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中标志性元素的设计与表现

2017-02-15 17:11陈钧
创意设计源 2016年5期
关键词:花卉图案云南

陈钧

[摘要]昆明新火车南站图形图案设计与运用研究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本阶段设计工作的重点是结合“昆明新火车南站”项目的总体定位、功能需求、环境布局、艺术风格运用等要求所进行的针对性主题设计。设计的目的是在整体视觉形象上能够凸显云南昆明的地域形象与符号特征。结合火车站特殊的地位以及建筑功能需求,展现出作为“云南窗口”或“印象昆明”的标志性形象。

[关键词]设计元素;云南;地域文化;符号特征

一、背景综述

昆明新火车南站是云南进入“高铁时代”的交通标志性建筑,其战略地位和联通价值可谓意义重大,新南站的整体建设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水平,同时也是城市形象中地域文化的视觉符号表现,结合火车站特殊的交通枢纽地位以及建筑功能需要,展现出作为“云南窗口”或“印象昆明”的标志性符号体系。作为功能性要求较高的主题设计课题,一方面,需要把人们对于“云南印象”的抽象描述和具象图像进行转换,从设计信息编码到观众识别解码,设计提炼并转化为公共容易识别的标志性图案;另一方面,作为云南元素的主题设计,造型纹样、材料肌理、色彩搭配、远近距离效果等方面是否符合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呈现效果的需要同样繁杂细致,工作流程的每一细节变动都会直接影响施工的进度,因此设计工作的责任与意义重大。地域文化中标志性元素的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从基础资料的整理、方案线索的找寻,到每一种可行性方案的设计尝试都会经历较长的设计实验过程,从看到的希望到放弃的挫折,直至最终效果的确定,各环节工作紧密相扣,部门配合相互影响和制约,以下通过设计流程的局部分析向所有参与这项系统设计工作的人员以及若干被淘汰的方案致敬,正是这些系统性的设计为最终方案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与支撑,为“云南高铁”标志性建筑图形图案元素的艺术设计与文化传播做出了贡献。

二、昆明新火车南站标志性元素设计思路

昆明新火车南站标志性元素设计思路基本流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整个设计项目关于“云南主题元素”的设计定位与信息分析。按照最能体现云南特色的视觉形象要求,梳理出四条线索,分别从九个方面进行云南主题元素图形图案的设计表现与研究。下文将系统阐述这四条线索和九个方向(图1)。

线索一,云南的自然印象,以云南自然地理、人文风情和动植物元素作为主题的设计线索,包括动物、植物、地理、人文、综合(复合)元素等五个方面。

线索二,云南的历史文化,以云南最具代表性的古滇青铜文化作为主题元素,包括:古滇青铜文化中的铜鼓、太阳纹、贮贝器、狩猎、战争、人物、建筑纹饰等涉及云南远古“昆明人”起源、生活、宗教、农耕、战争等题材的艺术形式,古滇青铜历史文化的研究在全国都具其独特性、唯一性和代表性,是能够体现云南主题形象的重要视觉元素。

线索三,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26个民族分布云南各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形态。不同的民族在服饰、建筑、宗教、艺术、装饰、舞蹈、民俗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符号象征,例如:西双版纳傣族的孔雀舞i大理白族的五朵金花;石林彝族的阿诗玛;红河哈尼族的农耕梯田……这些文化艺术形式生动地反映出云南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特点,是最具云南风情的标志性元素。

线索四,云南的本土文化元素,云南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形式有很多,其中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是基于“茶马古道”贸易运输所形成的“马帮文化”;以及以丽江纳西族为代表的“东巴象形文字”符号文化,这是迄今为止地球上仍然在使用和传播的“活的”象形文字,是众多学者、专家研究云南的切入点之一。

下面以“线索一”作为分析案例,具体谈谈相关主题设计方向是如何开展设计工作的。

线索一,云南的自然印象,以云南动植物为主题的设计线索。这条线索选题的理由和依据是针对云南对外形象中所长期形成的,给予人们最深刻的“印象特征”来确定的。云南被称之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有色金属王国”。云南省的视觉形象定位与宣传口号是:“万绿之宗,彩云之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地貌特征给予人们对于云南“自然而然”的区域印象,因此从自然主题方向寻找创意元素就显得合情合理且必要了。依据“线索一”方向,可以整理出五个方面主题元素进行设计对位,分别是:1、自然主题——动物元素系列;2、自然主题——植物元素系列;3、自然主题——地理元素系列;4、自然主题——人文元素;5、自然主题——综合(复合)元素系列。

每个主题系列按照方向性、标志性、代表性和重要性的原则,攫取最能体现云南特色的具象视觉符号进行设计延伸。例如动物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的视觉符号:孔雀图案、亚洲象图案、金丝猴图案、犀鸟图案、蝴蝶图案等;植物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的视觉符号:花卉元素,特别是山茶花的形象,作为云南省和昆明市的标志性花卉,山茶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设计元素;在地理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的视觉符号是:云南的“云”的图案。云南的气候特征是:“四季如春、阳光明媚,江河湖泊众多,树木葱绿、鲜花点缀,蓝天白云最能浓缩体现云南的地理印象;”在人文风情元素方面,云南的建筑装饰纹样,宗教民俗文化中的甲马、神路图图形,吞口、瓦猫文化等都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和符号特征。在确立了第一阶段线索,划分出主题元素设计方向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针对主题元素的图形图案设计,此过程需要经历五个步骤,第一、是针对主题元素的整理和提炼工作,需要按照元素图形的“标准化形象”进行视觉设计概括、修正与规范,设计成标准的矢量图形。第二、根据标准矢量图形进行合理的解构或重构,提炼出有價值的图案信息,删除繁杂琐碎的局部细节,通过“群化”组合以及形式美法则的构成规范,形成新的、标准化的图形图案设计。此阶段工作重点是保留元素图形的精神与识别特征,在视觉形象上面重新提取加工、删繁就简,既要保持元素图形的识别特征,又要符合新的时代气息以及环境运用的视觉美感。第三、针对新方案视觉效果的横纵向比对,结合每一个方案的设计侧重与寓意象征,从不同方案的对比中找寻最佳的设计构成与视觉效果。第四、挑选最佳的设计方案运用到实际的环境空间中进行效果实验,综合评估设计图形的整体运用效果,包括:造型比例的尺寸大小,空间环境的色彩对比,材料肌理的运用选择等几个指标,从中确定最适合的设计组合方案。第五、进一步对挑选出来的方案进行精细化的修正、规范与制图,形成确定方案的正稿并编号归档。第三阶段,正式设计方案提交实施方审阅,听取方案建议或意见并进行修正调整,方案修正确认后,由制作单位按照1:1的比例制作实物模型,并对制作材料、肌理、大小、组合形态、加工工艺等技术与施工环节进行论证,如出现设计问题,还需要重新对方案进行设计修正,如实验通过则作为正式方案选择运用。第四阶段,针对正式方案撰写设计研究报告,进行方案的商业注册以及后续运用延伸的规范整理、宣传与推广。

三、昆明新火车南站羽翼型外墙图形图案的实例分析

昆明新火车南站羽翼型外墙图形图案设计是本次设计工作的重点,项目建筑方案定位于云南“孔雀开屏”的造型图案,总体建筑面积巨大,图形元素的设计要求能够运用在立面、转角、组合、构成、发散等不同方面,每个方面均需要体现出良好的整体性和视觉效果。图形图案元素的设计与总体建筑风格在概念上相吻合,既要突出云南元素的符号化识别要求,又要和建筑造型的结构相结合。具体说就是在每一局部空间设计上面,要求能够展现出主题设计元素的材料肌理效果,图案的组合构成符合上、下、左、右四周发散的“四方连续”构成要求,同时在带有倾斜角度的“骨骼”框架上面延伸自如,形成完美的视觉与运用特效(图2)。

从设计元素的选择与定位策略上来看,云南的标志性符号除了“云彩、自然、孔雀、大象”等直接的、共性的元素之外,“花卉”的主题与概念也非常适合。昆明被称之为“春之城”,昆明的城市形象广告是:“昆明天天是春天”“春城无处不飞花”更是对昆明这座城市形象最直观的表达。

云南省和昆明市的代表性花卉都是“山茶花”,山茶花代表了云南花卉的区域性特征和普遍性印象。云南的花卉产业同样是全国最专业、最全面、最完善的集种植、生产、加工和交易为一体的中心。亚洲最大的鲜切花拍卖市场就座落在昆明的呈贡斗南,每天从斗南市场交易出去的各种花卉占了全国花卉市场的七到八成左右。花卉产业已形成规模和体系,鲜花饼、花茶、花饮料、精油、干花饰品、天然色素加工等都十分发达,云南的花卉形象是综合的、自然的、长期形成的,花卉的整体形象能够代表云南昆明的地域形象。

从设计表现的角度来看,在共性特征中寻找个性差异,是设计创意和表现的精神所在,花的形象如果脱离某一具体品系的特征束缚,以花卉共性的视觉形象来表现寓意象征,那么花卉的图形图案元素提炼就如同“云南彩云”的图形元素一样具有明确的识别性和指代性。因此,在表现花卉元素的设计过程中,是以“一枚花瓣”的元素作为设计基本型展开的,通过设计构成中的群化原则,以“水平推移、同心缩放、中心旋转、镜面反射”四种不同构成方法,设计表现出花卉图案的多样性组合式样。这个图案没有明确的起点与终点,观众无论从那一个角度去看,都是完整连续和饱满的,图案构成能够无限延展成“四方连续”纹样。

从运用实施的效果来看,花卉元素图案,还需要通过“图与地”的反转变化,“阴纹与阳纹”的凹凸起伏来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图案材料与肌理的变化十分丰富。此外,图案线条的宽度、深度、色彩、大小、组合变化、倾斜角度等的效果选择和运用,都会为实际环境运用带来相应的影响和变化。

下面通过完整的设计流程来展现山茶花主题元素如何进行图形图案图解,让繁复的图形通过设计逐渐转变为简单的符号,再借助基本型的群化构成法,重新创造和表现出新的方案效果。在创造出的图形图案中挑选出适合的方案,通过精细化的设计修正和运用效果实验来找出最佳的搭配与实施方案。

表1展现了山茶花元素的图形图案设计演变,该图表反映的是从元素写生到逐次提炼简化的过程,在保持花卉基本识别特征的基础上,分解和提炼出花卉元素的基本型(基本型:为不可再拆分的形象图形),通过对基本型的不同搭配组合、构成,在方向和形式上形成新的图形图案构成。

表2表现了山茶花元素基本型群化构成设计演变过程,设计过程中分别从两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到最多八组的群化构成组合效果,设计中最多采用的是“中心旋转”的构成方法与表现手段,从若干设计组合效果图中选择相对适合的方案做对比图表,通过对比图表的比较与筛选,最终选择相对合适的方案进行精细化的设计与运用。

表3展示了山茶花元素群化设计构成方案的“精细化”修正过程。经过设计试验与对比,五瓣花瓣的花卉构成相对更加稳重和适合,能够代表花卉的基本特征,同时便于识别和运用组合。在精细化处理过程中,对所有细节做了规范设计,能够满足标准化的出图与制图要求。

表4为山茶花元素图案造型“倾斜度”的变化与运用对比,比较了从旋转倾斜10度到110度的茶花图案变化,这个环节的工作主要是针对图案元素运用到实际建筑环境中的构成角度是否便于制作、视觉效果是否更美观、搭配组合是否更合理等几方面指标进行设计比较的。其中旋转倾斜20度的方案是设计中相对更适合的方案。

表5为山茶花图案明度色阶搭配对比,左边图为背景色从明度K10度到K100度的色阶变化,茶花造型图案在不同明度背景上的色彩变化要求。在明度K50范围内,图案造型保持本色色调能够体现出最佳的识别效果,相反,当背景明度超过K50度以上时,茶花造型图案需要反白,形成“图与地”的反色对比效果,这能保持图形图案最佳的识别性。右图为山茶图案运用在白色背景上面,明度色阶从K100到K10度的视觉对比感受,从中我们能够选择不同环境中较适合的材料色彩进行运用。

以上几幅图为山茶花图案标准造型的倾斜度稿、墨稿、线稿、反白稿的横向对比图表,这一步骤为下一阶段图形图案的“四方连续”组合与构成做了参考(图3)。

表6为山茶花标准图案“四方连续”运用效果对比,需选择不同背景、明度、线稿的组合构成,形成大面积搭配组合的实际效果,此图为部分实验对比图表(4-6)。

四、项目设计的实施效果归纳与总结

以上是针对“昆明新火车南站羽翼型外墙图形图案”的设计流程与表现说明,在整个设计表现的过程中,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线索和方向,总体的设计要求与基本原则遵循三点,第一,设计目的与目标的针对性,结合项目主题定位与环境功能需求,站在主客体互换的角度来看待设计方案的选择,通过设计师符号编码和观众视觉解码的双向互动,来形成设计主题定位与运用效果的识别,这是每一主题设计元素必须遵循的原则。第二,设计语言的选择与诉求,作为火车南站这一公众场所的“视觉识别符号”设计,最大的难点在于“图形语言”的表述与信息传达。广大的旅客来自于不同的地域、环境或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群來到新的、陌生的城市,走出、走近车站映入眼帘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他们所看到的视觉形象、符号代表了什么?对于这些图形图案符号所蕴含的故事与寓意是否能够被解读?优秀的图形符号设计应该具有“跨地区、跨语言、跨文化”的通用识别性,但是,地域文化的特征又具有唯一性、差异性和个性,因此,如何在这一矛盾中选择与平衡是“图形语言”传情达意与传播推广的重点和难点。第三,设计表现的形式美感塑造,视觉符号的识别与传播需要经历一个“吸引、注意、兴趣、了解、记忆和行动”的递进过程。没有注意,无法产生兴趣;没有兴趣,形成不了记忆。这一过程的核心是提醒我们注意,无论多有思想和内涵的设计方案,如果没有优美的、漂亮的、能够吸引观众注意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无法引领观众认知并表达其思想和内涵的。因此,如何把主题设计方案的艺术效果恰当地呈现出来,是最终实现设计构想的重要步骤。最后,设计方案的运用与实施,这一过程涉及到环境空间、加工工艺、材料制作、尺寸大小、距离远近、视觉感受等评估指标的综合,任何环节的疏忽都会影响最终方案的实施效果和广大受众的视觉感受,本次设计方案的最终实施为地域性文化中的标志性元素设计与表现提供了实验的场域和探索运用的过程,在此衷心祝愿云南开启“高铁时代”的标志性建筑的标志性设计元素能够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传达美好的云南印象。

猜你喜欢
花卉图案云南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花卉价格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云南山娃」
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