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中小学校园暴力,少先队有责任

2017-02-19 07:55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陆士桢
少先队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少先队暴力

□ 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陆士桢

治理中小学校园暴力,少先队有责任

□ 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陆士桢

校园暴力是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社会问题中具有较大影响的问题,发生率持续增高,对当事人和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校园暴力问题涉及教育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犯罪学等诸多学科,治理校园暴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其中,少先队组织责任重大,不可忽视。

治理校园暴力,首先是立法。需要加快制定“校园安全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中针对校园暴力行为的相关条款,尽快建立关于校园暴力问题的专项法律和配套法规政策体系。其次就是加强校园暴力防治制度体系建设。除了在政府层面,明确教育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民政部等部门防治校园暴力的职能责任,建立防治校园暴力的联合领导机制外,建立学校、家庭、社会防治校园暴力的联动机制是基础,也是关键。这中间,少先队组织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社会性组织,负有教育引导和服务广大少年儿童的社会使命,这种基本属性决定了少先队必然应该成为防治中小学校园暴力的重要力量。第一,校园暴力现象的泛滥反映的是一个国家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失能,做好校园暴力的防范与管理,必须对青少年和儿童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自主教育的优势,加强对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把生命教育、反暴力教育纳入少先队教育内容体系。第二,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中儿童当家作主的优势,在校园暴力事件发现报告和监督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不仅成为接受防暴力教育的主体,而且成为联合防治机制的重要力量,引导孩子对血腥、暴力的影视作品、文艺作品实施监督,在学校内设立“保密信箱”,鼓励孩子及时报告校园暴力的有关信息,把校园暴力遏制在萌芽状态。第三,充分发挥少先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实施教育的特点,配合中小学课堂上开展的生命教育,组织少先队员参与和设计社会公益行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少先队组织还可以经常举办反校园暴力活动周等,通过知识竞答、主题队会等形式集中宣传反校园暴力。第四,少先队要发挥社会化的优势,加强学校少先队与社区少先队活动的融合联动,组织孩子们在放学后、假日里到社区开展实践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生命教育的体验活动,联合青少年宫等社区阵地和空间,整合社会、师资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治校园暴力的有效机制。第五,少先队组织要重视发挥专业化服务儿童的特点,推动程序化的校园暴力事后恢复机制建设。辅导员要组织、动员各种专业力量,及时采取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措施弥补受害者受到的侵害,帮助他们尽快能够积极适应学校生活;同时对于那些较轻微的施暴者应予以专业化的矫治,注重其态度和行为的转变,在校园暴力事后恢复机制中实现少先队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少先队暴力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反性别暴力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暴力”女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向暴力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