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2017-02-16 11:42张超
科学种养 2017年1期
关键词:机手病虫植保

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适应病虫发生规律、提升植保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

一、传统统防效率低下

千阳县常年种植小麦15万亩、油菜1万亩、秋粮17万亩、果树10万亩。农作物病虫害常年发生面积200万亩(次),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大小斑病,蚜虫、红蜘蛛、玉米螟和黏虫等重大病虫害发生面积大、范围广、危害重,防治任务艰巨。2008年以来,本县成立了县机防大队和二十多个村级机防队,使用机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开展病虫害防治,这种传统方法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防效不理想。村级机防队基本无固定机手,多为临时组织农民开展作业,人员流动性大,加之近年农村普遍缺乏劳动力等原因,导致统防能力低下、防效不稳、群众满意度不高。

二、专业化统防特点

一是提高防治效果,有效控制病虫害。专业化组织在防治适期、防治药剂、施药方法等防治技术应用到位率上得到了质的提升,防治效果明显增加,而且应用了新型植保机械,防治效率提高,減少了农药的流失与浪费,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二是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成本。专业化组织能严格按照植保机构发布的“病虫情报”配方施用,防治时间准确,防治药剂对口,避免了乱用药错用药、配重方施重药的情况出现,病虫防治次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大幅下降。另外新型机械喷雾均匀,亩用水量高,亩用药量减少而防效不减,可节约农药用量而降低成本。

三是保障安全生产,提升生态文明。农民自防存在着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用错药剂、农药包装物随手乱扔、残留药液乱倒的现象,降低了产品品质,导致农作物因药害而减产,污染了环境,对施药人员也不安全。而专业化组织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等规定,严把农药使用的各个关卡,做好农药进出台账,田间用药档案,药剂保管、存放、使用等工作,从而保证了农药的安全使用,避免了人员中毒事件的发生,避免了农户因农药错用误用或药剂配比浓度过高而造成的各种药害产生;保证了对口用药,杜绝了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禁用农药的使用,严格掌握了农药安全间隔期;对农药包装物实行回收处理,避免了污染环境,降低了农药残留量,提高了农产品品质,保护了环境和农民的身体健康。

三、专业化统防成效

为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整体防控能力和水平,2015年以来,本县先后成立田丰、祥发、万事顺等以植保专业化防治为主要业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8个,引进多旋翼无人机1架、大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12台、电动扶把低量喷杆喷雾机7架,由县农技中心统一调配,采用五统一(即统一药剂、统一配方、统一技术、统一机械、统一时间),在全县各重点村镇开展应急防治,有效控制了条锈病、白粉病、玉米螟、黏虫等重大病虫害的扩展蔓延,其中自走式日作业面积500~800亩,多旋翼无人机日作业面积200~300亩,工作效率较手动喷雾器和机动喷雾器提高10倍以上。新型植保机械雾化程度高,对靶性强,防治效果好,农药利用率高,能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环保要求,防效提高10%左右,比如小麦喷药2次,千粒重增加3~5克,亩增产100千克以上,真正实现了省时、省力、省工、高效,群众满意度达到99%。2015年以来,本县专业化防治由村组级组织逐步向专业型服务组织转型升级,服务模式不断完善,专业化防治优势日益凸显。2016年全县统防统治40.6万亩(次),其中专业化防治面积28.2万亩(次),占统防面积的69%;专业化防治费用亩成本仅2元左右,较传统防治亩节省5.5元,累计节省资金155.1万元,农药残留量明显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性大大提高,显示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三赢”模式

专业化统防之所以能快速发展、能被广大农民和专业化组织所认同,核心原因是它实现了农民、机手和服务组织“三赢”。以小麦“一喷三防”为例,专业化防治每亩向农民收取15元防治费(含农药),其中农药费用5元、作业费用(自走式)2元(含人工、油料、机械损耗及维护),合作社每亩可获利8元,每台自走式日可获利4000~6000元,机手每日可获劳务费200元以上,而农民每亩地可增收200元以上。签订一份合同,把病虫害防治的“苦差”交给专业化组织,农民得到了实惠、机手有可观收入、服务组织有合理利润,真正实现了农民、机手和服务组织“三赢”,既符合农民需要,又符合市场运作规律,“三赢”模式是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生命力所在,是其得以快速推进的发力点。

五、专业化统防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是新型植保机械特别是无人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全县统防需求。无人机较自走式克服了压苗影响产量和坡度过大时无法作业的缺点,且几乎适用于所有作物,作业种类几乎不受限制,较受群众欢迎,但目前全县仅有1架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小,不能满足统防需求,而自走式由于受作业时间集中影响,短期内大面积作业仍然数量不足。

二是受作业条件、机手素质、安全性等因素影响。如统防田块不集中连片,大型机械作业不便,影响工效;机手素质参差不齐,操作不熟练,对机械性能掌握不够,故障率高,作业质量受到影响;飞防潜在的安全隐患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化统防效率。

三是监管措施不完善。专业化防治组织是农民组织,监管单位较少,既要保证专业化组织健康发展,又要使农民利益不受影响,二者相得益彰,仍需不断完善监管措施,做到良性引导、规范运营和持续发展。

四是市场化运营模式尚未成熟。专业化防治目前仍较依赖于政府补贴,完全市场化尚需一个过程,有待于政策、农业发展大趋势和农民认识转变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才能实现。

六、大力发展专业化统防

坚持“政府支持,部门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原则,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全面发展,力争专业化防治比率达到90%以上。

一要扶持发展。继续鼓励成立更多的专业合作社,依托项目和农机补贴,引进更多更先进的植保机械,特别是无人机要加大力度,全方位装备现代化的专业队伍,实现更优质的作业质量,更好为农民服务、为农业服务。

二要加强组织管理。对专业化组织实行备案制度,每个专业化组织都要在县植保站进行登记备案,对其服务活动实行GPS定位监控和积分卡综合评价管理制度,对作业质量高、服务规范、信誉良好的专业化防治组织,向社会大力推荐并重点扶持。

三要做好配套服务。着力提高专业队员操作水平,集中进行农作物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植保机械安全操作和现场演练等专项培训,使机手达到“一能三会”的要求,即能正确维修使用植保机械,会识别病虫、会正确施药、会检查防效。在防治关键时期通过发布病虫情报、手机短信、微信群互动、病虫防治技术明白纸等形式,及时准确地将病虫发生防治信息传送到机手手中,现场指导机手开展防治,解决施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其科学施药水平,确保防效,确保群众满意。

作者简介:张超,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联系地址:陕西省千阳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邮编:721100。

猜你喜欢
机手病虫植保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约翰迪尔地头智能管理系统(ATTA)上线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邵东县多措并举开展农机互助保险工作
果树病虫藏在哪过
江华把手扶拖拉机驾驶培训班办到乡镇
徐工“金领机手”吊装精英培训盛大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