而确保赏识教育的原汁原味。

三、突出学生主体,做到家校统一,相得益彰

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所占比重很大,我们必须加以重视。现如今,孩子就是家庭的核心甚至全部,正是由于这样的现状和结构,导致我们的家庭教育问题层出不穷。在看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家庭更多的是对孩子给予、迁就和满足,长期以来在看待孩子优劣的问题上,我们的家长能够做到客观理性的寥寥无几。

班级管理是以人为劳动对象的综合劳动,尤其是要针对具备独立思维体系的劳动对象,更是难上加难。班级管理工作应将学生放在突出主体的位置上,尊重学生,对不同的管理对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在班级管理上赏识教育的运用也是如此。

我们应该将班级管理和家庭教育中赏识教育的运用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实现主客观相一致。班级管理其中一项就是评价,而评价分为肯定评价和否定评价,评价就是要允许学生存在差别,进而因材施教,而不可将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的运用当成生产车间,无论进去的是什么,走出来的都是一个模型,这与赏识教育的本意和真谛背道而驰,严重偏离了赏识教育的正常轨道。

因此,班级管理过程中,赏识教育的运用必须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班级管理相一致,否则会使学生判别是非的观念和标准丧失,出现严重的后果。

四、赏识与惩戒并重,促使教育回归真实本位

赏识教育的评价功能就在于能够鼓励、激发,让学生能够树立自信,并将这种自信长久坚持下去,一直到取得最后成功。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赏识教育对学生肯定和赞赏的一面,学生的成功更是让赏识教育家喻户晓。否定的评价也是教育评价的一种,但是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少用、慎用,但是不能不用。在常规的班级管理中,必须做到恩威并用,惩戒同样是一种教育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很奏效的教育方法,将否定的评价弱化甚至废弃,就破坏了教育的完整性,成为一种不完整的教育。

赏识教育的本意就是承认学生差异,结合学生实际,从不同角度来肯定学生的某一个方面。例如,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做了十道题错了一道题,教师马上指出来,就是中性评价、客观评价。教师将结果公示后,找到学生做习题字迹工整、态度认真进行赏识,这就是找到了一个赏识教育的突破口。而对于学习过程中存在不认真审题的习惯,必须指出来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而部分教师对赏识教育承认差异的前提视而不见,生搬硬套地运用赏识教育,导致与赏识教育本意南辕北辙。

班级管理过程中,赏识教育运用可以树立榜样,起到目标引领的导航作用,但是光有赏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没有惩戒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教育。与之相对应的还包括磨难教育,让学生在失败和挫折中经受洗礼。在班级管理中,没有惩戒教育,学生犯错误后,不承担任何后果,学生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就走向了极端,后果不堪设想。班级管理不能单一地追求赏识,而应该同惩戒教育相结合,做到相互促进,交替使用,切不可将班级管理的整体割裂,顾此失彼。

总之,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必须做到科学适度运用,掌握分寸和尺度,才能真正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和实质,才能促进班级管理工作走上新的台阶、开创新的天地。

猜你喜欢
惩戒群体管理工作
忘却歌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也谈“教育惩戒权”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