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诗词悲情共鸣中渗透大学生面对挫折的人格教育
——以李煜后期词作情感赏析为例

2017-02-24 19:37周玉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词作李煜古典

周玉华

(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永州425199)

在古典诗词悲情共鸣中渗透大学生面对挫折的人格教育
——以李煜后期词作情感赏析为例

周玉华

(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永州425199)

由于在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重视传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较少人格教育,导致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诸多的人格不足,尤其是不能正确地面对人生挫折。因此,作者以地方高校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为依托,在教学中结合文学史上的作家作品情感体验,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渗透。论文选取李煜后期词作的情感为例,阐释在古典诗词情感赏析中渗透大学生直面人生挫折的人格教育。

古代文学;李煜;亡国之痛;挫折;人格教育

一 领悟古典诗词情感,积极开展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人格是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征之一,性格和气质组成。一个人的人格实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基因、生活以及教育环境,形成各自不同的人格特点。再人格形成与发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制约作用,还有社会因素的作用。

在中小学长期传统教学中,多重知识文化的教育,轻人格和道德素质教育,因而造成了中小学生人格普遍存在不足。由于“社会文化嬗变的影响,如网络文化的冲击;家庭中人格教育的不足与家庭氛围的影响;学校教育忽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到教学手段、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强调的是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育如‘对口型’‘实用型’人才,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从中小学延续到大学阶段,大学生人格不健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阶段,虽然已经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但由于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当中,抑制了其心理成熟。大学生人格正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不稳定走向稳定,是自我同一性确定、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人格特质将会影响其终生,同时也是容易形成各种心理不适,产生心理困惑和人格障碍的高危期。[2]再加上大学生面对远比中小学阶段复杂得多的社会,需要处理更多的人际关系和人生问题,也面临价值观多元化以及诸多的外界诱惑,很容易迷失自我,形成不健康的人格。

据学者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理想、信念失重;主体价值错位;心态不平衡;理性黯淡;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诚信缺失。[3]而通过人文教育则可以很好地起到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作用。因为人文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传统文化、传统思想的讲授和传输,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和心理认同中,自觉吸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体验中自我调整和自我修为的能力,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形成健康的人格,起到良好的人格教育效果。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既是顺应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需要,也是古代文学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需要。古代文学教学通过对作家的思想性情与所处环境及生平遭遇、性格心态的具体分析,积极探寻有益于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结合点。[4]古典诗词教学作为古代文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人格教育上也应起重要作用。然而过去的古代文学诗词教学中,更多着力在古典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的分析中,较少利用古典诗词中的情感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这种重知识性和艺术性轻思想熏陶和人格培养的教学弊端逐渐为学者和教师意识到,古典诗词教学中也注重艺术赏析与人格教育的融汇了。

正如“诗言志”、“词抒情”所言,古典诗词作品融注了古代作家的真实情感,浓缩了古代作家对社会人生的真切体验。因此,在古典诗词教学中,通过领悟诗词的感情,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人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想象世界,还可以体验古典诗词中蕴藏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培养调整心态,完善论理结构。在人格教育理念指引下,古典诗词教学既强调诗词的艺术美的赏析,又要肯定真切情感的体验,从而将知识传授、审美追求与道德体验三者融为一体,真正起到大学生在人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的良好效果。

二 理解李煜后期词作情感,让大学生学会理性对待人生挫折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大学生从小在家庭教育中就缺乏吃苦锻炼,也很少经受挫折,到了大学阶段普遍存在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的人格不足。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由于在高考时发挥好,成绩不太理想,填报志愿与就读的学校都不是自己理想的,因此他们相较就读重点院校的学生而言,自卑、失落感更强一些,很多人面对诸如此类的挫折,不知所措,找不到生活的信念,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这就极其需要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选取合适的诗词作品,在赏析诗词艺术性与情感共鸣中渗透人格教育,培养学生抗压力的能力,正确对待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遇到的挫折。通过调查与走访,学生普遍对南唐李煜的词作非常感兴趣,因此,笔者就从对比李煜前后期词作的情感,结合李煜的生平遭际,重点分析其经受惨痛的人生、家国挫折,渗透直面挫折的人格教育,让学生在李煜词作的情感共鸣中得到启迪,获得人生感悟。

李煜(937-978),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李煜才华横溢,通晓音律,工于书画,尤以词作成就为高。其词作,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作主要反映李煜奢华的宫廷生活与缠绵的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保留了较浓的花间习气。一首首词作瑰丽华美、旖旎柔情,多为其宫闱之乐与闺房之戏的写照。如《浣溪沙》云:“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词中描写了宫廷通宵歌舞喧闹的奢靡生活。又如《玉楼春》写道:“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这些歌舞夜宴的场景描写,正是李煜早期奢靡浮华生活的真实写照。

后期词作则是真切地反映了亡国之痛和人生无常之哀。由于南唐被北宋灭亡,李煜作为后主被俘入宋,由一国之君变成了阶下囚,身份与地位的剧变让他生活在悔恨和惨痛之中。李煜嗣位之时,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入宋朝进贡,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47),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打金陵。公元(976)十一月城破,李煜(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忽长吁叹曰:“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宋太宗闻之大怒,遂有秦王赐牵机药之事。又据史书记载,宋太宗赵光义垂涎小周后的美色,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录》载:“宋人画《熙凌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小周后乃大周后娥皇的妹妹,后被封为郑国夫人,并被规定定期进宫参拜。小周后是个绝色美女,宋太宗赵炅垂涎其美丽。)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写下了《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泣尽以血的千古绝唱。据宋代王銍《默记》载,李煜最后是因为写了《虞美人》一词二被宋太宗用牵几毒杀。“牵机药者,服之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也”。李煜死后,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去。

正乃“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李煜晚期词作感情真挚,可谓在感悟人生苦难无常的悲哀之后,用含着血和泪的笔墨写出了亡国之恨和家破之痛。并把自身的惨痛遭遇融注在具体意象上,形成了带有普遍情感的词境。人们赏析李煜后期诗词作品,感喟其惨痛遭际的同时,也会在这种带有普遍情感的词境中找到与自己命运遭遇的相似处,在词境中穿越时空与李煜形成强烈的心灵共鸣。因此,在李煜后期词作悲情赏析中,对大学生开展如何面对挫折的教育非常适合。

三 与古典诗词情感形成心灵共鸣,在情境中渗透人格教育

当代大学生处于高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当中,外界因素的复杂多样性对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社会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会使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冲突更加剧烈,有多元文化环境带来的层出不穷的新观念与传统的旧观念不断发生碰撞,将使大学生陷入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在多重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的影响下,大学生会表现出严重的矛盾和迷茫的心态。”[5]再加上外界物质经济环境的诱惑较多,网络世界承载的信息纷繁复杂,这些也较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以及道德标准,导致了大学生人格的易变性,也使得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变得紧迫和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获得良好的人格教育效果呢?笔者之前开展的情境教学研究,在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进入古典诗词的情感中,在情感共鸣中获得情感熏陶,进而起到人格教育的良好效果。如笔者在散文教学中就采用过这样的方法,“根据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在古代散文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渗透教师的情感,更为合理地进行人格教育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教师只有身体力行地、当下地付出‘爱心’,才能使专业与道德教育真正地统一起来,道德教育的影响力决不止于表面语言文字的传导,它还有更为直接的心灵共鸣式的交流传导,教与被教者的相关性在同一心灵‘场’中,有时根本不是‘言说’水平高低可以决定得了的,它往往是经由‘整体性呈现’的印象而与受教者统一起来的。”[6]“通过实地考察,在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学生在心灵共鸣中获得情感熏陶和人格教育,从而凸显出传统文化教学的作用。”[7]

所谓心灵共鸣是指在非现代科学技术前提下,两人或多人同时产生相同的意念或想法,达到心灵感应的目的。也是某事、某物或某人的变化、行为或对自身产生的影响,使自身的身心感到愉悦;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生都在不停的寻找使身心愉悦的事物,所以,心灵共鸣即物种不断努力追求的最终收获。正如讲授、赏析李煜后期词作的情感,通过词作创作背景的介绍、李煜的人生境遇的变化,加之深情并茂的讲解和朗读,从而创设出适宜的情境,让大学领悟李煜惨痛人生遭际的同时,也词境中穿越时空与李煜形成强烈的心灵共鸣,从而能直面人生现实,在面对挫折时能够正确对待,调整心态,重拾信心,走出困境,塑造出健全的人格。

[1]唐莹,张静平,余晓波.我国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现状[J].西北医学教育,2005,(6).

[2]王玲.论高校人格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14,(4).

[3]陈国和.当代大学生人格缺陷及其成因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2003,(3).

[4]吴雪伶.浅谈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人格教育[J].运城学院学报,2010,(8).

[5]万成.人格教育: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J].继续教育研究,2009,(12).

[6]何克杭.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7]周玉华.在情境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以《永州八记》原址考察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1).

(责任编校:张京华)

I206

A

1673-2219(2017)03-0052-03

2016-06-28

2015年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基于人格教育的地方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

周玉华(1973-),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和媒介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词作李煜古典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李煜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李煜作品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更 正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
李煜和李清照追求思想自由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