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探析

2017-02-23 06:28高京平张丽静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结构性分配供给

高京平,张丽静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经济·法律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探析

高京平,张丽静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变化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经济形势导致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显现出来,很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要保持经济增速中长期稳定增长就要从供给端发力进行改革,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国际背景和现实背景,同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路对我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问题;按比例分配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增速迅猛,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近几年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时期来临,中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深刻的国际历史背景,又与国内经济发展现状离不开。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可能独立于世界经济之外,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的历史潮流,并且越来越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2015年11月,党中央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个新的方案提出。同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仅仅靠货币政策就妄图解决经济的深层次问题是不够的,要找出新的应对方案,使社会系统整体供给平衡,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端入手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思路。2016年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我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正处于“三期叠加”即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阶段。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呈“四降一升”的发展态势,“四降一升”是指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实体经济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

目前,中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15年GDP总量达676 708亿元,按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1美元兑6.228 4元人民币计,约合10.86万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GDP将达到900 000亿元,如果仍按现行人民币平均汇率1美元兑6.228 4元人民币,将达到15万亿美元。

从供给侧看,近年来支持经济增长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都出现衰减。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 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5 561亿元,比上年增长31.8%;第二产业投资224 090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投资311 939亿元,增长10.6%。

2015年,中国资本形成额、最终消费和外贸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6.4%、32.3%和1.3%。显然,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仍然呈现出消费是基础、投资是关键、外贸净出口是补充。

从长期经济发展看,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供给侧出现的问题,其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弱、水平低;二是劳动力减少,人口红利大幅降低;三是经济运行效率低。因此,从供给侧看,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和经济运行效率,提高经济发展有效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应对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解决中国今后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当今中国GDP总量居世界第二,工业制造业规模居全球第一,但在高科技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关键材料、重大技术装备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为提高我国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并增强国家战略安全,必须立足于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世界银行划分标准,在全球215个经济体中,低收入国家有31个,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有51个,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有53个,高收入国家有80个,可见有近50%的国家或经济体属于中等收入范畴,这些国家能否以及何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或经济体备受关注。

二、世界经济发展提出的挑战

2007年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随后演变成世界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尤其是出口贸易受到了重创,中国2006年的出口总额为77 597.20亿元人民币,2007年的出口总额为93 563.60亿元人民币,2008年100 394.94亿元人民币,200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则下降到82 029.69亿元人民币。[2]从上述数据足以看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最近几年,世界的经济结构瞬息万变,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更加复杂,欧美的借贷体系被金融危机打破,在这个大背景下,需要从供给侧发力,找准在世界供给市场上的定位。2016年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说:“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直接影响了我国国内经济的发展,我国要想立足于国际市场就应该敏锐地感应到国际市场的变化,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就要从供给端入手,让供给能够更好地切合需求,避免社会资源浪费,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强国的伟大目标。”所以要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能得心应手地适应新一轮的技术变革,美国在“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 下更快地完成新的制造技术以及技术的应用,德国不甘落后,提出了“工业4.0”计划。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国应该抓住机会,一方面化解过剩产能,一方面大力发展核心科技,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西方供给学派经济学,中国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强调市场又重视政府,这与西方供给学派有本质的区别。

自从我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后,一些以偏概全的人士用“供给学派”的理论体系来解读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甚至有一伙别有用心的家伙开始宣扬新自由主义。由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义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新自由主义,其实质是绝对化了自由贸易思想,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错误解读。我国重视市场,但是没有因此忽略政府的重要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强调重视供给,但并没有因此忽视需求对我国经济的积极作用。

经济管理学表明,供给与需求、总供给和总需求、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都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行、相依相伴、相互协调、相互补充。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新要求

1.按比例分配理论分析

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规律是指按合理的方式把全社会的社会劳动分配,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能满足全社会的需求。这个规律的核心要义就是杜绝浪费社会资源,使全社会的资源物尽其用,发挥其价值。

1868年7月11日,马克思在给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信中写道:“小孩子同样知道,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3]这句话恰恰说明了马克思认为社会劳动之所以需要按比例分配,是因为人类社会要发展就要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随着人类的发展,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不断丰富,人类的需求就越来越多样化,为了满足人类不同的需求,生产出不同产品的社会需求量,同时又避免一些产品生产者对市场敏感度不够,生产出来的产品造成供给过剩,就需要合理分配社会劳动,防止社会生产的盲目导致资源的浪费。遵循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规律就是从供给端入手,优化供给体系,让供给结构在面对需求的多样化中更具有灵活性。

恩格斯对社会劳动需要按比例分配做了形象的描述:“能使每种产品都生产必要的数量而不是过多,能使我们不致一面缺乏谷物和肉类,同时却窒息在甜菜糖堆里和淹死在马铃薯酒里,能使我们不致一面裸着身体没有裤子穿,同时却有千千万万裤子纽扣滚滚而来。”[4]由此可见为了得到一定的生活资料,必须合理的分配生产资料。因为要使生活资料得到满足,就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进入到生产领域中去,但是这些生产资料必须按照需求进入生产领域,恩格斯的话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要按生活资料的需要按比例的进行生产,这样既不会物资缺乏,又不会生产过剩。

2.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的时代价值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跟当今时代差别巨大,但是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规律在目前经济失衡严重的现状下,对我国的经济依然具有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要想三大产业平衡发展,中国经济改革必须要遵循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规律。

马克思在多部著作中提到过社会劳动要按比例分配,才能从供给端解决生产过剩或者需求不足的问题。目前中国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政府要利用市场,在合理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的指导下,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产品部门逐步实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5]通过合理调整劳动和资本分配比例,保持我国金融经济稳定发展。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历史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解决投资、需求不足以拉动经济的局面下提出来的,在中国经济处在瓶颈期提出来的从供给端入手解决经济问题的策略,我国经济确实到了经济转型的时刻,美国经济危机以来,我国的对外投资和贸易受到重创,必须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使我国经济免受金融危机的重创。党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新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争取在经济上再创辉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有效地调整我国的供需矛盾,缓解我国的经济发展压力,抛弃很多无用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增加有利于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项目,不断满足我国人民多样化的需求。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形成一个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率的制度。这样,我国经济才能获得健康、持久的发展动力。

[1]肖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逻辑[J].科学发展,2016(3):5-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国家数据网.2006—200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情况表[EB/OL].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致路·库格曼的信[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68.

[4]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贫困》一书的序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15-216.

[5]罗玉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5-11(004).

AnalysisoftheNecessityofStructuralReformonSupplySide

GAO Jing-ping, ZHANG Li-jing

(School of Marxism,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China)

The changing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economic situation in China have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problems in China’s economy. The experience of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shows that the long-term and stable economic growth should be dynamically reformed from the supply side. China’s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has its profound theoretical background,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and realistic background , while the choice of the road of structural reform on supply side also has grea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o our country.

structural reform on supply side; economy; development issues; proportional distribution

2017-08-16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按比例规律视阈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HB17MK010)

高京平(1971-),女,河北张家口人,历史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化研究。

F121

A

1008-469X(2017)05-0059-03

猜你喜欢
结构性分配供给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临床人才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