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之地”的思考

2017-02-23 06:31梁富贵
西部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方法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

梁富贵

摘 要: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深入了解城郊结合部地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基于对城郊结合部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从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中来分析成因,并对“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方法和途径的有效探索。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问题 原因 方法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每个人在人际交往、科技知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心理素质将是新世纪、新时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

因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这一“尴尬之地”,目前有学生68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近500人,占学生总数约七成(这是我校生源的一个典型缩影),这些学生基本都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监管,他们一般只重视学生安全和生活照顾,年末交给孩子父母一个“完整”的孩子就可以了,严重缺少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及学习习惯的引导教育;因地处城郊结合部环境复杂多变,社会不良现象頻发,家庭教育的不健全,许多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成了“问题学生”。根据对我校学生的心理测验发现,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冷漠、羞怯、焦虑、交往障碍和行为粗暴等。所以,如何针对城郊结合部这一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迫在眉睫探讨的课题。

一、城郊结合部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为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做全面系统的了解,对本校三-六年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

1.不良习惯与学习障碍:有近四成的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基本都是由老师带着走、逼着做,对考试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致使他们学习思想波动大,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爱做小动作,甚至不能遵守课堂纪律。小东(化名)是一名三年级的孩子,也是爷爷、奶奶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经常上课不专心听讲、课下一做作业什么也不会,遇到期中、期末检测,做的小测试经常只有四五十分……为此,班主任经常不是微信提醒家长,就是课下找家长谈话。面对此情此景,家长总是愤而训之、揍之,处理简单、粗暴,再后来直接对老师说:我们也实在没办法,只要他不捣不戳,安安全全的我们就求爹爹、拜奶奶了!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随着责骂、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孩子学习习惯差、注意力不集中非但不会好转,反而会对孩子终身产生很大的危害!

2.不良情绪和性格与交往障碍:部分学生“自我中心”比较严重,存在嫉妒、悲观、易怒等不良情绪,他们对外界、他人的认知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这种以自我中心的影响,认为其他人都应该围绕自己转,因此影响了他与同学及老师的正常交往。同时,长期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和父母对他们的引导、教育,逐渐形成自卑、过分忧虑、孤僻、冷漠、任性、叛逆等不良情绪和性格。五年级学生小赐(化名),家庭较富裕,又是独生子女,父母长期在外经商,爷爷、奶奶对他过分溺爱,娇惯有加。在班级平时傲气十足,对同学不屑一顾,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一些,比别人优越一等,与同学在一起,常常趾高气扬,喜欢指手划脚。如果同学不接受他的意见,他就大发脾气,甚至骂人,弄得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不想搭理他。这导致小赐在班级里很孤立,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还经常与同学闹矛盾,起冲突,为此他成了班主任的常客。

3.家庭教育缺位与品行障碍:品行障碍的学生有经常攻击他人、打架、逃学、说谎、偷窃等表现。在地处城郊结合部、留守儿童较多的我校,这种表现的学生尤为突出。六年级学生小宇(化名)经常逃课,学习成绩不好,即使在学校也不好好学习,上课睡觉,回家不写作业。从上学期开始服装、发型、言谈举止都朝着社会青年的方向发展,还喜欢拿别人的东西,教育也没有效果。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爷爷没时间管,更管不了,有学生反映跟社会上的人员交往,还以此为荣,吓唬对他有意见的学生,满嘴说脏话,不合适谁也骂,总之很难管理。

二、城郊结合部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成因

以上调查显示,城郊结合部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堪忧,经研究发现这些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方面:

1.特殊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在我校这特殊的地域里,本就人多地少,现又面临大规模规划征地拆迁,绝大部分家长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他们以经济效益优先,长期外出,或经商,或务工,留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让“空巢老人”监护“留守儿童”,造成了事实上的隔代教育。他们对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家庭教育变成了“溺爱”、“娇惯”……或者是简单粗暴的打骂。另外,父母为了方便联系,手机在部分学生中得到了普及,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正常的心理成长。

2.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老师及家长,几乎一致的认知是:评价一所学校和一个老师,更多的还是看重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他(她)所教学生的学习成绩。无论如何发展素质教育,分数还是学生的命根、老师的名根、家长的福根、学校的荣根。因此,唯“分”是图,甚至是一叶障目,它使孩子们长期处在紧张气氛中,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3.安全感缺失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部分学生由于自己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缺乏安全感,在生活中有了委屈也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这种弱势地位导致他(她)们普遍存在孤僻、胆小等性格特点,容易出现偏执、冷漠、自私、自卑等不良人格特征。这些不良心理及人格变化,如果缺乏正当和及时的引导,还会使他(她)们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如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进而不愿和人交往,对人不信任,对自己不自信和没有公共意识等。

三、城郊结合部“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的探索

城郊结合部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年龄特征、个性心理不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也应随之变化;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因人制宜,对症下药,共同携手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下面是我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一些对策的实践探索:

(一)创设外在环境

人与环境密不可分,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力之大。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的场所,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效果,物质环境的高雅有助于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培养良好的品格。

1.建设校园环境

(1)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秉承“崇尚自然,绿色和谐”这一主题,营造文化氛围。通过校园广播、滚动显示屏、板报、宣传栏、国旗下讲话及各种文体活动、竞赛等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起到“润物细无声”,让充满生机、充满愉悦、充满和谐的校园环境感染、熏陶每一个学生。

(2)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正确引导教师心理健康。组织开展教师帮扶、教师家访活动。教师在帮扶工作中慷慨解囊,救助贫困学生;家访工作中深入到学生家庭,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有效协调家长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3)班级加强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守则》、《规范》、《细则》,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开展读书活动,教师读书、学生读书、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多种形式,“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开辟“你争我夺”、“文化角”、“图书角”、“光荣榜”……等形式多样的园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文明班级”、“文明之星”、“学习之星”、“劳动之星”……评比活动,培养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作用,让活动浸润每个学生的心灵。

2.积极沟通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心理学专家指出:家庭是在儿童出生后首先接触到的环境,是对儿童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因此,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抓住家长回乡时间节点开展“大家访”活动,在特殊时期(心理健康教育、防溺水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组织召开家长会。班主任对于问题孩子更是多关心,实行“随访”制度,建立家长微信平台、QQ平台……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使之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创设精神环境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是精神环境的核心因素,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良好的精神环境则依赖于教师完美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和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所涵盖的远远不只是一两位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的努力可以达成的,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需要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文化,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凝聚力,体现的是人文关怀和对儿童文化的尊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还需不断努力。

(三)做好保密工作

要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实效性,让学生毫无顾虑地说出自己的心声,找出问题所在是很关键的。而要让学生敢于说出心声,及时做好保密工作是很重要的。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加强这方面的保密工作,尽可能保护学生个人隐私。这时,运用合理而巧妙的“保密方法”,创设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心理测试、治疗的环境和氛围,会对测试的真实、可信提供保障。

新的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正确认识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当今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后,我们应努力对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研究:创设更好的校园、班级、家庭等外在环境,合理运用教材内容、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家校关系,重视发掘精神环境的建设。

总之,心理健康作为现代人立身之本,是必备的基本素质。面对城郊结合部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应给予充分关爱;呼吁社会给予充分关怀;引导家长充分给予重视。应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应创造一切机会,使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发展,实现成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引导每一个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确地看待自己,看待人生。

参考文献

[1] 关玉燕.小学时心理健康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2] 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小学德育大纲[S].1993.3

[3] 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S].2017

备注:本文系安徽省马鞍山市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立項课题阶段成果,编号MJG15099

猜你喜欢
方法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漫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漫谈班主任工作的实践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之我见
量纲关系在普通物理力学中的简单应用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