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要素

2017-02-23 06:31常海涛周利清
西部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要素控制措施

常海涛 周利清

摘 要: 森林病虫害作为一种生物灾害,它们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性,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在防治森林病虫害中,监测预报是关键,要搞好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只有紧紧依靠科学技术,不断研究、探索和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才能对不同的病虫害做到分类施策,才能使防治工作“有的放矢”。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 监测预报 要素 控制措施

森林病虫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由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局限性,过去人们在控制森林病虫灾害的过程中,总存在着被动抗灾的思想意识,往往在森林病虫害暴发成灾后,再筹集巨额资金救灾。理性分析这种救灾行为的效果,多与人们期望减少灾害损失的初衷相悖,这种现象在食叶害虫常灾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榆阳区主要害虫蓝目天蛾为例,蓝目天蛾大面积暴发成灾后,虫口密度极大,杨、柳等阔叶林木叶片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即可被食光;在受灾区域内,蓝目天蛾种群开始向四周迁移,这一过程使蓝目天蛾大量死亡,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这时,蓝目天蛾的危害可称为“强弩之末”,如再对受灾林分进行轰轰烈烈的防治,就有一种打死老虎的味道,花不少冤枉钱。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中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与森林病虫害发生发展相关的诸方面因素,但其核心内容还是落实在“预防”上,怎样预防灾害?除了营造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林分的自控能力外,从森防理论角度来看,是要在森林病虫害的增殖初期就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御大灾形成。要达到预防灾害的目的,认真做好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是关键,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态,才能适时做出正确的防治决策,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达到治早、治小的目的。要做到及时、准确地监测和预报,必须把握时间、空间和人三大要素。

1、时间要素

把握好监测预报的时间有两个层面的作用。一是直接影响测报的准确性。按照森林病虫的生长发育规律,要在一定的时间区域和适宜的自然条件下,才表现出可视症状或前兆特征。如松针卷叶蛾调查,松针小卷蛾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地面吐丝粘缀杂草土粒作土茧越冬。次年3月中旬开始化蛹,蛹期约20天,4-5月间成虫羽化,产卵孵化的当代幼虫9月上旬前为害针单叶,9月中至10月间粘叶为害,从9月下至11月间,幼虫先后下树结土茧越冬。成虫羽化期很不整齐,从3-6月都有成虫羽化,但以5月上旬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多在林缘或疏林静伏,日落前成虫有绕树飞行的习性,夜晚多集中在蚜虫所排出的蜜露上取食,故有蚜虫的针叶上产卵较多。卵散产于两针叶之间近叶鞘基部,卵期4-5天。初孵幼虫多从2年生松针近顶部咬孔蛀入,先向上蛀食至顶部后回头向下蛀食,一个针叶内有一头幼虫,9月中旬将一个针叶内组织吃光,幼虫咬孔而出,转至当年生松针上吐丝粘缀5-6根或10几根针叶成一束,在其中啃食针叶一侧,当虫口密度大时呈现树冠枯黄,为害至10月下旬先后脱落地面在树穴等松土内作茧越冬。根据松针卷叶蛾为害症状和生物学特性,调查可行的时间区间在当年9-10月,在当年的11-次年3月,松针为害状最为明显,每一头虫粘缀一束针叶,是准确调查的最佳时期,则可以大大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效率。过早这些特征尚未出现或不显著,而过晚这些特征又可能自然消失,使之难以分辨。二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有很强的时效性,尤其是暴发性害虫,如蓝目天蛾、柳毒蛾等,如果不能根据准确的调查和在当地的发生规律及时发出预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在較短的时间内就能造成大面积的灾害。因此,掌握病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当地的发生发展规律,适时进行病虫情调查是做好测报的关键。

2空间要素

从空间上来说病虫的发生与自然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在森林害虫防治中有一个"虫源地"的概念,即每一个发生周期或大多数发生周期都起源于数个相对稳定的小面积地域,这些地域上害虫种群的动态往往是监测预测的重要依据,是预报的敏感地带。根据长期积累的调查资料和观测经验,找准"虫源地",设立固定调查样地,定期观测调查,既能为掌握害虫在当地的发生规律积累有用的资料,又能提高测报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事半而功倍。现在有人从地理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害虫种群的发生发展规律,希望找出害虫种群变动与地理景观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高选择观测调查点的科学性和机动性。

3人的要素

做任何事,人都是决定性的因素。首先,社会对监测预报工作在预防森林病虫灾害中的重要作用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投入足够的资金,采取严格的组织管理措施,这是最重要也是目前最薄弱的一个方面。其次,对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者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专职测报员既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生态学、调查统计学等方面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又要具备良好的跨学科综合能力,气象学、系统控制论、仿真动力学、网络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综合运用是森林病虫监测预报做到"耳聪目明"的基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为提高测报技术水平带来了便利,要有跟踪新技术发展并能将之应用于工作中的能力;还要有丰富的经验积累,这是发挥创造力的平台。既有高度的事业责任感,又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第三,林农观测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占有很大的时间和空间优势。让林农掌握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基本知识,建立林农报告森林病虫情奖励制度,充分发挥林农的积极性,就能形成一张巨大的、严密的、高效的实时监测网。目前,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对预防灾害的贡献率的认识还未达到应有程度。要转变"灾来救灾"的意识,将防御灾害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预防为主"的轨道上来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猜你喜欢
森林病虫害要素控制措施
液压系统常见污染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航道整治工程齿形构建安装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市政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控制措施探讨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浅议宁夏吴忠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