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7-02-22 21:14孙琳
医学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硫辛酸糖尿病

孙琳

摘要:目的 探讨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硫辛酸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依帕司他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療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为72.5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硫辛酸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依帕司他可有效的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递,且治疗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依帕司他;硫辛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疾病谱正发生着改变[1],目前“老年病”、“慢性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安全因素。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其在发病过程中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该并发症可造成患者出现足部溃疡、坏疽,严重时患者需要进行截肢治疗[2],因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糖尿病的治疗。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DPN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次研究在常规硫辛酸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依帕司他进行联合治疗,以考察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年龄51~69岁,平均年龄(55.7±8.9)岁,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硫辛酸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依帕司他进行联合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患者存在确诊的糖尿病病史,且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符合DPN特征;②患者的针刺疼痛检查、压力觉检查、踝反射检查和振动觉检查出现一项或一项以上异常结果;③患者无其他原因所致神经病变。

1.2.2排除标准 ①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②患者存在硫辛酸或依帕司他过敏史。

1.3方法

1.3.1临床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及使用降糖药物进行综合治疗,糖化血红蛋白均<7.5%。①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硫辛酸进行治疗,即α-硫辛酸(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6 ml:0.15 g×6支,生产批号:20121202)600 m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②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进行联合治疗,即口服依帕司他片(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50 mg×10片,生产批号:20140415),50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w。

1.3.2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作为观察指标,临床疗效评价[3]:①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膝、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NCV增加>5 m/s或者恢复正常;②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膝、腱反射有改善,但未恢复正常,肌电图NCV增加>3 m/s;③无效:未达到上述任何标准。有效率(%)=(显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患者总数×100%。采用丹麦丹迪公司Keypoint型4道肌电诱发电位仪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进行评价,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3.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进行Ridit分析,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α=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NCV、SNCV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NCV、SNCV值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3。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中仅1例患者(2.5%)出现胃部轻度不适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未对患者的继续治疗造成影响。

3 讨论

DPN是指患者由于长期、持续高血糖状态而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进而造成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类疾病。DNP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该病是建立在糖代谢基础上,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造成的。慢性糖尿病患者长期、持续处于高血糖状态,其会造成患者体内的线粒体呼吸链超氧化物过多产生,进而激活患者的糖基化终末产物途径、多元醇途径和蛋白激酶途径,过多产生的自由基及过氧化的脂质会造成钠-钾-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对神经节的去极化产生阻滞作用,进而造成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4]。

目前临床上对于DPN的治疗主要使用α-硫辛酸进行治疗,α-硫辛酸是一种强效抗氧化剂,其可有效的清除患者体内的自由基,并再生抗氧化物质,拮抗氧化反应,从而提高神经传导速率,修复缺陷的神经肽,从而有效的缓解和消除DPN症状[5,6]。依帕司他是一种可行性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其可非竞争性、选择性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防止神经组织细胞中肌醇的减少和山梨醇的蓄积,从而改善运动神经的传导速率。国外临床研究结果显示[7],糖尿病患者连续3年服用依帕司他,其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不但没有降低,并略有增加。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在常规α-硫辛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依帕司他,两种药物发挥协同作用,一方面消除患者体内的自由基[8],提高神经传导速率,一方面减少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改善运动神经传导速率[9],多途径提高了DPN的治疗效果;研究还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传导速度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进一步说明了联合治疗法对于DPN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同时研究还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说明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在DPN治疗中安全性良好。

总之,在硫辛酸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依帕司他可有效的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递,且治疗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鲁红云,舒晓春,孙辽,等.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0):1417-1418.

[2]林锟,鄞国书,林少达.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19(10):792-795.

[3]张致,王晓梅,李湘,等.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03):138-139.

[4]杨育群,黄镇文,徐洁平,等.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4):1677-1679.

[5]滕永和,丁立江.硫辛酸与盐酸丁咯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6):158-159.

[6]张孝丽,郭晖.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2):281-283.

[7]Hotta N,Kawamori R,Atsumi Y,et a1.Stratified analyses forselecting appropriate target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for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an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epalrestat[J].Diabetic Medicine,2008,25(7):818-825.

[8]高妍.重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抗氧化治疗[J].国际糖尿病,2009,20(1):16-17.

[9]李红,陈亚春,周筠,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圍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11):663.

编辑/杨倩

猜你喜欢
周围神经病变硫辛酸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强电场对硫辛酸分子性质的影响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