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浙江“机器换人”经验 推进武汉农机转型升级
——参加浙江大学武汉现代农业专题培训学习感悟

2017-02-26 02:50武汉市农委农机化管理办公室王强
湖北农机化 2017年4期
关键词:机器换人换人农机化

武汉市农委农机化管理办公室 王强

借鉴浙江“机器换人”经验 推进武汉农机转型升级
——参加浙江大学武汉现代农业专题培训学习感悟

武汉市农委农机化管理办公室 王强

浙江近年来推行的农业“机器换人”工程,通过以农机装备更新为载体的技术创新、农艺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显著降低用工成本,成为浙江农业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新动能。借鉴浙江经验,结合武汉市实际,谈谈推进武汉农机转型升级的一点感悟和思考。

1 培训学习概况

此次培训在素有“东方剑桥”美誉的浙江大学干部培训基地举行。来自浙江大学的专家学者,浙江省、杭州市农业部门的领导干部现身说法,为学员准备了一席聚焦当前三农工作热点问题的饕餮盛宴。课程内容既有理论热点解析,如农业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统筹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等;也有实践经验传授,如浙江美丽乡村样本、农业融资渠道创新、农产品品牌营销与建设、都市农业发展路径、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浙江精准扶贫理念与实践等;还有现场考察体验,如桐庐美丽乡村建设考察、义乌青年刘农村电商发展考察、传化集团绿科秀生态农业参观体验等;涵盖了当前农业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各个方面。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讲授、参观考察、讨论分享等,让眼界在体验中拓展,思想在碰撞中升华,每一个人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2 浙江“机器换人”经验

近年来,浙江省为适应经济新常态从供给侧发力,不断深化“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和“名企、名品、名家”的“四换三名”工程,有效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拓展了经济发展的新空间。而在农业领域开展的“机器换人”工程,通过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加强先进适用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不断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机械化、设施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为浙江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1 注重顶层设计

浙江把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工程上升到全省经济转型发展战略高度,加强顶层制度设计。2016年2月起先后印发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意见》《农业“机器换人”推进行动计划(2016-2018年)》《关于组织实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的通知》和《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示范乡镇(园区)、示范基地建设规范》,作为全省一项系统工程,提出了政策促进、科技促进、服务促进、管理促进、改革促进、队伍促进等6大举措,截至目前已创建15个示范县、118个示范乡镇(园区)、321个示范基地。各地市则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从主导产业全程机械化、经营主体、金融税收、社会化服务体系、行业管理等方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2.2 推动科技创新

浙江从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加强科研开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3方面打出组合拳,着力解决机器换人“有机可换”的问题。通过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以企业为主导的农机装备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在税收优惠、科技项目等政策上重点向创新主体和农机科研项目倾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探索建立了农机装备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交易制度,出台了农机装备研发首台(套)奖励政策,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3 加快推广应用

浙江通过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完善农机农艺融合机制、改善农机作业条件3个方面下功夫,着力加快先进适用机具推广应用。其一是出台地方配套政策,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和试验紧缺急需的农机产品,普及应用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加强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力度;其二是建立健全农机和农艺科技协作攻关机制,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加强农机农艺技术集成研究,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机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其三是统一规划机耕道路、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有序引导推行统一品种和种植模式,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三管齐下,从机具、技术和基础设施3个方面有效加快了先进适用农机的推广应用水平。

2.4 提升服务水平

浙江将培育农机经营主体、创新农机服务机制、培育农机高技能人才作为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的3个抓手常抓不懈。农机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浙江把培育壮大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农机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核心工作,多部门联动,多方位推进,建成了一批集农机作业、销售、维修、培训等多功能的综合服务中心,发展了一批股份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服务机制是农机经营主体持续发展壮大的动力,浙江探索发展的合同订单作业的稳定服务模式,农机租赁中介服务的社企共建模式,农机服务信息网上对接的“互联网+农机”服务模式,政府购买农机服务模式等为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创造了良好市场环境。高技能人才是农机化发展的根本支撑,浙江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定向培养计划、高等院校共建委培计划,加快培育了一批农机经营管理、驾驶操作、维修保养等高技能人才,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保障了机器换人“有人会换”的问题。

2.5 加强政策保障

浙江从组织领导、财政支持、收费优惠、金融服务、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保障“机器换人”工作顺利推进,确保机器换人“有钱来换”的问题。各地市把“机器换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手,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完善农机行业管理和服务制度。一手加强财政支持。省财政统筹各类资金渠道,出台省级农机新产品补贴政策,积极支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建设,农机新产品购置和引进示范,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平安农机、农机管理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农机科技创新、机械化作业服务等,同时各地也配套出台相关财政扶持政策进行累加支持。贯彻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明确对农机经营企业减免相应税费,支持农机企业发展壮大;一手优化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农机行业投入和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因地制宜推行农机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综合保险、融资租赁等业务,推进农机政策性保险工作。

3 思考和建议

3.1 武汉市农机化现状和问题

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武汉市目前农机总动力达到294万kW,农机总量达46万余台(套),设施大棚面积超过10万亩(1hm2=15亩),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49家,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67.1%。从国际农机化发展阶段来看,武汉市已进入农机化发展的中级阶段,并逐步向高级阶段突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业生产已全面进入农机作业为主的新阶段,农机化渗入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融入农业产业链条的广泛领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农机化提出了新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制造业技术和农业技术创新,以及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农村深化改革,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对农机化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3.1.1 农机发展结构矛盾

从装备结构上看,武汉市农机装备总量趋于饱和但结构失衡,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机具少,低品质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成为制约农机化发展的“痛点”;从发展水平上看,在作物及区域上不平衡问题也较突出。全市水稻、油菜、小麦等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28%,但蔬菜类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发展仍较慢;汉南、东西湖、蔡甸等平原地区农机化发展水平较高,黄陂、新洲、江夏等部分丘陵的山区农机化发展水平较低。

3.1.2 农机有效供给不足

从装备上看,适应武汉市生产需求蔬菜生产机械化、主导作物全程机械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粮食烘干、高效植保的绿色、高效、先进、高端农机具供应明显不足;从技术上看,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标准化种植模式和配套农艺技术尚未形成,能适应设施农业多样化的栽培模式和品种的农机技术供给不足;从政策支持看,国家层面的农机化支持政策已明显不能满足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蔬菜生产机械化、设施装备智能化、绿色高效机械化、设施农业装备等方面政策供给严重不足;从人才保障看,目前全市9.6万农机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基层农机管理与技术人员流失严重,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机经营人才严重不足。

3.1.3 农机农艺融合不深

农机农艺融合的通道仍未有效打通,农机与农艺的联合研发机制尚不完善。虽然此轮机构改革之后,各区农机、农业部门合并组建农委,但农机农艺各自为政、单一施策的现象依然存在。一方面一些作物品种培育、耕作制度、栽植方式不适应农机作业的要求;另一方面一些农机产品研发又不适应农艺要求。良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体系尚未形成。

3.1.4 农机服务水平不高

农机经营主体普遍不强不大,农机服务行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机制不灵活、服务质量与效益不高。武汉市149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普遍较小,多半属于松散型,经营管理人才不足,基础设施设备配备不全,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分散经营单一作业成本偏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3.2 有关建议

3.2.1 注重统筹规划

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将其纳入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规划布局。积极对接武汉正在实施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互联网+农业”“美丽乡村计划”“精准扶贫”工程,统筹规划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支持农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鼓励绿色高效农机生产技术,实施全面全程机械化工程。

3.2.2 实施创新驱动

积极搭建农机供需信息对接平台,瞄准武汉市农业生产急需农民急用的复式作业、蔬菜生产、秸秆还田与精准作业等先进适用机具,引导资本、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机装备制造产业集聚,促进农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支持农机化技术创新由大田作物向农业全领域拓展,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全面提升农机装备和科技的有效供给能力。

3.2.3 优化政策支持

创新和优化政策支持,找准武汉市农机化发展瓶颈和痛点,积极争取财政、税务、国土、科技、金融、公安交管等部门联动,从支持农机装备科研创新、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减免农机企业税费、保障农业设施用地、引进示范先进技术、强化新机具应用推广、完善农机保险、优化农机企业融资等各方面系统施策,精准发力,协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3.2.4 完善体系建设

完善农机社会化体系建设,加强机耕路、机库棚、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健全基层农机管理、推广、安全监理机构建设,支持引导农机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创新机制做大做强,强化互联网信息技术、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应用,加强智慧农机和物联网发展,完善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

3.2.5 加强人才培养

创新农机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实施农机人才“三个一批”工程。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轮训培养一批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委托高校定向培养发展一批新型农机经营人才,通过“市民下乡”“万众创业”等政策鼓励吸引一批返乡青年、大学生开展农机创业,为农机化可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

总之,随着农机化发展环境和形势的深刻变化,农机化工作对象、内容、领域等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武汉市农机部门必须以变应变、顺势而为,主动打破思维定式、路径依赖和工作惯性,适应发展新形势,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更加注重规划引导、更加注重政策引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优化服务,坚持从供需两端发力,加快推进武汉市农机化发展转型升级,培育农机发展新动能,发挥农机化在稳产能调结构、降成本增效益、添绿色可持续以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的重要作用。

2017-06-28)

猜你喜欢
机器换人换人农机化
梅钢公司“机械化换人 自动化减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中国制造业基于成本控制的“机器换人”问题研究
新华网:杭州未来5年推3000个“机器换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