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早期的小儿手足口病效果分析

2017-02-23 14:55牛海玲
医学信息 2016年35期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

牛海玲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免疫球蛋白(Ig)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早期的小儿手足口病(HFMD)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手足口病病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免疫球蛋白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组患儿IgA、IgG(0.62±0.41)、(8.65±4.25)g/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15±0.29)、(12.65±6.02)g/L,IgM(1.94±0.43)g/L,明显高于对照组(1.36±0.28)g/L;观察组患儿hs-CRP(10.55±7.94)mg/L,高于对照組(2.65±1.06)mg/L,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小儿手足口病早期诊断过程中,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价值

手足口病(HFMD)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由于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肠道病毒为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1]。手足口病好发于5岁以下的小儿,临床症状以口痛、低热、厌食、手、足、口腔等出现小疱疹为主,多数患儿7 d可自愈,但少数会引起肺水肿、心肌炎,严重者导致患儿死亡,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据流行病学与临床多次观察发现,手足口病患儿多项指标出现异常,这也为此病的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7个月~6岁,平均年龄(2.3±0.5)岁;病程1~6 d,平均病程(2.6±1.5)d。全部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口痛、手足口部位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疱疹,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选取同时期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年龄(2.3±0.4)岁。2组对象基线资料比较,均衡性较高(P>0.05)。两组儿童均排除肝肾疾病、脑病、先天性心脏病、脑炎史患儿。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儿童依从性较高,同意入组研究。

1.2方法 全部受检者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分别注入两只试管,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采用免疫层析法对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由德国申能公司提供试剂,实验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儿A型免疫球蛋白(IgA)、G型免疫球蛋白(IgG)、M型免疫球蛋白(IgM)、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研究所得数据全部收集和整理,纳入统一表格,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中作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处理和分析,前者通过(n%)表示,后者采用(x±s),计数资料经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如果检验结果为差异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儿IgA、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gM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10.55±7.94)mg/L,对照组儿童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2.65±1.06)mg/L,两组儿童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显著(t=56.1086,P=0.0000)。

3讨论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传播速度较快的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小儿,多发时段以夏秋季为主,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小儿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HFMD肠道病毒进入机体中,经两次病毒血症牵拉器官、系统。体液免疫系统作为特异性免疫重要组成部分,可监视和防御病毒,其一旦被破坏,病毒入侵,健康受到威胁[3]。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细胞受到病原微生物刺激后产生的免疫分子,在EV71或CoxA16病毒感染后,刺激B细胞产生IgM和IgG抗体,宿主细胞膜抗原结构变化,产生自身抗体,进而发生病理免疫反应[4]。病毒感染会加快免疫球蛋白消耗,损害机体免疫系统。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儿IgM水平高于对照组,IgG和IgA低于对照组,说明IgM抗体是最早出现的,IgG可中和游离外毒素,调理吞噬作用。IgA是一种具有预防局部感染和黏膜分泌性的抗体,IgA降低将导致口腔出现皮疹,进而表现为口腔疱疹或溃疡[5]。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由肝脏合成的急性相蛋白[6],与多种真菌、原虫、细菌等多糖物质结合,在Ca2+环境下,与卵磷酸、核酸结合,生成的聚合物可激活补体系统,引发入侵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和吞噬作用,进而表现出炎症反应。通常情况下,健康人体血清中hs-CRP含量非常低,一旦感染,hs-CRP将迅速上升,其上升程度与感染程度呈正比。手足口病早期表现为发热,严重患儿免疫功能紊乱,产生大量细胞因子与炎症反应介质。因此对手足口病患儿hs-CRP水平进行检测,可帮助医师掌握炎症反应情况及感染程度,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本研究结果也证明了手足口病患儿受到病毒感染,发生了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在小儿手足口病早期诊断中,联合hs-CRP与免疫球蛋白检测,并密切结合临床,为疾病诊断、治疗提高参考依据,以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加快患儿康复速度。

参考文献:

[1]陈大宇,黄献文.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476-477.

[2]谭晓丽.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对免疫球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21):3199-3201.

[3]王文丹.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测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44.

[4]周艳丽,苏雪姣.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测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5):559-560.

[5]周德众.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23(21):83.

[6]付秋月.免疫球蛋白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在诊断早期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8):1162-1162.

编辑/申磊

猜你喜欢
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
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探讨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探讨
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
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母婴阻断效果评价
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分析
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对辅助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