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017-02-25 09:35张承礼王晓梅
河北农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传毒沧州市夏玉米

张承礼 王晓梅

沧州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张承礼 王晓梅

玉米是沧州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夏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600万亩左右。要提高玉米产量,就要充分发挥其综合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生产条件的改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但夏季气候条件多变,获得高产难度较大,在生产中只有采用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一、选用优良品种

根据当地生态、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选用通过审定的品种。优良的杂交品种,所选品种必须具备高产稳产、品质优良、耐密、抗倒、抗病且成熟期相对较早、纯度较高的特点。目前沧州市种植的优良杂交品种主要有郑单958、农大108、登海605、吉祥一号、伟科728、美豫5号等。

二、抢时播种,合理密植

夏玉米要取得高产,应尽量提早播种。播种早,生长时间长,产量高。但是播种过早容易引发玉米粗缩病,造成减产。播种时应足墒下种,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不能太深,以免影响出苗,力争达到一播全苗。高产玉米田必须达到合理的密度。夏播玉米留苗密度因品种不同而异,紧凑型品种宜密、平展型品种宜稀;高肥力地块宜密、中低肥力地块宜稀;干旱地块宜稀、排涝条件好的地块宜密的原则。等行距种植要求60厘米,宽窄行要求宽行80~90厘米,窄行30~40厘米。

三、田间管理

1、及时间、定苗。为了节约土地养分,不使幼苗相互争水分、养分,要在三叶及时间苗,五叶及时定苗,且最好在晴天中午以后进行,这时病虫苗打蔫易鉴别,原则是留壮苗,拔弱苗。间掉杂株、弱株、病虫株、过大株,留下茎扁、健壮、整齐划一的大苗。亩苗数控制在3800~5500株为宜,根据品种情况而定。为确保收获密度和提高群体整齐度及弥补田间伤苗,定苗时要多留计划密度的5%左右。

2、中耕培土。中耕是玉米苗期促下控上的主要措施。不但可以疏松土壤,流通空气,促进根系生长,而且可以消灭杂草,减少地力消耗,并能促进有机质的分解。苗期中耕一般可进行2~3次。封垄时适当培土,有利于气生根生发。

3、合理施肥。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肥力、肥料类型以及施肥时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确定适宜的施肥量、养分配比、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目前夏玉米一般都在小麦收割后贴茬带肥播种,不提倡追施提苗肥。因此,分期施用氮肥,重点追施时期为大喇叭口期(孕穗期),孕穗期是决定果穗大小、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也是需肥的高峰期。每亩用尿素20~25公斤,加复合肥40~50公斤,以实现穗大、粒多、籽粒饱满,为高产奠定基础。

4、适时灌溉。农谚有“能收与否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玉米是需水较多的作物,根据研究,玉米产量600-750千克/亩需耗3200~3800立方米,耗水系数为530。夏玉米高产的需水规律为苗期占20%、拨节期占25%、抽雄期占15%、开花期占35%根据玉米需水规律要保证播种期和抽雄开花期的关键时期的水分供应,有条件的地方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5、化控。拔节期喷施适量的生长调节剂,使植株矮化,抗倒伏,降低个体对群体增量的敏感性,增加穗数,使果穗大而籽粒饱满。

6、隔行去雄。去雄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一般可增产4%-14%。增产的原因:一是去雄可节省一部分养料供雌穗发育,使籽粒饱满;二是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改善,增强中上部叶片的光合能力,抽丝期提早,粒重增加,提早成熟;三是减轻螟虫为害。去雄时间以雄穗刚抽出能用手握住时为宜,不要拔掉顶叶以免减产。

7、叶面喷肥。生育后期用尿素1千克/亩、磷酸二氢钾5千克/亩兑水50千克喷施,中上部叶片正反面都喷。

四、病虫草害综合防控

随着小麦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日益普及和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导致当季玉米长势不旺、抗逆性下降,部分地区玉米苗枯病、褐斑病、粗缩病发生日益加重。近几年来,沧州市夏玉米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玉米粗缩病、苗枯病、玉米褐斑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顶腐病、玉米茎基腐病和玉米青枯病等,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蓟马、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等虫害。根据近年来夏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以下几点防治建议:

1、主要病害

(1)粗缩病。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条纹花叶病则是由蚜虫传播的病毒病,应抓好传毒昆虫的防治,力争把传毒昆虫消灭在传毒之前。一是提倡使用包衣种子;二是在玉米3~4叶期,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加20%植病灵40~50毫升兑水30千克混合喷雾,防治灰飞虱和蚜虫,预防病毒病的发生;三是结合间定苗拔除病株,带出田外,减少再侵染毒源;四是及时防除各种杂草,减少传毒昆虫的滋生环境。

(2)苗枯病。苗枯病是真菌病害。近年来,发病较普遍,尤其是种植基础较差地块,出苗期过度干旱年份发病更重。尽量使用包衣种子,没包衣种子可用2%立克秀或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适时适墒播种,缩短出苗时间,同时,注意科学合理施用种肥,避免由于种肥施用不当引起的肥害。

(3)叶斑病。包括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褐斑病等。可用12.5%禾果利1500倍或75%百菌清、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80%代森锰锌等药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近年来有些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褐斑病发病较重,在用药剂防治的同时,可摘除老叶病叶,以减少菌源、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

(4)顶腐病。该病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但以抽穗前后表现明显(夏玉米一般在7月下旬~8月上旬),其主要症状为顶部叶片卷缩成直立“长鞭状”,有的在形成鞭状时被其它叶片包裹不能伸展形成“弓形”,有的顶部几个叶片扭曲缠结不能伸展,缠结的叶片常呈“撕裂状”、“皱缩状”。发病初期可选择药剂防治,可选300倍的58%甲霜灵锰锌加500倍的50%多菌灵等杀菌剂混合用药,连续喷施2次。

⑸茎基腐病、青枯病。选用抗病品种,发现病株及时用70%甲基托布津200倍液灌根或涂抹。

2、主要虫害

(1)玉米蓟马。近年来,由于夏玉米苗期天气干旱,玉米蓟马发生严重,造成玉米拧筋、烂芯,严重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每亩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或25%辛·氰乳油40毫升,加氨基酸液肥50克兑水30千克喷雾防治。

(2)玉米螟。对于玉米螟的防治,在大喇叭口期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0克加细砂5千克施于心叶内;也可用20%的氰戊·灭多威2000倍或25%辛·氰乳油1500倍药液进行喷雾防治。

(3)粘虫。可用25%辛·氰乳油1500倍或50%辛硫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

五、适时晚收

籽粒提质玉米完熟期干粒重最高,是最适宜的收获期。完熟的标志是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籽粒乳线消失。适时晚收可以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玉米产量;同时可以增加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提高商品品质。若收获偏早,则成熟度差,粒重轻,产量下降。沧州市夏玉米的收获最佳时间应该在9月底至10月初。

(作者单位:沧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猜你喜欢
传毒沧州市夏玉米
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
沧州市
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
沧州市
巴西2020—2021年度夏玉米产量预计减少17.7%
大豆病毒病介体昆虫研究概况*
小麦收割之后 如何种植夏玉米才能高产
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要点
夏玉米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柑桔黄龙病有效的传毒方式:叶圆片嫁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