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促德”的课堂教学

2017-02-25 21:14玄世芳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7年1期
关键词:美育道德美的

玄世芳

中小学校各阶段均开设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但是,调查中我们发现,现代教育的最成功之处在于智育,因为知识是客观存在的,它能以鲜明的体系、无可辩驳的逻辑吸引着教学双方。而近年来,受社会转型的影响,学校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我们都知道,美育是义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学校的素质教育中,美育和德育平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在传统的品德教育中,往往忽视了德育与美育之间的联系;在以往的美育过程中,也往往忽视了德育的参与性,这也是德育工作开展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鲁迅先生曾指出:“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这是因为美育是一种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欣赏,它生动鲜明的造型和富有情趣的色彩非常贴近各阶段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美育还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丰富情感、健全人格等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达到最高的审美境界。毋庸置疑,美育是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美育包含着德育,德育也渗透在艺术教育之中。丰子恺先生曾说:“每天瞻仰这样完美无缺的美术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然形成健全的人格。”美术教育能让学生在无形中得到美的享受,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像和风细雨之于禾苗,润物细声、潜移默化地使之茁壮成长。不仅培养了学生认识美、感受美的能力,也促进了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完全符合德育的最终目的。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需求,也是美育实施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把德育适度地渗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必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是实施“以美促德”的主要渠道

美術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告诉我们:“美的根源不是人的主观感受,而是人的社会实践”。趣味性的美术教学以其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让“德”成为“美”的内涵,使“美”成为“德”的展现。让学生做到知“美”、懂“美”、爱“美”,做道德情操“美”的人。

美术教师应该结合学校的教学常规活动,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地把美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美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中自觉地渗透美育,以美促德,以美陶情。

二、逐步提升师生的审美需求、创新意识和道德情感

美术课堂教学需要艺术创新,教学过程不仅是按教学目标完成教学活动,还要培养学生欣赏美、评鉴美的能力。换句话说,美术的教学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培养他们真挚美好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美术教师应努力挖掘美术课程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将德育内容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知识中,最终实现“以美促德”的教学目标。这正是创新中小学校德育模式、培养中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

三、坚持德育为先,拓宽美术课程中的德育资源

以美促德,比枯燥的品德说教更能打动学生,因为学生不是被动地、生硬地去接受道德教育,而是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教师在备课时,要积极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还要研究确定施教过程中的德育手段;适当地将德育渗透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因此,教师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深入探究,并进行德育渗透的美术教学实践。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德育“知易行难”的特点,要以身作则,展示师德美。就如同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借鉴无数名家学者的理论和实践,我认为,“以美促德”是中小学校美育和德育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最佳选择。■

(作者单位:河南台前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美育道德美的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美的校 美的人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