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黄土高原地区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017-02-23 06:31李立
西部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态林业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李立

摘 要: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神木市界于海拔738.7—1448.7米的沙漠丘陵地带,受极地大陆冷气团控制时间长,受海洋热带气团影响时间短,加之深居内陆,地势较高,下垫面保温、保水性不好,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林业生产活动对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林业植被覆盖率对于防范泥沙流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黄土高原 生态林业 水土保持 问题 对策

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寒暑剧烈,气候干燥,灾害频繁,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差大;冬季少雨雪,夏季雨水集中,年际变率大;多西北风,风沙频繁,无霜期短,日照丰富,光能强,积温有效性大。神木年平均日照2875.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5%,太阳年总辐射量141.86千卡/厘米,生物辐射量为70.93千卡/厘米,是陕西省多日照、强辐射区之一。

林业资源主要以森林为主,不仅能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还能优化地区生态环境平衡。针对黄土高原林业生产的实际,由于黄土高原植被的大量破坏,导致黄河流域泥沙淤积严重,不仅给黄河两岸的人民带来苦难,更是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应加强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林业治理,呼吁人民保护森林植被的重要性,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减少灾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黄土高原地区林业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传统林业将重心放在了木材经济上,却忽视了林业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作用,乱砍滥伐导致的环境恶化,不仅给人民带来苦难,也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森林植被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黄土高原地表森林植被相对比较贫乏,特别是近年来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加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严重恶化,很多地区面临着人畜饮水困难。

1.2只采不育,苗圃建设落后,更新造林任务艰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思想的存在,促使部分林业部门“竭泽而鱼”、“只采不育”,不仅严重减少了森林资源保有量,也使一些天然林区遭到破坏,加上苗圃建设落户,难以满足造林对苗木的需求。

1.3经济林生产管理粗放,技术力量薄弱。黄土高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比较适合经济林木的生长,但在引进、管理方面技术力量薄弱,导致果树产量低,影响了经济林木的发展规模。

1.4薪材耗量大,资源浪费严重。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每年薪材消耗率也比较大,原本少有的森林资源被烧掉,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2、林业生态保护的意义

森林是一个地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森林资源呈现几何级恶化,黄土高原作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加强林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森林的效益不止在木材,更重要的是林业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维护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和探讨高原地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不仅利在当代,更能为子孙后代造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黄土高原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加强林业资源保护,能有效减少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科学地规划林业经济区域发展,充分发挥拦沙、保水等综合治理,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等意义重大,为黄土高原地区建设生态型、可持续性发展夯实基础。

3加强黄土高原地区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重,实施可持续发展。黄土高原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造林为本,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认真贯彻林业保护方针,调整林业经济结构,谋求协调、平衡发展思路,确保林业产业经济的重要地位。

3.2坚持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原则发展林业。林业资源不同于其他经济,周期长,见效慢,因此不仅要大力发展生长快、效益好的经济林,同时还要加强育苗造林,引进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品种,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

3.3推广实用林业,增加林产品的科技含量。要想振兴林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对农副产品的开发和利用,调整树种结构和苗圃基地建设,加快林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3.4加强天然林保护,走综合发展之路,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兴办林业。森林资源是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家园,应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做好天然林区保护,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和力度,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此外,还应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兴办林业,推广“省柴灶”,减少薪材用量,加强造林、护林工作,加大林业发展投资,鼓励全社会积极兴办林业。

4、林业经济生态效益的实现策略

4.1水土保持效益。对于水土保持效益的实现,需要以保育土壤和涵养水源为主要手段,根据赫章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将赫章实施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作为水土保持效益进行计算。通过林业由于水源涵养能力的提高,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森林净化水质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通过林地枯落物结和土壤的净化,用于灌溉和生活的用水,相应的降低了处理费用。

4.2防风固沙防止土地石漠化效益。对于防风固沙防止土地石漠化效益的实现,需要根据实际的研究,依据林地、无林地带风沙推进情况而定,把固沙转化成为造田、护田的效益。防风固沙林在防止土地石漠化发挥作用、减少侵蚀的同时,还具有着水源涵养的作用。

结 语

林业承担着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发挥林业的经济功能,要以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处理好林业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关系。作为可再生资源的林业,只要科学地统筹,一定能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强,张翀,任志远.近15年黄土高原植被物候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6(22)

[2] 田飞.陕北地区黄土高原林业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1)

[3] 杨庆实.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

[4] 罗慧,万迪昉,霍有光,魏明.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关系问题[J].科技导报.2003(03)

[5] 孙长忠,陈海滨.黄土高原林業资源开发与发展问题的探讨[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S1)

[6] 杨大林,王院生.浅析澜沧县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建设,2012(3):37-39.

猜你喜欢
生态林业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我国黄土高原区域地质地貌特征及风土人情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重视生态林业建设 打造完美新型生态发展体系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 服务生态林业建设
科学建设生态林业 维持地球环境生态平衡
黄河哺育了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小石狮——黄土高原农家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