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7-02-23 06:31万芸
西部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应用价值

万芸

摘 要:目的:对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俩3月~2018年3月之间收治的12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予以常规护理,乙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予以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心脏赴呼吸骤停、吸氧中断、坠床、管道脱落或堵塞等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21.66%(13/60)显著高于乙组5.00%(3/60),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的转运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多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 转运 预见性护理 应用价值

急诊危重患者由于病情变化快且严重,在转运过程中极易出现心脏或呼吸骤停、生命体征不稳、管道脱落或堵塞等不良事件,严重威胁了患者生命安全[1]。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理念,以坚持治疗前予以预防为护理原则,通过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思维,及时将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挖掘出来,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此实现提高护理效果的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和探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6俩3月~2018年3月之间收治的12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甲组(60例)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9.21±6.33)岁。乙组(60例)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9.19±6.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甲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乙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⑴转运前护理:护理人员和医生要对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吸氧、通畅气道、心电监护,并对其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加以监测,观察其尿量、血氧饱和度、瞳孔、神志、精神等变化[2],对转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判定。其次对患者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情况予以评估和预测,准备好相关急救物品和设施;提前通知接受科室,使其做好准备工作,并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工作。⑵转运途中护理:监测患者心肺、心率、呼吸听诊变化,如果发生异常及时处理;保证补液顺利进行,做好静脉针安全措施,调整好滴速[3];保证各项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及时将其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加以清理;医生和护理人员要始终陪同患者,动作轻柔。⑶转运后护理:转运至接受科室后,依据相关转运交接程序进行交接工作,通过口头、书面、床旁形式交接患者信息,具体包括用药治疗情况、管道使用情况、检查结果、液体出入量、皮肤情况、生命体征、心理状态、精神意识等[4]。确认无误后签字。

1.3评价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转运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心脏或呼吸骤停、吸氧中断、坠床、管道脱落或堵塞。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分析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如果统计学比较后P<0.05,则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乙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P<0.05。

3、讨论

急诊危重患者的转运是一个集治疗、护理、监护为一体的全面化综合程序,对于患者而言,转运质量和时间均非常重要,如果在转运途中发生意外状况,极易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预见性护理是一种超前护理模式,护理人员运用临床经验和知识对危重患者進行全面分析和走了判断,并对护理风险进行提前预测和评估,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尽量降低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以此来保证患者安全,提高质量。在本次研究中,分别为120例急诊危重患者的转运实施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数据结果可以发现,乙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5.00%(3/60)著低于甲组患者,进一步证明了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

总之,在急诊危重患者的转运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多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猜你喜欢
预见性护理应用价值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肿瘤化疗深静脉导管堵塞中的效果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昏迷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要点探析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