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樨蒸芙蓉煎

2017-02-24 19:55潘向黎
文苑·经典美文 2017年2期
关键词:木樨腊梅芙蓉

潘向黎是当代一位颇具个性的女作家,她的创作唯美婉约,在当代文坛中独树一帜。她的文字充满着善心与爱意,怀着真挚淳朴的感情,艺术上追求一种高雅的格调,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有一种诗歌般的意境。

秋来,桂花的馥郁笼罩了全城。小区里的几棵桂花今年开得分外盛大,忍不住走到桂树下,仰首享受那浓郁而清甜的香气,由衷地重复往年的惊叹:真香啊!真好闻!

好像每个花蕾都是一个迷你的黄玉瓶,里面藏着经过三个季节酝酿出来的香膏,等到秋之君临,于是欢呼着将亿万小玉瓶中的香膏一起倾出,要从头到脚地膏沐这位新王。这一世界义无反顾的香,让人惊喜、陶醉,又暗生无功受禄的惭愧,几乎有点不知如何是好了。

桂花总让我想起辛弃疾的《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芳芬。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咏桂而得其风神,意境优美又开阔,字字芳馥四溢。“大都”是“不过”之意,“一点”,言桂花之小,再借用宫中女子涂额的“宫黄”道其色;然后惊叹其“香”——不过是这么小的点点嫩黄,竟然香到如此地步,让整个人间都芬芳起来了。

唐人咏桂名句,只记得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的结尾:“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无论是衬托南山的清幽和读书人的品格高洁,还是暗喻寂寞才子的文名将流芳百世,对桂花的慕悦之情都是非常强烈的。

桂花绽放的前后,天气突然闷热,好像掉头回到了夏天。初秋这种阴雨低温之后、晴好闷热的天气有个名头,叫“木樨蒸”,又叫桂花蒸。《清嘉录》卷八有“木樨蒸”条:“俗呼岩桂为木樨,有早晚二种,在秋分节开者曰早桂,寒露节开者曰晚桂。將花之时,必有数日炎热如溽暑,谓之木樨蒸,言蒸郁而始花也。自是金风催蕊,玉露零香,男女耆稚,极意纵游,兼旬始歇,号为木樨市。”

木樨蒸。桂花蒸。初听便心生喜悦,多么贴切生动,又何其美妙风雅!渐渐地,觉得此中隐隐包含了一种来自民间、温润而坚韧的乐观态度。好像突然降临的溽暑,就是为了成就一场桂花的盛典,于是“复辟”的高温不再令人不快,反而像一个天与人高高兴兴订的盟约:桂花要开了,不过得热几天哦。好说好说,桂花香多好闻呀,尽管热!

一直琢磨着,要按此逻辑给另几种天气也取个好名头,来安抚那时节数着日子苦撑的自己与亲友。

荷花盛开时正是太阳“火力全开”之时,酷暑难挨,但念在荷花就需要那样的灼热和强烈光照,那种烘烤一般的天气,不如就叫“荷花烘”,不好听。那么,“芙蓉烤”?听上去容易误会成“芙蓉考”,荷花可不能让人联想到什么刻板的考证,也放弃。是了,叫“芙蓉煎”!依例,俗名自然是“荷花煎”。天气热时,我不再说“热死了”,偏道:这是芙蓉煎。这么一叫,潜台词就成了:“不这么着,荷花她可不开!出水芙蓉多好看啊,那年在西湖曲院风荷,还有绍兴沈园……唉,为了荷花,说不得忍着点热了。”

隆冬季节,霜冷风寒,大地冰封,但是腊梅偏喜冷,此花宜在寒潮来时,放在风口霜地,受足了寒,冬天着花才盛才艳,自然清香更多。那么,将那种最难将息的大冷天唤作“腊梅冻”,那时的霜昵称“腊梅霜”吧。这样一来,那份侵肌入骨的寒冷就带上腊梅的清香,容易忍耐些了。

春天风雨不定、容易感冒的轻寒天气,就叫个“梨花阴”吧。

这应该不算是无聊的命名游戏吧。爱桂花,于是欢迎木樨蒸;喜腊梅,从容应对腊梅冻;赏梨花,大可笑对梨花阴;观荷花,从此也不惧芙蓉煎。原来,面对同一件事,感受也可以私人定制并且自主刷新的,只需要一个别致而风雅的理由。

猜你喜欢
木樨腊梅芙蓉
木樨花
木樨赞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秋 日
我的芙蓉李树
腊梅
How to Develop Reading Strategies in Extensive Reading
轻嗅芙蓉妆
芙蓉街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