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提脐制油技术改进和创新

2017-02-23 06:31韩晓平
西部论丛 2017年10期

韩晓平

摘 要:我司采用的是半湿法提脐技术,玉米半湿法提胚技术是利用玉米籽粒工艺特性,应用水、温度、时间三大要素的相互关系,利用玉米皮胚的充分吸水性,玉米吸水后皮和胚结合力减弱,经过破碴、选皮、分级、再经过研磨、筛选等工艺技术提取出符合要求的玉米胚。玉米胚再经过干燥、选皮、轧胚、蒸炒、压榨、浸出、蒸发汽提生产出玉米原油。

关键词:玉米提胚 半湿法 出油率

目前国内的本专业技术领域大体生产工艺已经基本定型,有区别的地方也仅仅是设备大小、结构形式存在差异,但大体上格局已定。如何通过改造和创新提高玉米胚得率和玉米出油率以达到节能降耗,提质增效。

预处理车间主要生产工艺:加工玉米为酒精提供合格的玉米面,同时生产符合工艺工求的玉米胚,再进一步加工成为玉米油。如何实现多提脐,多产油,提高经济效益做为车间管理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提高玉米胚得率:我公司玉米提胚主要采用的是半湿法提脐,半湿法提脐关键在于玉米润水水温、润闷时间及玉米润水水分的控制。玉米润水水温达到85度以上,润水时间控制在6-8小时,玉米润水水份最佳控制点在16.5-18.5%之间。潮粮期烘干粮水分控制在17-19之间,仓储时间达到6-10天为最佳。玉米经加水润闷后皮、胚结合力减弱,同时玉米胚的韧性增强,再经脱胚机破碴将玉米破碎成4-5掰,玉米胚极易与胚乳分开并且最大成度保持胚不碎完成。破碴后的混合料經风选去除部分细粉和皮子后入振动筛分级, 3.5目筛下和7.5目筛上脐、碴料进入到磨粉机进行压胚和磨粉,因润水后的胚有韧性,抗压强度大易被轧成饼,胚乳抗压强度低易破碎成粉。轧胚破坏了物料的结构,改变了物料的形状和大小。从磨粉机出料再进经高方筛筛分,7.0目筛上为毛脐,筛下料入粉碎机制粉。此时毛脐再经过风选(风箱,脉冲、沙克龙、风机)去皮和去粮,提出符合工艺要求的毛脐(含粮控制在36%以下,含脐达到53%以上)。玉米胚得率达到90%以上。

2)提高压榨出油率:毛脐被输送到预榨经干燥、风选、筛分除杂、轧胚、蒸炒、压榨初步得到压榨毛油。在压榨制油过程干燥水份控制在8-10%之间为最佳,适合轧胚,胚片薄而均,不露油,胚片厚度控制在0.3-0.5mm之间,轧胚后的料再入蒸炒锅进行蒸炒,蒸炒时间达40分钟以上,水分空制在3-5%之间(蒸炒温度达到115-120度)为最佳,不仅适合压榨制油,也适合浸出制油。经风选去粮去皮的精脐含粮控制在35%以下,含脐控制在55%以上适合压榨制油,即保证榨机出油效果好(榨饼残油控制在16%以下)又适合浸出渗透。榨机适合选用220型小榨机。

3)提高浸出出油率:榨饼被送到浸出器,经溶剂喷淋和浸泡(萃取),油脂被溶解到溶剂中形成混合油,混合油经过滤后再经蒸发汽提逐步浓缩达到工艺要求的毛油。浸出操作主要控制溶剂喷淋量(按浸出进料量控制喷淋量20-25M3/H) ,浸出器温度(50-60度),浸出器的料层高度(1.6-2.2M),浸出萃取时间(60-90分钟),一蒸温度(50-60度),二蒸温度(105-125度),汽提塔出油温度(115-125度),为了节约能源浸出在负压下操作,负压控制在0.06-0.08MPa之间。预榨毛油和浸出毛油经过过滤达到质量要求的玉米胚原油(沉淀≤1.0%,毛油残溶≤100mg/kg,水分≤0.5%以下)。

玉米出油率不仅受到上述操作影响,还受玉米籽粒大小、成熟度及玉米脂肪高低影响,根据我公司多年收购玉米产地及玉米脂肪含量,玉米出油在2.1-2.3%之间,玉米脂肪提取率达到64-67%之间。

结 语

我公司通过多年对玉米提脐技术的改进行创新,玉米油得率已达到了2.1-2.3%的水平,玉米脂肪提取率达到64-67%之间,已领先同行业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于清政,梁春慧.玉米提胚制油技术在酒精生产企业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7,(12):58.

[2] 阴伟锋.粮食比重去石机和种子重力分选机玉米提胚试验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