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驱动教学

2017-02-24 22:39杨柳邹循东梁宇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计时赏析解决问题

杨柳+邹循东+梁宇

【摘要】本文以《24时计时法》教学片段为例,介绍问题驱动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取得的良好课堂效果,再现课堂中的精彩教学片段。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驱动

24时计时法 片段赏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60-02

近日,笔者有幸聆听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级教师黎有文执教的《24时计时法》,收益颇多。24时计时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中有关时间单位的学习。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和《年、月、日》等相关知识,对时间单位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黎老师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让问题驱动教学,彰显了教师的智慧。现将精彩片段整理如下,与读者共赏。

一、巧借生活问题,智慧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小红的一天(幻灯片展示)。请看第一幅图,钟表上显示12时,同学们猜一猜,此时小红在干什么?

生:半夜睡觉;吃午饭。

师:(打开图片后显示,小红在睡觉)这个时刻是夜里十二时,还是正午十二时?该怎样表达才更清楚呢?

生:说清楚是正午12时,还是晚上12时,就可以了。

师:这位同学说的是12时计时法,也叫普通计时法,说得很有道理,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生:可以用24时计时法。

师:好的,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24时计时法。

【赏析】

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黎老師用自己的实际教学诠释了这句话。他在课堂开始,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将要学习什么,而是创设问题情境,把看似平常的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知识,这是黎老师教育智慧的体现。黎老师之所以具有超越普通教师的教育智慧,一方面,在于他能够将显性的教育目的化作隐性的无痕教育,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学生的心灵;另一方面,在于他深谙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能够将理论融合在教学实践中。这里提到的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驱动力,将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设定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教学模式。另外,黎老师在课前也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他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准确把握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了与学生已有经验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表示时刻不清晰、不完整容易引起混淆和误会”这一问题,进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学生提出24时计时法、尝试解决问题埋下伏笔。

二、鼓励提出问题,倡导自主学习

师:关于24时计时法,你知道些什么?

生1:如果用24时计时法计时间,时针走过12时后,就该走13时、14时……一直走完24小时,走完一天。

生2:半天有12小时,一天时针转两圈。

师:看来同学们对24时计时法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试试看,你能提出与24时计时法有关的问题吗?

生1:为什么要用24时计时法?

生2: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有什么区别?

师:这两位同学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真了不起!接下来同学们思考这些问题,分小组讨论,汇报。

生1:我发现用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计时,中午12时之前的时间都是一样,下午1时开始两种计时法的数字相差12。

师:利用这个规律,你能很快地将两种计时法进行转化吗?

【赏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以往的教学,大多是一味的“填鸭式”教学,教师把新的知识按部就班地告诉学生,让学生充当学习的机器,死记知识,应付考试,导致学生不会提出问题。新课标指出,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黎老师在本环节先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些什么,这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哲理:了解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活动经验,相当于做了一个口头上的诊断性测试。他大致地了解学情后,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主动探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倘若黎老师讲授的对象对24时计时法很陌生,又没有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黎老师可能就要转换教学策略了。在黎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要我学”的接受知识,而是“我要学”的主动探究,经历提问、实践、反思、总结的思维训练过程,将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对应时刻进行比较,凸显24时计时法的优越性,进而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培养应用意识,解决生活问题

师:下面是黎老师这个周六的作息时间,你知道黎老师什么时候在做什么吗?请将对应的时间和事件连起来。做每件事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赏析】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本环节,黎老师选取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自己的周六作息时间,让学生将对应的时间和事件连在一起,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进行判断,从而很好地将24时计时法应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这样一个看似很平常的练习题,却在无形中巩固了24时计时法。接着,黎老师让学生算一算每个事件所用时间,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些并不能直接算出结果,而是需要运用转化思想将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相互转化,最终解决问题。总的来看,黎老师的本环节设计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而且让学生体会了转化思想的妙处。

在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内心是愉悦的,他们不再胆怯,不再从众,而是独立思考、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黎老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利用问题驱动课堂,让智慧的火花点燃课堂,成就了一个充满灵性的创造性课堂。

(责编 刘小瑗)

猜你喜欢
计时赏析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畅游计时天地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腕表计时2.0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
24时计时法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