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追问” 提高思维能力

2017-02-25 15:51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义亭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7年2期
关键词:锐角倒数三角形

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义亭小学 吴 霄

适时“追问” 提高思维能力

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义亭小学 吴 霄

数学教学实际上是数学思维的教学,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有了问题,思维才能有方向,才会有动力。但是,由于小学生受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往往较难提出与教学课题有关的,具有真实性、发展性、研究性、创造性的问题。追问是一种提问技巧,是课堂上教学内容的“二次提问”,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追问是一种能够很好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活动的过程,是一种既能够很好地巩固学生本身掌握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的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追问;目的与方法

在新时代新课程的背景下,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正在进行着悄然的改革。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引导着我们教师积极的去探讨更全面、更直观、更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数学教学实际上是数学思维的教学,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有了问题,思维才能有方向,才会有动力。但是,由于小学生受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往往较难提出与教学课题有关的,具有真实性、发展性、研究性、创造性的问题。

追问是一种提问技巧,是课堂上教学内容的“二次提问”,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我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中的一员,认为教学中的“追问”就是一种能够很好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活动的过程,是一种既能够很好地巩固学生本身掌握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的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此,我想结合自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追问”的运用,谈谈“追问”的目的与方法。

一、由粗浅处逐步深化的“追问”

在一年级下册的《图书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一课中,我从设立问题的情境中出示了例题“28+4等于几”。 我看到下面很多同学在摆小棒算答案,有些同学在列竖式计算,还有些同学直接口算出答案。我就问那些摆小棒的同学是怎么摆的,如果没有小棒可以摆的话应该怎么计算呢?接着问那些列竖式计算和口算的同学是怎么算出答案的?同学们就会在短时间里分成三部分进行短暂的交流。最后再由我来灌输和加强关于进位加法的知识。通过追问,我发现我成功的在老师、教材和学生之间架起了桥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学们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以此来达到我们教学过程中的“提出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问题”的教学目的。这是一种由粗浅处逐步深化的“追问”方法,这种方法对于低年级同学的思维启迪和激发想象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比较直观的直线式“追问”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一课的教学中,我问同学们:“谁能给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取个名称?”有学生答:“锐角三角形。”我追问:“为什么叫做锐角三角形呢?”学生说:“因为三个角都是锐角。”我再追问:“那如果其中有一个角不是锐角,而变成了直角或者钝角,还能叫锐角三角形吗?”借此引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继续追问:“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少应该有几个锐角?最多呢?”

通过我的一步步追问,从而使学生对于各种三角形的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从中就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三角形的特征了。这是一种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新知识内涵的把握而进行的比较直观的直线式追问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基础但又重要的数学概念的教学上。

三、起点化作用的“追问”

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具有普遍的开放和自由,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大的体现,学生们的思维大多非常活跃,很多精彩的观念都会在课堂上得以显现。而大多数的观念都是学生在对文本上知识的理解出现了偏差甚至是错误时产生的,这时候作为老师,我们就要及时找出错误的根源,要调整好学生的思维方向。

在五年级下册的“倒数的认识”一课中,我在黑板上写上“倒数”,让同学们说说看什么是倒数时,基本上同学们对它的认识就是“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我就追问同学们:“能举例子说明一下吗?”有同学说2/3倒过来就是3/2。我就说:“那是不是就可以说2/3是3/2的‘倒数’?”下面同学们都很整齐地回答是。我就问同学们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3/5的倒数是5/3”、“7/4的倒数是4/7”……“只要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换一下就可以了,有很多很多啊。”我又追问:“那0.75、0.15这样的小数有倒数吗?”有同学说应该没有的,因为它们不是分数啊,没有分子和分母可以换。有同学说只要把它们化为分数就可以了,0.75=3/4,它的倒数是4/3;而0.15=3/20,所以它的倒数是20/3。我又问:“那像9、19这样的整数有倒数吗?”下面又是一片整齐的叫喊声“有”。我面带笑容地问:“如果像它们这样有倒数的话,又该怎么来倒呢?总不会把9、19上下倒一下吧?”有个同学很适时地说道:“老师,9就是9/1,19就是19/1,把分子和分母倒一下就是1/9和1/19,所以9的倒数是1/9,19的倒数是1/19。”我接着对全班同学说:“我们从分数、小数到整数都讨论过了,到底该怎么来定义倒数比较合理,比较严密呢?请大家回过头来再好好看看我们刚才讨论的这几组倒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我觉得我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追问,让同学们自己回顾这三种数和各自倒数之间的共同地方后再来引导出倒数的定义,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来修正“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这一主观认识。在同学们不断的回答问题后,让他们很直观地面对自己认识中的问题,从而一步步地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观念。这是一种同学们受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不能进一步判断分析的情况下,对他们在出现错误认识的时候起点化作用的追问方法。

追问作为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补充、转化和深化,它的方法方式是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在课堂上的实际教学中,我们既可以用直线方式的追问,也可以用迂回方式的追问;可以用具体化方式的追问,也可以用抽象化方式的追问;还可以用纠错的方式以及在师生们共同探究活动中的反思的方式进行追问……我认为,只要是在课堂教学中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通过再次、三次的追问来提高同学们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才能激发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培养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能够使他们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感到身心愉悦的追问方法就是一种成功的追问方法。

猜你喜欢
锐角倒数三角形
惊喜倒数日历
锐角寻亲记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有几个锐角
一群人的狂欢
画一画
画角数角收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