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理论视阈下大一新生角色适应问题研究

2017-02-15 18:12邓菁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17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大学新生

邓菁

摘要:大一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生活学习一直作为高校教育工作中关注的重点之一。大学校园是个人社会化过程中重要阶段之一,一旦社会化失败,可能会对后面四年大学生生涯带来危害。生态系统理论重点关注个人与社会环境中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适用于个人、家庭或者小群体在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转变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过渡时期的问题和需要。据此,通过问卷发现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表现,以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为大一新生不良问题提供一个系统的解释。

关键词:大学新生;角色适应;生态系统理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7.083

1背景与相关研究综述

从单一“升学预备式”教育、被动依赖生活模式为主的中学阶段急剧转变到多样性教育、独立自由生活模式为主的大学阶段,大一新生正经历着两种不同阶段过去时期所导致的不良适应。关于影响新生适应不良的因素,刘丽玉认为新生学校教育适应不良主要是因为中学与大学两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对立与冲突两者差异甚大的地方就是教学管理与运行体制。习惯了高中单一挤压型升学预备式教育,突然转换到轻松自主学习的氛围下,新生对于老师上课到堂,下课走人的教学方式不能良好地过渡。这种不适应不仅反映在学习生活中,同时反映心理健康水平上,司秀玲根据心理健康对新生角色适应进行多元方差分析,认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角色适应性越好。这一观点也验证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即同样的适应性时间,学生会表现出不同心理反应。大学新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时期,同一性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其应对事件的心理反应,进而影响到其心理健康。王书也在其《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概述》讨论当代大学生因自我意识的成熟与周遭环境变迁,自我认同越发困难,易产生一些诸如焦虑、失落、无所适从、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困扰和行为问题。

2新生角色适应存在的问题

第一,角色适应障碍引起的不满。专业满意度是用来反映新生适应现状的一个基本指标。部分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由于对所报专业了解不够,使得部分考生在高考志愿上不得不填“愿意”服从调配学校或所学专业不满意现象。部分大学生中出現了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现象,表现出对专业无兴趣,甚至消极和抵触情绪。专业了解度偏低,大多数高考学子都是出于从众的心理,不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而是选择人们口中的热门专业,因此对专业的认同度不够高。当代新生都是“90后”且有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作为家里唯一子女,享受着优越的待遇,部分溺爱型家庭给予过分保护,形成了不健康的人格,一旦来到大学,稍微不满就会扩大化。独生子女对于专业的满意度更低一些,不满情绪跟非独的相比要严重。

第二,人际关系不适引起的孤独感。新生交往圈子以同学和室友为主,一方面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由于他们原来各自的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在这个大家庭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学生的不适应。调查发现,“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是新生一个重大适应障碍:36.1%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欠妥。而有24.1%的学生与室友相处不融洽、有矛盾,26.3%的学生喜欢独来独往。12.1%学生感觉与他人相处有恐惧感,1.4%学生觉得没人理解自己。另外,大学老师的教学属于流动性教学,面对面交流与接触的频率较低,缺乏与老师适度的沟通,导致双方关爱度缺失。

第三,生活不适引起苦闷心境。新生中第一次寄宿的同学往往出现不能适应独立生活、集体生活的烦恼。女生和男生相比,不能很好自理生活方面,女生占比重12.5%,而男生占有87.5%。

第四,学习不适引起的困惑感。大学的课程设置、上课方式、学习方法等与中学相比存在巨大差异,导致个别新生学习观念转变失败,在学习上显得被动,以致对大学学习出现恐惧心理。不少新生从“鹤立鸡群”变成“平庸之辈”,心理落差极大,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有大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模式转变不适应以及学习方法不正确等问题。在成人监控、指导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我监控与指导的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新生转变失败,还处于接受学习方式,对老师过分依赖,缺乏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很难适应大学学习规律。面对自我支配的空闲时间,很多新生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时间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一方面大学课业不能完成,另一方面又为不知干什么而苦恼,学习上有很大的盲目性、被动性。

第五,经济自理能力缺失带来的苦闷。来自农村的新生,经济困难使得他们在完成“城市社会化”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心理不平衡,怀旧、恋家情绪浓厚。独生子女在家养成“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不懂如何独自理财。调查显示64.8%新生不懂理财,花钱无计划,每个月出现财政赤字。甚至有大学生通过借高利贷来满足自己高额的消费。

3生态系统理论—对新生适应问题理论解释

20世纪初,玛丽·里士满(Mary Richmond)和珍·亚当斯(Jane Addams)最先将生态系统理论应用于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组织运动,并从整体上把握个案,着力关注人与其社会环境各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的方法同时注意个人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强调人及其物质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机能失调,试图改善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把治疗和改革结合起来,以使人的需要与人所处的环境之间更好的协调互动。根据布朗分布将人际关系分为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宏系统对新生角色适应问题进行操作化。

3.1微观系统

影响大一新生角色适应的微观系统主要是指与新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能够直接影响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第一场所,包括个人、家庭等。微观系统决定着新生的活动形态、角色和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状况。具体来说,微观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1生理因素

女生和男生相比之下,女生可以更好的的打理生活中的琐事,而男生面对打理生活显得束手无策。根据研究得出,从幼儿期,男女生性别不同,父母抚养过程中所灌输的思想概念不同,使得女生更倾向模仿母亲打理家务事。同时,男女性在思维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女性思维方式偏感性,且看中细节;男性思维方式偏理性,且看中整体。因此女生心思更加细腻,且能很好打理生活小事。

3.1.2人格特质因素

独生子女在学业不安维度上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而言,得到来自父母更多的经济支持和关爱辅导,部分溺爱型家庭给予过分保护,形成了不健康的人格,一旦来到大学,有稍微一些不满就会扩大化。

3.1.3个人角色因素

学生主体性缺失,在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下,学生从入学开始被具体的学习目标作为人生道路前行的标杆,没有形成充分的自觉、自律和自控能力,自我意识薄弱,同时自我管理能力也缺乏。当经过十年寒窗苦读考上大学后,家长放下了对其严厉管束。大一新生普遍感觉到了大学校园的自由、随意,盲目放松与放纵。男生看武打言情小说,沉迷网络游戏;女生花过多精力参加各种娱乐活动来消磨大学光阴。

3.1.4家庭因素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内容的单一,导致新生从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出现适应障碍,由此出现角色中断状况。父母对子女在学校学习成绩抱有较高期待,对与考试、升学无关的活动漠不关心,忽视对子女独立能力的培养。在面对大学新生活和新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少问题和情况,当新生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实际能力,在位置的领域面前,新生必然表现出茫然、不安、恐惧等不适应现象。

3.1.5同辈关系

同辈群体在基本相似的文化、社会条件下长大成人,有可能形成基本相同的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将新生置于同辈群体的背景下,更全面地分析其行为。与同辈群体的友谊关系可以让新生更好更快适应大学生活。通过分享和感受情感、温暖、合作、相互尊重以及如何进行人际交往,促进青少年个体的成长、发展以及自我实现,而受到排挤以及挫折的同辈关系,这种适应不良的人际关系本身能够给人带来困难,嫉妒、误解、压制和冲突等不良的交流方式使新生感到压力较大,这些压力可能使他们不能顺利度过人生转折时期,不能从高中生的角色转化到大学生角色中来。

3.1.6学校因素

失当的学校教育。邓小平同志曾说:“十年改革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片面追求学习成绩,管理上存在漏洞,忽视做人的教育,对社会状态的基本认识、社会生活的基本能了以及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都缺乏。导致一些新生在与同窗室友交往过程中往往不能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处理,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2中观系统及外观系统

中间系统包括发生于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小群体之间的事件。中观事件通常在较亲密的个人关系中发生,是个人与对个人有最直接、最重要作用的因素之间的界面。当新生觉察到学校的价值观与其不一致,而学校辅导员及老师不能有效去调適,将会降低其参与学校活动的意愿;大一新生在缺席校园活动的同时,也缺席了与其他同学沟通的社交活动,通过网络游戏和电影来打发大学时光;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同时,传播大量消极、腐朽的文化垃圾,造成新生思想混乱,盲目从众,缺乏远大理想和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影响微观系统和中间系统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文化,或者说是微观系统和中观系统所存在的外在社会文化脉络,就是所谓的外部系统。

3.3宏观系统

宏观系统是关注人与大型组织和系统之间的互动,分析个人在事物总体结构中的位置。当前,一方面由于社会急剧变革造成了社会、文化的不稳定状态,我国目前正处于新旧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磨合期,文化的转型、价值观念的变迁、社会失范现象的增加等往往会影响和冲击新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破坏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与交往,削弱青少年生存的能力、信心和意志,由此可能导致新生角色不适应几率增高;另一方面,中国现代教育努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但传统的应试教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生角色转换成功。

参考文献

[1]司秀玲.大学新生角色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校园心理,2011,(03).

[2]王书.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概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本),2010,(03).

[3]库少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9).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理论大学新生
关注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小学教育内容设计及其教育策略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