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2017-02-17 17:13龚诗络
青年时代 2017年3期
关键词:儿女爸爸妈妈

龚诗络

读《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听佛陀这样说:

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手持利刀,割其眼睛,献于如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亦以利刀,割其心肝,血流遍地,不辞痛苦,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百千刀戟,一时刺身,于自身中,左右出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读到这里,不禁心如刀割,涕泣如雨。我对父亲深沉的爱来得太迟,至今已无能为力,留下的尽是自责、伤心和悔恨。

父亲的离世,都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事,如此突然!那是去年的一个冬天,天色冷硬得像是铁块,空气呈现淡淡如烟迷蒙的铁灰色。头顶如山峰辽阔高达的云山压迫得人几乎无法呼吸。我们一家三口围坐桌前,吃着简简单单的午饭。突然,孩子她爸嗖地放下手中的碗筷,着急的说:“别吃了,快走!”“走哪里?干吗?”我满脸疑惑,“爸爸出事了,快!”说着这话的时候,他已经站在了大门口。我预感事情的不妙,攥着女儿往外跑。走进电梯,孩子的爸方把电话里的情况粗略告知。“没事的,没事的,我爸爸年龄正当时,弟弟的工作也尘埃落定,他该享享福了!”我默默的在心中祈祷,哪怕心如潮涌、波澜起伏。在路上,我恨不能车子快一些,最好有火箭那么迅速。但我越是亟不可待,车越是慢行如蜗牛。我打着电话,不停安慰着妈妈,不停打听着爸爸的情况。当知道爸爸已从险峻的山崖抬上了救护车,我才长吁一口气。回到家里,我慌忙准备爸爸的衣物,他得住院一段时间,这些换洗衣物是必须的。可就在我准备好东西,正要上车的时候,妈妈打来了电话,她哽咽哭诉着:“你的爸爸走,走,走了……”我的头轰然一怔,背脊如数盆冷水泼下,冷缩了!整个人只感觉天旋地转,左邻右舍的人也都那么陌生,他们似乎都静待着一场悲剧的上演,因为这个小镇上已安静很久了。我急促的发狂似的叫嚷:我要我的爸爸,我的爸爸,我的爸爸……。我们的车子掉头往救护车开往的方向赶去,近了、近了,我离爸爸终于近了!爬上救护车,爸爸就躺在哪里,我紧紧抱住他,身上还有余温,他不可能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离开,至少他还有对我的嘱托,他生前是那么看重我。我发狂般的要司机开车到县城,“爸爸没有死,快救救他,快救救他……”就这么声嘶力竭,他们也都无动于衷。待我意识清醒,爸爸已睡到了黑漆漆的棺材里,父亲走了,带着对儿女们深深的眷恋,也留给我们深深的想念。

曾无数个夜里,我和您梦里相见,您知道的我是那么的想你。到今天为止,曾经的您依然那么清晰,依然那么鲜活!

您有着一副健硕的身材,不高的鼻梁,大大的眼睛,双眼皮,方正的面庞,黝黑的肌肤,这种黝黑是你常年风吹日晒造成的。您性格温厚,随和,极善言谈,总是荡着一脸的笑意。不管见到谁,都能听到您客气的问候声,然后是那独一无二“呵呵”的笑声,并带着满面的灿烂。面对群山逶迤,满野翠绿,树影婆娑,群林摇曳,霞光万丈的烟光里,我看到的是您满面的笑靥。山河无语,却道无情却有情,您以一贯谦卑的方式融入了这里,融入这里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在这片您熟悉的土地,生养您的地方,与花草同歌,与大地共语。

您家境贫寒,却志趣不常。父亲出生在一个小山村,家中兄弟姊妹多,生活基本靠天吃饭,因此读书改变命运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天方夜谭。读完小学算是莫大的学习经历,后来,他直接进入机械厂学习技工。在这期间,他从来不间断他对知识的渴望,直至我们长大成人,他都是那么爱好看书。在他的枕边放着一大叠他钟爱的书,尤为多的是毛泽东的书,毛泽东是他崇拜的伟人。他总是闲暇之余,与他的友人高谈阔论毛泽东,其言辞犀利、见解独到,听罢不由得对他的这种“学识”所折服。他爱好书法,并且写得一手好字。在我印象中,他除了开车挣钱养活家人,业余时间总是在写写画画,我和弟弟写完的本子他都用来学习练字。小时候,家乡逢年过节都喜欢贴上对联,父亲也就自然成了家里的书法家,热心的为这家那家写对联。为此,妈妈总是大发牢骚,认为他耽误了自家的活计。终其一生,你就是一平凡的老百姓。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种品质,这种品质在父亲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该花的钱才花,不该花的钱不能花” 这是父亲节俭的原则,更是他常常叮嘱和告诫我们做儿女的一句口头禅。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爸爸一边开车一边做着小生意,妈妈教小学,我们家在小镇算得上富裕人家。可是,父亲并不因此而挥霍,好多成年许久的东西他舍不得丢,吃不完的饭菜他也总是舍不得倒。等到我参加工作以后,爸爸更是出奇的节俭,每次回到家里,打开冰箱里面空空如也,只有在饭桌上放着一盘搁置很久的酸萝卜丁。我让他生活不可以这样,要注意营养的搭配。他却回绝道:“我和你妈妈在家,不需要吃那么多,再说我喜欢吃萝卜丁,好吃呢。”我知道,那是爸爸的节俭。后来,我们每次回家都给他带来一些蔬菜瓜果。他的衣服也不讲究,从来不花一点钱去买衣服,他认为衣服只要干净整洁就好。在六十岁以前,父亲从未进过医院,不是父亲身体硬朗,而是父亲身上的小毛病,他不愿花钱进医院 ,他好像自带医术,哪里不舒服,他只是自我主张到药店买些止痛药。离世前的一次,他强扭不过我的坚持,第一次做了B超检查,也是仅有的一次。父亲的节俭,让我明白了一个坚贞不渝的道理:物质条件优越了,但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传统和精神永远不能丢、不能忘、不过时。

父亲的爱更是细致入微,他倾其一身的爱在母亲和儿女身上,如缕缕春风拂面,如冬日的暖阳普照。在我们家庭,从来没有硝烟的气焰,父亲母亲总是那么和气,没有半点争吵。即使有矛盾的冲突,也只有母亲的几句牢骚,父亲总是笑呵呵的不言语,到最后,一场独角戏不告而终。母亲有头晕目眩的老毛病,父亲对此四处寻医,哪怕是民间偏方他也要弄来一试。他还买来水果糖和一些坚果放在妈妈的口袋里,他嘱咐妈妈如果感觉不适,拿出糖和坚果嚼嚼便好。对于儿女,他则是百般关爱、呵护备至、期望成龙成凤。每次出远门,我和弟弟眼巴巴的盼望着他回来,回来给我们带好吃好玩的东西。还记得,我和弟弟是整个小镇最先穿皮鞋的孩子,引来小伙伴们垂涎的目光,满足了我和弟弟的虚荣心。长大后,我远离了父亲,每逢周五,爸爸打来电话怯生生的询问:“不忙吧,不忙,回家?忙,我和你妈妈去看你。”“爸,我忙,别老说回家回家。”“哦……”话音刚落,我懊悔不及,我不该对父亲如此态度,我该多回家陪陪他们。父母是不计较儿女的过失,只要能看见自己的儿女,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喜悦。电话完毕,父亲又带着家里的腊肉赶到我家为我们煮了吃。“好吃的,一家人坐在一块吃才香,多吃点多吃点!”父亲边说边向我们碗中夹来一块,让人猝不及防,拒接不了。父亲有一对宝贝儿女,这是他骄傲的事,和其他父亲一样,他更希望他的孩子能出人头地。我的工作比较顺畅,但他总觉得他的女儿不该止于教书,她该有更大的出息。然而,我最終辜负了他的一片期许。弟弟毕业后,工作却起起伏伏,不能稳定。父亲安慰着弟弟,那安慰中带着很多的焦急。在那一刻,他脸颊爬满了深深浅浅的沟壑,脸上的笑容也消失殆尽。他拖着疲惫的身子每天盘旋在崎岖的山路,因为他的心愿没完成,车子的嘟嘟声才能止住他内心的不安。“我相信,我儿子的工作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能够落实。”爸爸说,这似乎就是句魔咒。父亲去世前的一个月,弟弟考进了巫溪县港航处。事后,弟弟捶打自己的脑袋,狠狠的痛诉:“我干嘛要考上,如果我考不上,爸爸不会走,爸爸不会走。我该怎么办,怎么办?”爸爸走时,他眼睛紧闭,他满足了,他是个合格的丈夫,是个好爸爸。

写到这里,情不能自己,搁笔闲置,泪奔而出,我亏欠你太多,我将何以感恩?望着坟冢中你的那一座,我默然。买上你喜欢的饮料、柿子、桂圆和八宝粥,我只能一次次奉上到你坟前,我还要买上你从没吃过的牛排、没喝过的咖啡……这或许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苦楚。父亲,从此以后,我只能用永远的怀念来报答你深沉的爱!

猜你喜欢
儿女爸爸妈妈
天山儿女
江湖儿女
我和爸爸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