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多媒体巧妙融入课堂

2017-02-23 06:31牟秀贞王桂萍
西部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圆柱长方体图形

牟秀贞 王桂萍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恰当地选准多媒体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

一、巧用多媒体直观全面的展示教学图例

数学教材中有些内容不仅知识量大,而且非常繁杂,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利于知识的呈现,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利用多媒体能把很多相关的知识图片同时呈现.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分析和思考。

如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初步认识,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充分认识1元、5角、1角、1分等小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又有纸币和硬币,纸币和硬币又都有新款和老款。如果老师只是拿着相关的币值在手里演示,那只能一张一张的拿,纸币又非常小,班上大部分学生是看不见的,零星的展示也不利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老师用多媒体放大人民币,先让学生逐一认识各种人民币,然后通过电脑投影显示所有人民币,让学生有个全面观察和认识。多媒体给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解决了很多老师教学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二、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听说而没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生活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周长一课”时,用学生们喜欢的运动会接力比赛的场景引入,出示一个椭圆形和一个正圆形,让学生们猜一猜是沿着椭圆形跑一周的选手跑得快,还是沿着正圆形跑一周的选手跑得快,引起了学生们对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欲望。

又如,在教学“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时,先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理清“组合图形”间相结与内含的关系,再由观察计算机网络展示的各种组合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提出:如果要计算这些实物图形的面积,该怎么想?学生回答,看该实物图近似于什么图形,就运用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在计算机将实物图变化为规则图形后再提问:现在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学生发现尽管变化成规则图形,但因为没有学习过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故还是无法计算。此时我就追问:你们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这一问题引起学生议论纷纷,有些说我们先要把这个图形分割成几个以前学过的图形,并利用相加或相减来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最终师生共同归纳出“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课题的提出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展示出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后,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再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跃跃欲试地想去努力解决问题,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达到最高点,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课学习活动中的准备。

巧妙运用多媒体创设出生动而又贴切的情境,可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发挥,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接受了知识。

三、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揭领、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效果。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例:在教学 “相遇问题“时,用速度和乘两物体同时行走的时间,求路程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于是用多媒体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画面,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5分钟,有5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从而突破难点。

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壓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四、巧用多媒体演示操作过程

数学教学一些几何体公式的推导,如果只凭老师准备的挂图和简单的教具很难讲清楚、讲透彻。如果用多媒体来演示整个操作过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这节课,多媒体形象具体地展示把圆柱体体积转化为长方体体积的过程。多媒体先演示把圆柱体沿底面圆心平均分成8块,重新组合的形体类似长方体,再这样沿圆柱底面圆心平均分成16块,重新组合后的形体更接近长方体,再这样平均分成32块,组合后的形体几乎就是长方体。根据这样的演示过程,学生一下就能得出长方体的底面就是圆柱的底面,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学生随着电脑的演示一步步去观察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过程,思维得到了开拓,圆柱体积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创设适合学生先前经验和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将多媒体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使抽象的数学教学具体化、直观化, 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知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圆柱长方体图形
圆柱的体积计算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分图形
找图形
表面积是多少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问题征答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