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7-02-20 16:30朱锋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

朱锋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主要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应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诸多领域,掌握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不能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而要注重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得信息技术知识的建构,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信息技术课才会变得更加生动,也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理论基础

任务驱动教学不等同于以往的讲授训练式教学,它是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究,获得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建构,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不仅可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而且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按照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需要以一定的任务或问题解决为依托,即通过问题探究或任务完成而主动参与,从而获得知识的完形;学习并不是简单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或传递,而更多的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那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多要做的是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设计、任务设置引导学生去探究,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操作情境、问题情境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多种任务方式进行学习,如通过“桌面设定”、制作“我的简历”、“电子通讯录”等任务的实施,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更好地掌握了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何种学习方式学习对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来看,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以“示范操练”模式为主,在教师示范阶段,学生是以看的方式在学习,在操练阶段,虽然学生也在积极应用所学知识,但更多的是完成教师的指令性练习,缺乏主动性。实施任务教学,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完成各类任务,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如此,学生变得更为积极,学习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最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变为操作者、应用者,把课堂变为操作情境,把学习转变为具体的操作。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不仅要加强自主学习,还要学会和同伴交流、合作。这样,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操作能力等都可得到培养。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需以一定的情境使任务形象化,结合情境而提出具体的操作任务,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学习并和同伴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学生评价。

1.创设情境,使任务形象化。任务情境是和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任务探究状态。以“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中的情境为例,该课时是围绕表格数据处理展开的,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借助Excel来处理各种数据,而Excel在生活中应用较广,如日常的记账、学习成绩统计、公司销售产品情况统计等。为此,在创设情境阶段,应置换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充当公司的经理,教师呈现一份销售产品情况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分析产品的销售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这样,学生以“经理”的角色去解决问题,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也就会主动思考如何对数据进行统计。

创设情境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且还是以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对任务有具体的感知,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当次课堂的内容,也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的教学中,以股东角色引导学生就分成问题进行讨论,这种情境就更利于学生对表格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2.确定任务,尝试自主完成。教学中以情境引入新的学习主题后,教师要围绕目标及时提出相应的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尝试解决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尝试,一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解决任务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初步感知;二是在尝试阶段,学生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这也就为合作完成任务奠定了基础。以《网站设计与制作》中的任务设计为例:1.建立站点:尝试利用FrontPage创建站点;2.网站的设计:结构设计、版面设计、交互设计;3.网页的制作:表格的建立;4.网页的保存,通过确定保存网页文件的文件名index.htm。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MOO—DLE或者微课平台向学生呈现一个简单任务的操作实例,以此来抛砖引玉;然后以学案的形式把任务难度逐步提升,并简要说明每个任务的具体要求、重点和难点,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自主学习不可缺少,教师不仅要预留好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

3.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完成任务。实施任务教学并不是把任务直接甩给学生,而是要以任务驱动学生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有了一定的感知,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发挥学生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方式解决问题。如上述的《网站设计与制作》案例中,在网页制作环节,最主要的就是表格框架的设计与实现,那么,对表格框架的设计最终以何种方式或技巧来实现呢?学生是否能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合作完成?这些都是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又如,在添加网页元素的过程中,文本、图片、视频、Flash等不同元素都有不同的添加方法,这是一个难点,要加以区分,学生的添加方法是否正确,教学中要及时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示范、讲解。同时也应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是建立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的,不能直接以讲解代替探究。

4.任務评价,总结归纳提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完成任务后,教师要结合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这里需要注意,评价要重过程,如“网站规划”教学中,学生在使用FrontPage建立网站时,能融入自己的思考,结合自己所预想的网站而设计具有一定风格的网站,教学中就需对学生的独创性进行激励和表扬。对于结果,更多的是看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一般可分为“完成并有一定创新”“完成”“基本完成”三个层次。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后,要结合当次教学的目标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系统巩固,归纳中再次熟悉所学方法,接着再进行新的任务操练。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这不仅是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应正确认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的发展作用,结合教学实践而设计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应用技能。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
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性观察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军械士官大专“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浅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