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母语意识提高中小学生语文素养

2017-02-25 09:58河北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马美茹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母语素养大学生

■ 河北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 马美茹

增强母语意识提高中小学生语文素养

■ 河北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 马美茹

近年来,无论是在大众话语情景里,还是在学术平台中,人们都在大声疾呼:当代大学生的“母语素养”不容乐观,当今大学生正遭遇“母语危机”。无疑,这些都是人们直观的感受式的喟叹。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实证”。基于此,笔者对河北省三所高校学生的母语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就提高中小学生母语素养提出意见建议。

一、大学生母语素质现状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随机访谈的方式,从语言应用能力、文学素养水平、汉文化认同感三个方面设置问题分年级和专业对学生进行了调查。

(一)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大致可以分为日常交际语言能力、书面表达的写作能力、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三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学生表示不敢在公众场合表达自我观点;即使是文学类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一分钟的自我介绍时也会出现语序混乱的现象,多次出现关联词“然后”。而在以书信为代表的应用文写作过程中,近半数学生出现了格式错误。另外,在一道古文翻译题中,将近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不知道关联词“然则”的准确含义。

(二)学生的文学素养水平。

文学素养是当代大学生母语素质的文学层面的表现。图书馆是大学校园的标志性建筑,它的藏书的分类、数量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方向和文化底蕴。同样,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览的书籍也能间接体现他们的文学素质。在阅读书籍的分类情况调查中,超过82%的学生选择了都市小说、报刊杂志、军事类书籍;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64%的学生更倾向于阅读网络小说及文学作品。

(三)学生的汉文化认同感。

关于汉语和英语的重要性对比数据显示:86%的大四学生认为大学期间没有过英语四级和六级是人生的一个遗憾,仅有36.7%的大四学生认为自己的汉语言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在活动的参与方面,乐意参加汉语相关活动的学生占18.8%,而倾向于参加英语竞赛的学生占58.9%。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的母语素质现状堪忧,主要表现为汉语语文基础薄弱和书面表达能力不足。

二、大学生母语现状的反思

相关研究者认为,造成当前大学生语文素质底下的原因有:制度性的忽略,功利化社会影响以及母语素质课程的式微,并给了相应的意见建议,笔者在此不做赘述。但是,笔者想要指出的是中小学阶段不科学的母语教学对大学生母语素养的影响。

(一)学校母语课程内容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长期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将重点放在字、词、句等一些所谓的基础知识方面。这期间,学生们对这些字词背得滚瓜烂熟,只是高考一结束就悉数“还”给了教师。究其缘由,还是因为语文教育的课程内容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体的生理发育、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日趋成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而学校母语教育中的课“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给学生带了巨大的压力,他们在内心深处是抗拒的,自然也就谈不上乐学、好学和爱学。

(二)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接近生活,内容丰富的学科,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要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将情感教育落实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养心灵、健全人格。

(三)“填鸭式”教学模式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母语“填鸭式”教学不仅表现为课上,也表现在课外。学校为了升学率拼命布置作业,家长为了孩子考上好学校,不断报辅导班,学生为了好成绩天天熬夜,这样必然导致青少年记忆力的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身体素质低下。母语教学从其目标到内容,再到方法,都让学生从“心理”深处感到厌烦。这种厌烦正是导致当今大学生母语素养缺失的深层缘由。

三、提高中小学生母语素养的建议

(一)提升学生对于母语文化的认同感。

本民族语言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国大学生,身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担负着将中国文化传播给世界的使命,因此作为时代潮流前端的一代应当认识到学好母语的重要性。应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提高个人对母语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增强对母语重要性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理应重视英语等别的语言学科的学习,但也得是建立在学好母语、熟练运用母语的基础上,否则尽管能够学好外语,但是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失败的。母语文化需要母语来传承,一个民族最根本的特征是语言,一个民族最自豪的事是对自己文化的传承,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这一责任重大,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二)母语教育应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

对于学生,我们可以给出同一个美好的目标和愿望,但那不能成为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母语教学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要从情感上接纳这些差异,从而以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在母语教学中,全班教学便于教师对全班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和调控,但是难以照顾不同类型的学生,难以针对学生个别差异进行教学。因此,这种学习形式得和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小组教学、个别教学来因材施教。历练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汲取现代文化精髓,形成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悟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这些都应尊重学生的固有的个性差异性,而不可成为教育者们一种理想状态下想当然的、统一的“安排”与“施加”。

(三)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母语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语文素质教育提高的主要渠道,因此学校应当改变对人才的培养结构,尤其要使学生共同接受母语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母语审美观。学校要尽量拓宽学习母语的渠道,不仅在课堂上教学方式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讨论,沉浸在文本之中,增强学生对母语的认识,引导学生对母语魅力的发现,激发学生对学习母语的热情;而且要在课堂为主的基础上,打破课堂学习母语的局限,利用多种途径,如通过诗词鉴赏比赛、读书交流会、写作、辩论、演讲等途径,让学生在课堂之外通过自己与诗词、文本的对话,与老师、同学交流中,增强母语语感,逐步提升自己的母语水平。

(四)社会要营造重视母语素养的良好氛围。

在学习外语成风的今天,全社会应当共同行动起来,将重视学习外语的注意力向重视母语文化的方向转移,提倡全社会学习母语文化、重视母语文化、弘扬母语文化,使学生无论走到哪都能体会到母语的重要性,都能理解到母语的内涵,都能将发扬母语文化视为自己的责任。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把这项工作纳入教学管理,特别要加强日常的监管研究,形成有利于促进孩子们母语发展的日常监控策略和机制,确保日常的普惠。在社会上要积极倡导“要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氛围,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创造适合的读书环境,增设图书阅读点,让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人们都有机会进行阅读。除了倡导全民阅读外,还要营造一个文明用语的环境。语言的文明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因此在社会人际关系中要提倡礼貌用语,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猜你喜欢
母语素养大学生
母语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母语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