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2017-02-23 06:31李宇
西部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探析大学生

摘 要:通过对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多届毕业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阐述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对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心理问题 探析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高校毕业生供给绝对增加,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相对减少,“史上最难就业季”屡见不鲜。相对而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他们承受的就业心理压力更为巨大,极容易出现心理失调或心理障碍等现象。这值得社会、学校、家长关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每年有约150名同学毕业,近8年有约1200名同学毕业。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近年这1200名同学就业情况是一个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很好的样本。

一、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不少

(一)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相对乐观

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是一门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专科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园林与建筑企业,从事园林行业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经营管理等职业岗位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园林设计和施工企业、房地产公司、政府部门、林业、旅游等部门从事城市建设、城镇居住小区及道路中的各类园林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等工作。近8年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1200名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专业对口率在65%以上,其就业的身份一般是园林工程公司的资料员、施工员、预算员、设计师等,主要从事工程招投标、规划图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等工作。另外,近35%的毕业生从事其他行业工作。

(二)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存在依赖与自卑等就业心理问题

1.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存在依赖与自卑的就业心理问题

在就业过程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许多毕业生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大多数学生把找工作这事寄托在父母、亲戚、朋友身上,希望通过找关系、走后门来实现就业。部分学生家长在学生大学学习期间,偶尔也灌输一些不良观点,例如,告诉子女说:你将来就业时就去他的朋友的公司工作等,从而使毕业生形成了就业依赖父母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处理和解决就业问题的能力。部分大学生甚至把自己的就业看作家长应尽的“义务”,妄图通过“拼爹”来解决以后的生计。[1]对于当今互联网上的招聘信息和学校老师提供的招聘信息莫不关心,总觉得就业机会多的是,可以慢慢选择。甚至个别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有先在全国旅游一段时间再工作的想法;也有部分同学在互联网上投递几次简历没有得来面试机会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消极、自卑、抑郁的心理,当他们看见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反而找到不错的就业单位时,就产生一些对社会的怀疑和不满的心理。

2.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存在自负与攀比的就业心理问题

一部分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他们或者在校期间长期担任学生干部,或者学习成绩较好,或者自身形象气质较好,或者来自城市主城区域,或者家庭经济情况优越,他们在就業时明显存在心理优越感,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能找一个条件优越的大公司的工作岗位,拟在大公司的大平台上好好发展一番。当他们真正在就业面试时、在工作中才发现自己综合能力与企业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心理打击在所难免。一部分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攀比心理也比较严重:这是同班同学在攀比时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他们要攀比工资待遇、攀比工作环境、攀比工作地域。由于攀比心理作祟,部分学生放弃了一些相对自己而言比较理想的就业岗位,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象。更有甚者,随着近年来重庆市二手房行业蓬勃发展,销售提成高,部分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放弃园林工程类企业的就业岗位,转而从事二手房销售工作。

3.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存在恐慌与焦虑的就业心理问题

在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国家经济放缓、经济结构转型、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就业初期工资待遇低、职场环境陌生等背景下,在就业压力陡增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的少数毕业生对就业前景产生恐慌心理。少数毕业生因家长对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较高,或因家长希望学生尽快就业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或因其他同学已经就业而自己还没有着落,从而产生急躁、焦虑的心理,产生随便找一个企业就业的想法,失去了更好的就业机会。

二、多种因素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

(一)学生自身原因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的内部的原因

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如果毕业生在就读期间没有好好学习、没有掌握好相应技能,或者在就读期间对自身没有清晰认识、定位、规划,就业时就容易中遭受挫折。例如,他们出现专业不对口、高不成低不就、相互攀比、就业质量低的就业问题。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大学读书期间长期处于校园内,对社会和用人单位了解较少,社会经历和阅历就较低,[2]片面认为公务员机关单位、事务单位、国有企业难考、难进,也不愿接受国家西部志愿服务、选调等就业岗位,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其就业选择,从而很容易出现就业心理问题,这是其产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身的原因、内部的原因,也是主要的原因。

(二)学校与家庭的原因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的外部中观原因

高校和家庭因素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成长的中观影响因素。就学校而言,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可能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这就造成一些学生一出社会便发现自己所学的内容达不到企业要求的问题。又例如,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毕业前的就业指导教育,特别是就业心理教育往往被忽视,对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疏导不够、重视不够等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时常发生。就家庭而言,家庭背景优越的学生找工作时对家庭依赖心理较为明显,而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就容易出现自卑、消极、逃避的心理。学校与家庭的原因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的外部中观原因。

(三)社会与用人单位的原因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的外部宏观原因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高职院校园毕业生就业必须面对西方强国的冲击和挑战,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特别是重庆这几年房地产开发速度放缓,对园林工程类企业影响较大,从而影响到重庆地域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特别是,在重庆市区生活成本较高,房租费、水电费、交通费、生活费、人际交往费不断攀升,造成部分学生选择回区县就业。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随意抬高学历要求,随意提出有关性别、工作经验、身高相貌等方面的高要求,随意压低工资待遇,让学生长期处于实习试用期,以学生未拿到毕业证等为由拒绝与学生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严重压低学生的工资福利待遇,这就造成一些学生不愿意从事园林类工作、毕业就转行等就业现象。社会与用人单位给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施加工作压力、人在压力下很容易出现自卑、恐慌、焦虑的就业心理压力。社会与用人单位的原因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的外部宏观原因。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干预方式多种多样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干预的首要方式是充分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养

为了充分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养,从学生进校开始,高职院校就应该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发展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在学生毕业前就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指导学生收集筛选就业信息、制作简历、模拟面试、角色扮演等。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技术负责人、优秀毕业生校友到校做行业发展情况分析、工作经验分享等,帮助学生在步入社会前,正确认识社会,了解相关企业的需求,了解工程类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性格特色、能力特点、专业特长等,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行业企业,既不盲目自信,也绝不自卑。[3]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关注学生求职面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心理问题,偶尔还需要与学生家长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总结经验与教训,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起主动、积极、进取的就业观,从而消除学生就业的自卑心理和依赖心理。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干预的重要方式是加强学校就业工作的服务功能

在整个毕业生就业心理干预中,学校对学生的就业帮扶成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往往学生就业好心理问题就少,学生就业难心理问题就多。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很重要,针对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来自重庆周边区县、甚至女生较多的实际情况,重庆有关高职院校就业中心应该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一方面,学校要及时通过学校就业中心官网、班级QQ群、学校LED宣传屏等渠道发布就业信息,邀请知名企业到学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提升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得就业信息的意识和筛选识别就业信息的能力,积极开展就业困难学生的一对一的帮扶工作。在整个学生就业心理干预过程中,有关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应该统筹好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兼任就业指导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三方面的工作。辅导员和实习指导教师应该多从职业规划、专业问题解答、职场经验分享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该多从心理学方面解决学生的普通就业心理问题。辅导员和就业指导教师必须加强心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就业指导水平,服务好学生的就业工作,让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及时被发现、及早被解决。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干预的另一重要方式是引导用人单位关注新入职大学生员工的身心健康问题

对于初入职场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他们容易出现工作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工作压力大、自卑、迷茫、浮躁、焦慮、失落、挫败的心理问题。学校应该持续关注初入职场的毕业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并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及时沟通,以求及早发现、及早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只有企业真正关心新入职大学生员工,才能留得住新入职大学生员工,企业和毕业生才能达到双赢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形成的,人们简单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也不能完全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有关高职院校需要调动学校各方资源,只有从学生进校开始,就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技能培养训练、就业指导帮扶等方面的工作,才能让学生正确面对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压力问题,正确面对社会现实,正确面对就业挫折和困难,准确地分析自己,从而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渠道。另外,高校毕业生只有充分认识自我、积极调整自我、加强学习才能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参与社会竞争、赢得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1] 于燕翔、张威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化解对策研究---以天津农业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10):11。

[2] 郑伟芹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择业观念现状浅析---以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2014(6)8

[3] 刘晶、张素芬、李婵农科类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47

作者简介:李宇(1985—),男,汉族,重庆人、硕士。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工程管理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

猜你喜欢
探析大学生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