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关系混乱
——论述文写作逻辑问题例谈之二

2017-02-25 17:50绍兴鲁迅高级中学陈爱娟
中学生天地(C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邹忌左宗棠因果关系

■绍兴鲁迅高级中学陈爱娟

因果关系混乱
——论述文写作逻辑问题例谈之二

■绍兴鲁迅高级中学陈爱娟

●【例1】

作为一个高三学生,即使做不到读万卷书,那么总也会有一两本书让你着迷。有些人读书是因为作者,有些人读书是因为感同身受,所以读书最重要的还是思考。

——摘自作文《思考,思考,还是思考》

分 析:不同的人读书有不同的原因,有些是因为喜欢某个作者,有些是被书的内容打动,这没错,但是由这些读书的原因并不能推导出“读书最重要的还是思考”这个结论。

修改后:作为一个高三学生,即使做不到读万卷书,那么总也会有一两本书让你着迷。有些人读书是因为仰慕作者,有些人读书是因为对书中某些情节感同身受,有些人读书是因为书中的某些东西引起了他的思考。我认为,读书最重要的还是思考。

●【例2】

我们在阅读时不应该完全追寻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应该直面作品,思考其价值所在,必要时也可以添加自己的想法使文章更符合自身的需要,使文章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所以,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首要目标是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身的知识。

——摘自作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分 析:阅读时可以也应该采取各种方法让文章发挥最大价值。文章发挥最大价值的结果是能够提升自我,而不是说明“阅读的首要目标”是“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身的知识”。

修改后:我们在阅读时不应该仅仅追寻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应该直面作品,思考其价值所在,必要时也可以添加自己的想法使作品更符合自身的需要,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让作品“为我所用”,能使之成为自己成长的催化剂,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身的知识。

●【例3】

左宗棠自勉联写道:“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从抬着棺材进新疆到“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支撑他的,正是与之神交的古人。因而论到我们的阅读,我的观点是与作者对话、神交古人。

——摘自作文《神交古人于书中》

分 析:左宗棠通过阅读神交古人,支撑他做人做事,说明阅读时与作者对话、神交古人,能够给人带来正面的影响。作者由左宗棠这个例子出发,联想到“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怎样的,不是没有道理的。但在表述中,却没有将左宗棠的例子和“阅读”之间的关联交代清楚:“支撑他的,正是与之神交的古人”一句,说的是古人对左宗棠的影响,而非阅读对左宗棠的影响;后面又草草地用了一个“因而”转到谈“阅读”上去,读来使人困惑,搞不清到底是谁和谁之间有因果关系、有什么样的因果关系。

修改后:左宗棠自勉联写道:“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从抬着棺材进新疆到“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支撑他做人做事的,正是他阅读时与古人的神交。因而论到我们的阅读,我的观点是与作者对话、神交古人。

●【例4】

邹忌的妻、妾和客出于私心,异口同声地肯定邹忌比城北徐公更美,但邹忌没有被假象迷惑。因为邹忌能透过妻、妾和客交口称赞的表象发现问题的本质,所以他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

——摘自作文《人贵有自知之明》

分 析:“因为邹忌能透过妻、妾和客的交口称赞的表象发现问题的本质,所以他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这一句,作者完全颠倒了因果关系,邹忌恰恰是因为有自知之明,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才能发现妻、妾和客交口称赞的本质。

修改后:邹忌的妻、妾和客出于私心,异口同声地肯定邹忌比城北徐公更美,但邹忌没有被假象迷惑。为什么邹忌能透过妻、妾和客交口称赞的表象发现问题的本质呢?因为他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

●【例5】

也许正是因为有的读者认为应该考察探究作者的原意,深入作者的思想空间,把握作者的意图,并且积极与之对话,所以,作者要创作作品——那是受读者鼓励,渴望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对话,寻求自身的价值。由此可见,一部文学作品的产生必然与作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摘自作文《阅读应遵从自己的姿态》

分 析:因为读者想要探究作者的思想空间,与之对话,所以作者要创作作品——这样的因果关系既不符合常识,也不符合常理。莫非曹雪芹是因读者之邀才创作《红楼梦》的?

修改后:作者之所以要创作作品,因为他渴望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对话,寻求自身的价值。因此,才有读者认为阅读应该考察探究作者的原意,深入作者的思想空间,把握作者的意图,并且积极与之对话。

猜你喜欢
邹忌左宗棠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句中的时间顺序与“时体”体系
玩忽职守型渎职罪中严重不负责任与重大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邹忌劝齐王纳谏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邹忌比美
做完形填空题,需考虑的逻辑关系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介入因素对因果关系认定的影响
左宗棠挥师定边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