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心理学的相关论述及其启示

2017-02-16 12:42陈宛玉
青年时代 2017年2期
关键词:社会心态心理学习近平

陈宛玉

摘 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不同的场合和讲话中多次提及心理学,尤其在提升国民幸福感、心理学参与社会治理及心理健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对促进心理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习近平;心理学;社会心态;心理健康

一、引言

进入新时期我国社会各领域的改革不断推进,社会变革促使人们原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生活理念发生巨大改变。置身于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人们的心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等现象日益增加,这些问题也激发了大众对心理学的需求[1]。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和讲话中多次提及心理学,并强调心理学作用的发挥。本文搜集习近平同志心理学直接相关的发言并做系统整理,并就其中对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启示进行说明。

二、习近平对心理学的重视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心理学是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之一。这在建国以来历届领导人的讲话中是首次提及心理学。习近平对心理学学科的重视可从其对心理学的接触活动中可窥一斑。在2013年五四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对青年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进行了论述。同期习近平在天津和高校畢业生、失业人员等座谈时教导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要重视情商。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同志走访北师大心理学院,参观了心理学实验室,了解了心理学学科应用情况。

三、习近平同志对心理学的相关论述及启示

(一)中国梦与幸福观

2012年12月15日,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同志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并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昭示带领人民不断的探求和创造幸福则成为党的主要目标 [2]。

幸福感是心理学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为提升国民幸福感,党和政府要加强对国民幸福感的测评,不断提升人民对国家的满意。国家与政府要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幸福服务的理念,真正做到为提升社会幸福服务。幸福感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文化对幸福的影响很大,所以要多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此外还应该加强全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国民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二)社会治理中的社会心态

“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了培育社会心态的社会管理目标,提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3]。2013年11月9日-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内容。

国外心理学的发展表明构建良好的国民社会心态离不开心理学的参与[4]。心理学在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研究问题和实践技术上均与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有本质上的契合。诸如关于变革期公众社会心态、社会阶层对人心理的影响、老龄化社会的心理问题、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教育对策、危机管理中的心理社会支持、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心态、社会群体情绪、社会规范与价值观变迁等问题都是心理学可以研究的范畴。

(三)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 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

习近平的上述讲话为心理健康的研究和实践指明了发展方向。心理健康要加强基础研究,阐释心理问题的发生机制。在实践中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为提高国民心理健康水平要不断加强全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国民能正确认识自己,建立和完善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实践中特别要重视独生子女群体、学生群体、职业群体、特殊群体和网民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总结

当前心理学学科发展已经在蓬勃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并能初步满足社会的期待和人民的需要。习近平同志有关心理学的讲话和活动振奋了心理学工作者的精神,国家的重视将有助于推动心理学研究和应用的快速发展,心理学人当不断加深学术研究,加快心理科普宣传,加大服务范围,为中国社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杜今锋.文化震荡背景下信仰缺失的心理学透视[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10):60-64.

[2]赵洁.试论习近平幸福观[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5 (05):3-4,17.

[3]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2:24-28.

[4]李杰.哲学视域下国民社会心态的调适[J].求实,2015(5):26-31.

猜你喜欢
社会心态心理学习近平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九一八事变后知识精英与东北民众的社会心态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