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农村小学人性化教育

2017-02-23 06:31刘桂花
西部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校长农村学校

刘桂花

摘 要:人性化教育就是要按照人性发生发展的规律,以人为本,以人的自由幸福为最高目标,开展符合人性的教育。它所针对的是非人性的教育,具体而言就是在教育的思想上把人当作机器、客体、物品、无视人的需要和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教育,在教育观念上使人把学习视为痛苦的教育,损害人的尊严和人格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采用体罚、心灵施暴、强迫灌输的教育。转换成生理学、心理学的话语,人性化教育就是要充分的考虑人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层次需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立场和出发点,尊重人的身体和生理机能发展规律,遵循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身心特点的受教育者的学习和品德养成要求,让受教育者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在受教育中获得成就感、安全感、尊严感、发展感,开发出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有价值的人,自我实现的人。(人性、人性心理学与人性化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我认为农村小学教育和城市小学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作为一名小学农村教师,我已在农村小学工作十年,自己深有体会。我认为:

一是校园硬件建设和其它教育教学设施。城里小学高楼大厦,农村小学虽然通过危房改造,以前破旧的房子已不在有,有个别学校因危房改造等个别原因盖起了教学楼。但是校园环境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设施仍和城里的小学没法比。现在的办学条件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教育经费也逐年提高。但是教育教学设施和城里比还是不行。

一、师资问题。

现在教师的工资逐年提高,老师的工资基本上差不多,但是城里老师的待遇高于农村。农村学生家长的素质有限,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教育受尊重的程度不如城市。我们县每年都在向各个乡镇分配老师,但是县城里面却没有分配名额,在教师分配时候,教育行政部门虽然通过考试,按名次按各学校所缺教师名额分配,但是有能力的教师和有关系的教师却留在了城里。城里小学教师的质量就比农村小学的好。分配之后,因为城里老师占有的教育资源比农村的优越,城里老师的成长和进步比农村学校的当然就大。这样一来,城里老师和农村老师的差别就越来越大。农村教师中有相当部分民办转正、年龄偏大的教师已不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工作,这部分教师的工作势必转嫁到其他教师身上,造成了其他教师工作量的超负荷。农村教师的精神压力很重:人事制度改革,职称评聘分开,搞得教师惶恐不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①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②学历水平较低。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有的甚至只是完小毕业生,多年来只依据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任教。可见学历提高任务仍需加强。③专业教师不足。④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

二、生源问题。

城里的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和素质普遍高于农村,城里的学生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城里和乡下的学生自然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是有条件的学生家长,自己有钱,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里去学习。可是现在,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人家的孩子在城市里上学,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到城市里去上学,还要租房,还要通过关系等等。农村小学的生源问题,更成了大问题,不光生源不好,而且越来越少。城里小学的班额越来越大,有的达到一个班70多人,农村小学的班额却越来越小,有的学校教学点一个班只还有10多个学生。一个学校,5个年级5个班,学生数在100多一点。有的学虽然是完全小学,学生数也就是3-4百人。

农村也需要良好的教育,农村的孩子也是孩子。城市农村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没法改变。我认为:

农村小学教育改革重点在校长身上,“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些管理无序、质量落后的农村薄弱学校,都与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不足或工作极不负责紧密相关。因为校长管理能力太差,学校“依葫芦画瓢”、照搬照套制定的一些管理办法、措施、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只求纸上作业,不求实际效果。作为学校一线的管理者,应该知道自己肩负的是一个个小生命将来能否成人、成才,一个个农村贫困家庭能否脱贫致富的重任;肩负的是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成败;肩负的是我们的祖国教育是否发展,人才能否辈出,科技能否振兴,民族能否兴旺,国家能否富强的神圣使命。常话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一名校长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要深知自己肩负担子的责任如此重大,既然我们终身选择了从事教育这个职业,而且选择的是学校管理者,不论工作环境好坏,待遇高低,我们应该有一个做人最起码的责任心——不能误人子弟!要明确自己对办学方向的把握、学校的管理、师生的教育、队伍的建设、辦学条件的创造等等承担着非同小可的责任。这些责任如果细分的话,有直接和间接的、有表层的和深层的。当校长的一定要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要明确有责任心、有紧迫感、有危机感是当好一个校长的前提条件。

①在平日的工作中,尤为要注重将理论思维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进行学习,经常研读一些古今中外教育名著、报刊、杂志,经常参加有关学术活动,从不同角度来充实自己。②带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校长一定要坚持上讲台和一线教师并肩作战。一定要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带头参加所有教研活动。一定要经常深入教师中间,了解他们的教学工作,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困难,一方面掌握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让老师们感受到学校领导的关心与重视,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在个人待遇上,要不计个人得失,什么事情应优先考虑教师,评模、评优、职称晋升,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始终要以一个普通科任教师的身份出现,不要搞什么特殊。③要带头遵守校纪、校规。凡是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必须带头做到,凡是老师感到难以做到的,自己也要坚持做到,因为身教重于言教。④要树立发展的思想。我认为,当校长的要把“发展自己的学校”作为自己工作的首要任务。尤其要注重两个方面的发展:一是要注重学校办学条件的发展。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我们一定要统筹安排,合理支配有限的经费,注重学校办学条件的日益改善,不能做历史的罪人。二是要注重师生的发展。校长要有战略家的眼光,要着眼长远,要树立教研兴校的思想,所有教学、教研活动要有利于师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关于注重学生的发展,我认为最起码要做到全面开课,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个学生的全面,否则,教出来的学生大都是知识不全面,艺术无特长,办事缺乏能力的畸形儿。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违背的。

猜你喜欢
校长农村学校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