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探究题

2017-02-20 14:31王海玉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根源

王海玉

全国卷小说阅读部分第4题多是探究题,分值一般为8分。根据笔者近年参与高考阅卷的观察,考生实际得分与他们的期望值悬殊。以为手到擒来的,结果大失所望。究其原因,在于考生规范训练不够,答题范式欠缺。下面以2015年高考全国卷相关题为例,结合部分考生的答案进行分析。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也? 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篇幅所限,余下省去)

[不规范答题1][繁简失当,言之无物]

错答1 相同点:都心存善良,想帮助他人,都是知识分子。不同点:一个因自身问题不得志,一个却是因时代背景、社会风气所影响。

分析 第一问得1分,第2问得0分。答案只是贴标签,完全脱离文本内容,没有“简要分析”。一道8分的题,答题角度不会那么窄,文字上也不会那么简约,考生应该有心理准备。

[不规范答题2][笼而统之,条理不清]

错答2 善良真诚;懦弱落魄;不被大多数人理解。老汪精神实质的困境是孤独不被人理解,孔乙己则是因为封建思想的束缚。

分析 第一问得2分,第二问得1分,共3分。答案对第一点抓得比较准确、全面,但有点笼统,且没有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第二问只有观点,没有证据,且部分内容重复第一问。该答案思考问题角度单一,只看到现象,没抓住本质;笼而统之,条理混乱;各要点之间杂糅在一起,影响得分。

[不规范答题3][南辕北辙,答非所问]

错答3 相同点(略)。不同点:老汪有一个爱偷东西的妻子,而孔乙己是自己偷书;老汪有一个有火气的知心朋友,体谅他,帮助他,而孔乙己始终孤身一人;老汪有生活的动力,而孔乙己迂腐麻木,整天混日子,要吃要喝。

分析 第一问回答准确而全面,得了4分。第二问答非所问,得0分。题干问的是“精神困境”的“根源”,得从“根源”上做文章,而非他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性格特征,这就导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不规范答题4][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错答4 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读书人,腹中都装着些知识,但无法将知识用到生活当中,而致使生活不那么富足;且性格都比较老实。不同的地方在老汪是由于生活的困扰而造成的现状,而孔乙己则是因为封建社会当时的现状而导致他悲惨的命运。

分析 第一问得3分,第二问得2分,共5分。答题思路不存在问题,问题在于答案呈现不完整,也不完美。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失之肤浅。第一问没有突出人物的关键性特征。如“下层知识分子”“弱者”以及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善良、诚实、厚道、有慈爱之心。第二问的关键词是“根源”,而且要结合文本,不能泛泛而谈。

[不規范答题5][本末倒置,不辨主次]

错答5 老汪与孔乙己都反映出当时社会人们对知识的匮乏与渴望,他们因自身遭遇不同而自然形成某种情感的落差,而不同之处在于老汪希望自己的学问被他人认可,孔乙己则把自己的学问视为自己各种行为的借口。

分析 这道探究题满分8分,根据命题人给的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以上答案最多得点辛苦费,1分或者2分。考生没有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特征,更不用说对作品主题的准确把握。在答题中,把两个问题揉在一起答,估计考生自己也没有分清楚。这样也不利于阅卷老师评判。“对知识的匮乏与渴望”显然偏离了主题,以“次”充“主”,本末倒置。题干明确指出的是“性情、气质”,但考生提及的却是“情感的落差”,典型答非所问。第二问的关键词是“根源”,而考生回答的则是其行为的动机,也是风马牛不相及。

还有一种类型的探究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对文本内容以及作品主题的理解。一些考生抛开文本,大加发挥,一发而不可收,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种天马行空的答题,是得不到满意的分数的。

示例 性情气质相似:二人都是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都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知识分子,做着塾师的工作却教不会学生,都一样的孤芳自赏,穷困潦倒却精神高贵,都一样善良、认真、诚实,有慈爱心。 精神困境根源不同:老汪,表述能力差,有学问却讲不出;认真而不迂腐;有情感纠葛,有思念的人却无法寻找。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他自命不凡,实则迂腐顽固、麻木、不觉醒。

小说阅读的答题有其自身的规范和流程,一般分为四步——

第一步:审清题干。审题质量的高低决定答题质量,这道题有四个关键词:“性情气质”“精神困境”“根源”“相似与不相似”,抓住了这四个关键词,并厘清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把握了答题方向。

第二步:亮明观点。直接入题,不绕弯子,把答案的关键信息置于最显眼的地方(一般是首句),不让阅卷老师在你的文字里“寻”亮点(踩分点)。“下层的知识分子”“善良、认真、诚实,有慈爱心”“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等字眼应该让阅卷者一眼就看到。

第三步:选好角度。小说阅读的角度有多种,可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切入。

第四步:分条呈现。可依据题意条分缕析,陈述时一定要结合文本,即使有“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这样的提示,也只能选取一个角度论述。

猜你喜欢
根源
追课本知识本意,溯解题思维根源
一道电偏转创新题的命题根源剖析
帮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
中西思想差异的根源:超越性与生生之德
凑合是离婚的根源
陈文茜:母亲曾是我痛苦的根源
大学生晨跑误区的根源与解决方略
基因组揭示结核杆菌耐药性根源
论美国卷入朝鲜战争的根源
追溯“热点”问题的历史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