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寻鸡祖

2017-02-25 13:12张玉光
大自然探索 2017年2期
关键词:形目家鸡跖骨

今年是鸡年,让人不免会想到生活中的鸡。款款向我们走来的“雄”鸡,也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家禽。下面,让我们跟随古生物专家张玉光教授去探寻一下鸡的老祖宗……

丁酉年在不知不觉中莅临了。按照农历的十二生肖轮序,2017年应是鸡年。每到鸡年,总有人会在媒体上大谈特谈鸡的文化故事,叙说鸡的特性,鸡的趣闻。确实,鸡作为我们人类最熟悉的家禽类,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动物。不过,我们平常所说的和看到的鸡大多是由人工长期驯化而成的家鸡。在这里,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探寻一下鸡的老祖宗,看看现在的家鸡是由什么演化而来的?那些今天家鸡的老祖宗,又是在什么时候才出现了明显的鸡的雏形?等等。

鸡年说鸡。谨以此文作为鸡年的礼物,呈送给满心欢喜迎接新春的读者朋友。

现生的家鸡来自何方?

家鸡是被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也是鸟类中最早走进人类生活的种类。它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在鸟类的雉科中,有包括原鸡属、石鸡属、雉鸡属和孔雀属等26个属166种之多的成员。它们中个体体型大小的差异很大。我们所说的家鸡,仅是跟原鸡属中的个别成员在类型之间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

在追溯家雞的祖先时,通常有两个层次的问题是我们难以回避的。其一,“家鸡是人类在什么时候开始从雉科成员中驯化而成的?”对这个问题的分析,需要借助动物考古学中鸡形目化石系列标本材料的发现,以及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的文献记载和所描述的有关生活过程来还原。其二,从生物学的分类演化角度探讨,“家鸡的老祖宗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分化表现出祖先鸡类的形态面貌(就是具有鸡的样子),然后才经过人类驯化进入家禽阶段的?”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看法,多数学者都认为家鸡的祖先是原鸡,即野生的原始鸡类。在原鸡属中,包括4种原鸡:红色原鸡、灰纹原鸡、黑尾原鸡和绿颈原鸡。只有其中的红色原鸡才算得上是鸡的祖先类型。这个认识,最早是由进化论奠基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1896年提出的。他在那个时候就认为,家鸡是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出现在印度大峡谷中的红色原鸡,然后再从这儿向东向西扩散到全球。估计这个说法是源自他进化论的理论基础,而并非是科学实验的结果。在其之后,专业的鸟类学者一般都认同这种由红色原鸡驯化而来的“家鸡来源论”观点。但同时也提出,其他三种原鸡(灰纹原鸡、黑尾原鸡和绿颈原鸡)也对家鸡的起源和成功驯化做出过不小的贡献。基于这一共识,红色原鸡作为家鸡的祖先在过去多少年来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借助新型的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对家鸡和这4种原鸡的DNA分子进行标记研究,为上述的假说获得了重要的遗传学证据。但也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分布在东南亚的家鸡品种是独立起源而来的,并且是来自于一个或多个已经灭绝的原鸡品种。对这个分支问题的研究与争论,目前还没有定论,具有科学依据的结论尚待时日。

人类驯养家鸡的历史溯源

据《左传·僖公十九年》的记载:“古者六畜不相为用。”所谓“六畜”,即“马、牛、羊、猪、狗、鸡”。僖公十九年,即公元前641年,既然那时就有人类的文字记载描述了作为六畜的家鸡,那就确切说明,在稍早的时期、距今大约3000年前,在我国就有了成功驯养家鸡的历史。

凭借古代史书中的文字记载可能只透露出部分历史信息,可在公元前641年前人类驯养家鸡如此重要的事件,想必确切的实证还得依赖遗址考古所发现的鸡类化石来证实,因为经驯养后的家鸡肯定已经走入先人的生活。

截至目前,相关考古发掘有鸡形目标本发现的遗址就有38个。其中,于1988年在河北武安县磁山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类似家鸡的骨骼,是遗址类考古中时代最早的记录,于是磁山遗址出土的家鸡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家鸡。遗址中保留并发掘出的鸡骨标本是十多件完整的跗跖骨(就是鸡小腿骨下面那块连接着鸡脚的骨头),其骨骼的形态和现代野生原鸡最为接近,但小于现代家鸡;同时这些鸡骨中绝大多数为公鸡,为母鸡的数量很少,由此研究推测:磁山先民与现代人一样,将公鸡宰杀而将母鸡留下来生蛋,因而公鸡骨骼残留较多。从这一系列的考古发现可以推断:我国驯养家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相比文字史料记载,大大提前了5000多年。

既然根据考古发掘出土的十多件跗跖骨对比能将家鸡驯养历史清楚一二,在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跗跖骨。跗跖骨是鸟类腿部特有的一块骨骼,左右各一,在其他如爬行、哺乳动物中,因为不是以飞行作为主要的生活形式,不需轻装上阵,故而跗骨和跖骨是靠关节联结的,并没有愈合成一体,所以跗跖骨是鸟类的专属。鸟类的身体骨骼本来相对较小,而经愈合后的跗跖骨在其中就显得大了,容易被发现。并且这块骨骼中的血管和神经不很发达,骨化明显,结构比较致密,保留下来的概率较高。所以,在遗址考古发现的古鸟类中,跗跖骨的比例是极其高的。

此外,作为原鸡和家鸡的跗跖骨都有哪些区别呢?最显眼的特征是家鸡的跗跖骨骨骼比较粗大,这得益于驯养后的家鸡大量的生活来源是由人类提供,比较养尊处优,相比野生原鸡缺少了长期户外高难度的林间、岩崖跳跃、飞行,就如同缺少锻炼的现代人一样,身体比较肥大,而肌肉较少。缺少运动的家鸡也同样肌肉减少,直接导致跗跖骨上附着肌肉、韧带和血管的凹槽、血管孔和韧带脊远不及原鸡发达,甚至家鸡跗跖骨的骨骼形态上这些结构呈现得不明显。还有,对于驯养的家鸡,很多还没有成年就被宰杀食用,骨骼的结构发育很不完全,跗跖骨还没有完全愈合,这些特征在我们日常食用烤鸡腿的解剖过程中体现得十分明显。而野生原鸡极少会有未成年个体的骨骼,除非人为或自然原因。

虽然如此,在所有考古动物鉴定的实际操作中有一个通性,就是仅凭少有的骨骼来粗略对比。例如在将发掘出土的鸟类骨骼确定为鸡骨的依据就是:作为祖先的红色原鸡个体要比家鸡小。就因家鸡被人类驯养,会变大变肥。于是将家鸡的骨骼与对应的红色原鸡的骨骼进行比对,然后尺寸稍微加大些,尺寸变化基本在范围内就认为是经过驯化而成的家鸡骨骼。可实际上红色原鸡的个体大小变化范围也很大,没有一个可量化的限度。因此,这样的判断依据所得出的结论常常很不准确,更难以精确到家鸡。此外,因为今天的环颈雉和家鸡的骨骼特征非常相近,如果不留意细微的结构特征,就会把雉鸡类中的环颈雉错认为家鸡。于是,说不定有些还是环颈雉的骨骼被错认,这么来寻根家鸡出现的最早时代肯定会有误。

于是,近年來科学家们通过尝试组建环颈雉、红色原鸡与家鸡的相关DNA数据库,从基因角度进行识别,从而最终完善形成家鸡的一系列鉴定标准。根据研究结果,依据雉类化石的骨骼形态特征来分析,目前认为相对可靠的家鸡证据是来自于商朝晚期的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的鸟类材料;同时,再结合文献记载来推测,最晚在春秋时代的早期就已经出现了家鸡,距今约3300年,这个年代是多方证据作证的结果。安阳殷墟遗址的家鸡骨骼是在1987年发掘的安阳小屯一号灰坑中发现的,出土了1件不完整的鸡的头骨,实属难得。在头骨上枕髁较小、枕骨下窝深而且大、眼神经外支管孔和迷走神经孔相当发育。借助这些细致的骨骼特征和骨骼解剖分析,鸟类学专家才一致鉴定为家鸡。

古鸟类中何时分化出家鸡的祖先雉类

这个问题,解释起来确实难以做到严谨,因为要从几千万年前的鸟类骨骼化石中识别是不是鸡形目,甚至是鸡形目中哪类成员,难度是相当大的。目前只能依靠完好的化石标本用以对比、鉴定。根据对白垩纪鸟类高度分异演化的研究认为:现生鸟类中最早可识别的祖先鸟类出现在白垩纪早期,通过对其习性的判断应该是水生鸟类,如游禽、涉禽类,并且游禽中的鸭子、雁类要多些,为我们所呈现的场景是恐龙曾和鸭子或大雁共处过。而鸡形目鸟类最早出现的资料记载,则是在北美始新世早期的地层中发现的最早的鸡形目鸟类,化石十分精美,保存相当完整,时代距今约5000多万年。在法国、德国距今2500万年前的渐新世地层中,也有鸡形目鸟类的化石材料发现。中国鸡形目鸟类——松林庄古石鸡发现的时代是中新世中期,化石出土地点在江苏泗洪松林庄,只保存了跗跖骨远端的一小部分,是中国鸡形目鸟类的最早时代记录,距今约1300万年。目前仅是根据少有的化石发现来推断鸡形目鸟类出现的最早时代,但是否就是演化成家鸡的原鸡,一时还难以定论。

其后的鸡形目化石材料分布比较广泛,特别是在很多洞穴遗址中较为常见。在遗址灰坑出土的鸟骨中也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这种情形跟人类生活习惯有极大的关系。在我国辽宁、山东、云南、北京等地的遗址中都有鸡形目化石出现和分布。新近纪以来发现的雉类骨骼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时代从中新世一直延续到更新世。综合以上的鉴定结论,可以说演化成为鸡形目的鸟类出现的时代还是比较早,可真正能够确切划定出是原鸡出现的年代却晚了很多,莫非是原鸡的孕育经历过漫长的历史?结合众多的史料推测,古人类早期利用原鸡还仅是为了满足食用之需,直到人类进化到新石器时期,才有可能把捕获食用剩余的原鸡进行驯养,这样就逐渐把野生原鸡驯养成为了家鸡,并开始大量地稳定繁殖后代。家鸡的起源地区既是古人类的生息地,也是原鸡的生存地,因此它们与古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区,经常频繁地接触,终于适应人类的驯养生活。当然,这个过程求证起来也一定很漫长。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关于鸡的人文故事还有很多,如闻鸡起舞、杀鸡吓猴之类。但有关家鸡的起源和演化的问题,却是一时讲不明白也说不透彻的主题。让我们把大家感兴趣的话题都记在心底,继续随着新化石材料的发现和新方法的应用不断地挖掘,等待答案的揭晓。到那时,我们就会更加清楚地明白,围绕在人类身边成群的鸡是如何历经千万年后走到今天的。

猜你喜欢
形目家鸡跖骨
有趣的汉字:鸟
鸡形目鸟类巢址选择研究进展
不同鸟类卵壳元素含量的差异比较
肩上有“神器”,家鸡更健康
东海鲽形目种类组成与资源量评估
德阳市鸥形目鸟类资源多样性研究
家鸡:野鸟到家禽
鸡的视力越来越差都是人类造成的
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解剖与临床应用
跖骨缓慢延长植骨治疗严重跖骨短小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