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媒体人才培养需补上“新闻专业精神”这一课

2017-02-23 12:31刘艳青
文教资料 2016年31期
关键词:新兴媒体人才培养

刘艳青

摘    要: 移动互联时代,新兴媒体在选题策划、编辑呈现、传播反馈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与传统媒体不同的特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时代赋予新兴媒体工作者更大责任,那就是与传统媒体工作者一道,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而这亟待高校相关专业和媒体主管、主办单位为新兴媒体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补上“新闻专业精神”这一课。只有这样,新兴媒体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兴媒体    新闻专业精神    人才培养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演进和移动终端体验优化的新兴媒体,话题设置、影响舆论能力日渐增强,大量社会热点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传播方式被动摇,舆论引导能力面临挑战。新兴媒体“稳操胜券”、传统媒体“必败无疑”了吗?媒体融合发展实践表明,问题绝非胜负这么简单,传统媒体通过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在移动互联时代,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正逐渐增强;而新兴媒体囿于自身和外部因素制约,距离新闻专业精神气质尚远,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尚待进一步踏实,新兴媒体人才新闻专业精神培养任重而道远。

一、移动互联时代,极少数新兴媒体从业人员新闻专业失准、职业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1.标题制作、稿件编排、价值倾向迎合大众,缺乏新闻专业精神的严谨与审慎。

所谓新闻标题,就是用一段最精炼的文字将新闻报道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事实报告给读者,吸引受众阅读新闻全文是其中应有之义,但其对新闻事实概括提示和客观评价的解读功能更为重要。

移动互联时代,新闻标题“吸引眼球”的功能被不少新兴媒体从业人员刻意放大,客观、准确地提示与评价被漠视和忽略,为追求“走过路过不可错过”、“非点开不可”的阅读率,他们要么危言耸听、无中生有,要么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极尽夸张,希望以此吸引人们的眼球。结果误导了网民,有时还会在网络空间造成恐慌,甚至无端引发社会问题。人们把这种热衷标题怪异新闻一族斥为“标题党”。这种行为既糊弄受众,又严重损害媒体自身的公信力,最终败坏的是媒体的整体形象。

与此同时,极少数新兴媒体从业人员在稿件编排、价值倾向上过于迎合,什么新闻能带来点击、什么新闻能带来流量,就把什么新闻摆在最醒目的位置,或者最先推送给用户,追捧明星、大款、网络红人,炒作个人隐私、情感纠纷、家庭矛盾,宣扬一夜成名、炫富享乐、自私自利、钩心斗角的新闻,充斥人们的电脑和移动终端设备,部分公众甚至将“新兴媒体新闻”与“低俗新闻”画等号。

这种聚焦放大社会阴暗面、集纳炒作无聊信息、调侃戏谑严肃话题的稿件编排和标题制作方式,主观片面、以偏概全、误导受众,是不正常的新闻内容生产状态。这种缺失正确价值导向的新闻内容生产,势必造成一系列负面效应,这些负面影响可能是隐性的,短期内可能给人一种安然无事的错觉,可一旦积弊成疾便很难根治,造成社会道德和审美趣味的塌方式下滑。

整治“标题党”等,需要从宏观上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和法律制度,需要新兴媒体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新闻专业精神,具备严谨、审视的新闻专业态度及正确的“编辑观”,这需要专业教育、行业主管和媒体管理机构对新兴媒体从业人员像专业新闻人才培养一样,进行严苛的新闻专业训练。同时,加大对受众的引导,努力做到明辨是非、甄别真伪,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行动起来,让低俗“标题党”没有市场。

2.事实选择、价值判断情绪化、极端化,新闻专业精神的客观与均衡欠缺。

移动互联时代,新闻“反转剧”层出不穷。一次次“反转”中,受众的善意与信任被消解,“最美女孩給乞讨老人喂饭”、“网络主播直播慈善,发完钱再收回”、“金庸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等,增大了人们彼此之间的不信任,由此人们也会付出更高的信任成本。

移动互联时代,不少新兴媒体从业人员“一不开心”就“贴标签”。“中国游客拿走日本酒店马桶盖”、“人大硕士死亡前2小时发生了什么”等,包含很多刺激舆论符号。在缺乏独立思考精神的新兴媒体舆论场里,“中国城管”、“中国老人”等被集体污名化。

“反转新闻”、“标签化新闻”等,不是事实的自然逐渐客观呈现,扭曲了太多的新闻事实,这类情绪化、极端化新闻大量出现在新兴媒体上,背后是极少数新兴媒体从业人员浮躁,不看事实和是非,只求第一时间发布、第一时间分享,滥用话语权,沉迷于情绪化和极端化的表达带来的眼球效应和快感。

要通过专业教育和培训,让新兴媒体从业人员认识到在我国新闻宣传的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化解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热点、理顺读者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辩证、理智、客观地分析社会世象,不编、不发、不转情绪化和极端化的新闻报道,应成为新闻内容生产者的主动追求。

3.追求商业利益,缺乏新闻专业精神的自律和道德修养。

移动互联时代,部分新兴媒体机构(部门)从业人员在向产品经理转型。这些机构或部门的新闻生产主要受市场化主导,容易出现违背新闻职业伦理的现象和行为。尤其当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很可能片面追求商业利益。甚至不少机构或部门实行业绩考核制度,新闻内容生产岗位还需要承担创收任务。这直接导致新兴媒体新闻产品的公关化和软文化,对新闻生产的专业原则和独立性伤害极大。

与此同时,近年来,网络舆论蓬勃兴起,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报道者,到处都是“公民记者”,监督或者批评的话语权不再被传统媒体垄断,也使得利用网络发布负面新闻或者捕风捉影的消息更加便利。一些新兴媒体从业人员以舆论监督之名,行要挟逐利之实,把媒体平台当成谋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私器。

凡此种种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不仅败坏了媒体声誉,还使舆论监督“污名化”,严重削弱了社会公众对媒体舆论的信任,是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毒药。

二、多管齐下加强人才培养,让新兴媒体从业人员守得住专业底线、站得稳专业立场

守住专业底线、站稳专业立场,新兴媒体从业人员才能有健康的职业发展前景。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新兴媒体从业人员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教育培训和道德约束,共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首先,新兴媒体从业人员要敬畏新闻专业精神,主动追求“真善美”。

新兴媒体竞争激烈,对于新兴媒体内容生产的评价体系大多以点击量和浏览量为主,这种不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使从业者处理新闻时更倾向于采取吸引眼球的手法。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要关注量化标准,但更应该关心质化标准,遵循专业标准、提高新闻质量。新兴媒体机构或部门内部应该逐步建立起以专业为导向的评价和考核体系。

专业新闻人讲求“事实至上、重在分析、以理服人”,很多新兴媒体从业人员更看重“醒目鲜明、娱乐刺激、极端表达”。新闻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真善美是评判新闻从内容和形式上是否达到崇高境界的标准。真实是新闻的基础和生命,要求新闻报道的内容真实可信;向善是新闻的责任和义务,要求新闻具有扬善弃恶之社会功用价值,要求新闻工作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观;优美是新闻的魅力所在,要求新闻形式在结构和语言上都追求创新独特,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只有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真善美完美结合起来的新闻,才是令人称道的具有社会推崇和欣赏价值的真正的好新闻①。真善美应该成为新兴媒体从业人员的主动追求、自觉行动。

其次,新兴媒体要建立经营和编辑部门之间的“防火墙”,进行“两分离”。

“防火墙”是新闻媒体组织的基本制度,它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上,广告经营部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影响新闻采编部门,新闻采编业务必须独立于广告利益,要杜绝所谓大客户保护名单。

这种采编与经营“两分离”的管理模式,对于新闻生产部门而言,有利于防范经营需求对采编机制的侵蚀,让采编人员全心全意投身于新闻一线工作并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独立的采编原则,站稳公正立场;对于企业化管理的媒介机构来说,有利于新闻媒体扩大自己的融资范围,打开多元的融资渠道,促进结构合理、布局广泛、层次多元的传媒资本大市场早日形成。“两分离”制度可以使得传媒的新闻生产独立于经营,而经营则交由职业管理人士如传媒职业经理人,形成彼此独立又相互支持的良性格局②。最终,以采编经营“两分开”实现新兴媒体建设“两加强”。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坚决取消新兴媒体从业人员收入与广告销售挂钩的错误做法,从根本上改变解决新兴媒体新闻生产专业性缺失问题。

最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保证移动互联时代新闻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针对新兴媒体从业人员新闻专业失准、职业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加强对这一群体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实际新闻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严谨的新闻工作作风,不断增强自身道德修养,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和监督机制,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新闻职业道德素质,使新兴媒体能够更好地为当今时代发展需要服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移动互联技术改变着媒体格局,新兴媒体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乃至生存压力。只有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以更多更有效的监督筑牢那些可能导致滑坡的坍塌点,才能让新兴媒体从业人员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才能让新闻事业健康地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新兴媒体机构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新闻职业道德监督机制,主要依靠从业人员对新闻道德准则的自觉遵守,缺乏有效的事前監管机制,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一旦被揭发,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之时,媒体才会事后追惩当事人员。有学者就提出当前我国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和行业自律,应当在完善和加强监督机制上多下工夫,要强化对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职业行为的监督检查,要加大对监督结果的处罚力度,以形成健全、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③。2014年起,中宣部等9部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反响,公众普遍表示,新闻敲诈和假新闻败坏新闻队伍形象,干扰基层干部群众正常生产生活,此次行动敢于动真碰硬,将有力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

今年11月7日,在第十七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颁奖会7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理事会全体代表和获奖者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大新闻记者提出4点希望。一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二是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三是要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四是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④。这正是移动互联时代,新兴媒体从业人员需要补上的“新闻专业精神”课。

注释:

①国风.新闻的最高境界:真善美的完美统一[J].新闻传播,2013(12).

②陈定亮.新闻实践二十问.第二十问:如何将采编与经营“两分开”?[DB/OL].http://blog.sina.com.cn/u/3823090134.

③哈艳秋,齐亚宁.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职业道德建设[J].新闻爱好者,2013(11).

④张烁.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N].人民日报,2016-11-08(01).

参考文献:

[1]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8.

猜你喜欢
新兴媒体人才培养
关于行业性科技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探讨
论新兴媒体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文化传承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