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是教育的根本

2017-02-15 17:19汪廷一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实验

技巧与思维是可以随时培训的,人文素养却不是。也许错过了一定的人生阶段,永远也无法弥补。孩子有没有学习动力,是否粗俗,是否能做到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不是多做几个题可以解决的, 最重要的是要靠人文阅读与素养。

【关键词】实验;人文;素养

我们尝试一些教育实验,就应该要考虑未来的社会是什么样, 如何才可以适应未来的发展。我更追求的,是可以引领未来社会发展。领袖型的人物向来以引领历史潮流为己任,不抱有狭隘的个人偏见民族偏见,引领世界和平发展与幸福。

说到未来学生,我们不妨说说当代优秀的人都什么样。马云是现在很多人认为的最优秀的人之一。马云说:“人总是要有理想的,万一实现了呢?”马云强调理想,很多人觉得虚无飘渺,很多老师家长觉得学生的那些梦想都很可笑,不值得尊重。但是,马云也常自嘲自己长这么丑,怎么却一度成了中国首富? 阿里上市那天,很多阿里的员工都穿着印有上面那句话的T恤。我就在想,理想才是人的动力。学生的理想就是他们的动力,没有理想,没有精神渴求的人心灵已到了暮年。多多称赞学生的梦想,就是学习动力的来源。没有愿景的人生很可怕。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来清华演讲了,普通话很流畅,清华的校长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永不放弃”!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很喜欢下属和他争论,就一切非底线的问题进行探讨,让员工们充满了活力。不过,他也很懂得终止一些无意义的讨论,更懂得阻止那种永远只提反对意见却无法提出方案的人。这是善于用民主发挥潜能实现团队利益的人。

逻辑思维的那个罗胖子很多人喜欢听他唠叨。他们团队问他们的员工他们想几点上班,员工一般都才大学毕业,没有不喜欢睡懒觉的,都说十一点上班最好。老板说,好啊,十一点可以,不过时间要保证啊 ,那晚上九点下班可以吗?所有人都同意,其实大家多了一个小时的上班时间!这些理念更多地从人们的需求出发实现团队利益最大化,而且他们有一种创新的奖励机制,比特币。就是比较有效率不拖延的员工有一种虚拟货币,这是同事们互相评价的,这个活动可以用于兑换实际货品或是便利,以此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从这些当前比较热门的人才身上看到,优秀的人才都善于思考与创新,用不一样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且人文素养很厉害。

最近很多人都在谈经济萧条,传统的支柱产业冷清,一个个的新商场开业,那里有个costa咖啡,我这也要一个,那里有個无印良品,我这要开个更大的。还有什么时尚快速服装品牌都是一样的,没有创意,缺乏文化内涵,而这些品牌几乎都是国外的,设计创意知识产权在国外,中国只是赚取廉价劳动力的收益。很多政府决策者也在思考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既然基本的吃的穿的都有了,将来的趋势就一定是越来越符合人性与精神需要的文化服务。这就需要人们要充满创造力,有扎实的人文素养,能独立思考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谈教育改革,这已经不是学校的问题,更是国家长远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所以我常告诉学生,有素养的人有三种,一种是人文素养,第二种是科学素养,第三者是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兼具的人。第三者要求很高,达到很不容易。爱因斯坦我们觉得他是物理学家,相对论,量子力学,黑洞,E=MC2, 听说过,不太懂。其实我受他影响更大是他作为作家作为思想家作为一个充满对本民族的前途命运的关切情怀的人。 爱因斯坦之所以是爱因斯坦,首先是他有丰厚的人文素质,这是基础,才成为物理学家,如果没有这些,他不可能成为物理先驱。达芬奇也完全不止是个画家,还是个解剖学家,数学家,挖那个佛罗伦萨和米兰碉堡和沟渠的,他就是一个人文与科学的大家,我们课本上还有杨振宁的课文,是作为文学课文来学的. 有些家长觉得,每样都做得那样好,对孩子来说就很难,我就直接对他说,那就先有人文素养,再谈科学素养,如果基本的素养公德都没有,如果内心没有任何个人的思想与细腻的生活体验,无法感知爱和温暖,无法感知自然与人文之美,那就不要谈科学素养。 多做几个题永远都没有多看几篇引发思考的好文章重要。现在学生里有一种观念,语文历史这些不重要,背背就可以了,数学卷子物理题才是重要的,这样的学生即便是高分,也无法让我欣赏。一个人文素养好的,在任何城市,乡村,任何场合都会被认为素质好,一个单有科学素养,内心空洞的人,显然不会。

所以,长久以来,我致力于建立一个具有人文氛围的班级,致力于建立具有民主气氛的班级,一个班级其实也可以看做一个教育文化创意项目,打破思想的局限,去想想孩子信什么,理想是什么,我们用什么新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已经完全不一样的学生?我一直相信可以做到让学生充满活力,并且效率高,也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教育本来的样子出发。 我不会对学生强调分数。但我相信好的教育一定会让所有孩子成绩都不差。一个具有人文气氛的班级最容易让顶尖的学生成为一个独立思考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人,最容易让所谓的差生不致成为一个粗俗甚至恶俗的人。

我从班主任的角度给学生看了很多书。初一的时候我们读宋词,做了宋词的集子,每个人都有个集子,后来做唐诗,再后来我们看《人间词话》,这些是传统文化的范畴。后来我们读《假如青春在哈佛》,让学生惊讶于原来成为优秀的人需要那么地努力,废寝忘食地看书,不断地去表达,关心世界和平,关心世界的弱势群体,突破人类知识边界,引领人类科技人文的发展,创造人类更好的生活方式。

中学尤其是初中阶段的确是个分水岭。是美学与过分实用的分水岭。是随波逐流与人云亦云的分水岭,我曾推荐给学生阅读的是《谈美》《枕草子》和周国平的散文集。印象深刻的是, 《谈美》里说,用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只会设置障碍和嫌恶。

用无用的心态做有用的事,才是我尊重的态度。

作者简介

汪廷一(1984-),安徽省旌德县人。文学学士学位。现在供职于重庆求精中学校(中学一级职称)。

作者单位

重庆求精中学校 重庆市 400015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实验
人文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做个怪怪长实验
人文绍兴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