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认知中操作活动的作用

2017-02-26 04:58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中镇中心幼儿园阳光分园沈丽萍
数学大世界 2017年1期
关键词:小圆点花瓣游戏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中镇中心幼儿园阳光分园 沈丽萍

幼儿数学认知中操作活动的作用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中镇中心幼儿园阳光分园 沈丽萍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婴儿从牙牙学语时起,家庭教育中就开始渗透着数学认知活动,如根据实物教幼儿学习计数:1、2、3……可见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也说明数学来自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活动生活化、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的、生动的、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幼儿在操作性活动中感受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操作是幼儿借助手、脚等多种感官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符合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论述:“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自主、独立、愉快地探索数学运算的规律,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

一、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是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说明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材料的选择时还要注意所选材料的操作性、趣味性,努力做到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物或廉价的实物,因地制宜地将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当作数学材料。小冰棍、纽扣、吸管、瓶盖、积木、花片、图形卡、指偶等材料,只要干净、安全都可利用,同时我们还增设了“百宝箱”,提供其他废旧材料供幼儿选择,这些幼儿熟悉和喜欢的操作材料提高了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增加了幼儿操作的持久性和创造性,大大满足了幼儿探索与创造的需要。在操作活动中加上游戏情节,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使幼儿的各个感官都能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反复操作而不感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学习数的形成,需要幼儿反复进行添上1个、去掉1个的练习。设计操作材料为一朵梅花,每朵梅花瓣上都画有一个小圆点,让幼儿用它玩“开花”游戏:先把每个花瓣向花蕊折成合拢样。幼儿在操作时首先看见花蕊的1个小圆点,每打开1片花瓣,就增加一个小圆点,1个圆点添上1个圆点是2个圆点……依次打开。花开完再收花瓣,每次收拢一个花瓣,就是去掉1个小圆点,即6个去掉1个是5个……由于操作简单的游戏情节,幼儿多次“开花”、“收花”兴趣不减,达到了反复练习、体验形成简单规律的目的。

二、发挥自主性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

改指令为设疑,引发幼儿自主探索。幼儿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需要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方法,还需要有正确的导向。教师在幼儿操作时不能只用指令性指导,也不能“随意放羊”,需要通过对材料的美化、适当的设疑、引疑,既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又对幼儿操作目的有积极的引导,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很好地发挥主动性。如:学习4的组成时,提供给幼儿4片双色花片(花片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白色)和一张印有花朵图案可让幼儿涂色的纸。请幼儿玩“撒花片”游戏,每撒一次就根据花片停住后颜色分布的数量在纸上涂色。只要落下的花片颜色分布的数量与前几次不同,就可依次画在纸上。这样每次撒后,幼儿就要比较对照,做出是否要涂色的判断。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还会发现一些问题,如:4片花片撒出去,出现了都是同一种颜色的情况,应该怎么办?有的孩子会发现涂了三次后再要涂的话,总是与其中的一组情况一样,从而产生疑问,这样有利于幼儿独立性、自主性的充分发挥。

三、在互动中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运用互动方式,让两人共享一份操作材料,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幼儿搭配,轮流操作,共同记录。如9的组成,幼儿每两人一份吸管(共9根),把9根吸管分给两人有几种分法?两人轮流操作,一起记录,两人互相检查,互相纠正,有问题协商解决或共同质疑。能力弱的还可得到能力强的幼儿的指导和鼓励,面对小伙伴,能力弱的幼儿没了思想压力,不再有是否对错的顾虑,“玩”的大胆、积极。这样使幼儿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及时引导、评价,与幼儿进行互动也十分重要。激励性的语言与动作往往能激发幼儿持续、愉快的探究,能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如对幼儿的点头、微笑、夸奖,会使幼儿产生喜悦、愉快的心情而更积极地参与活动,会感到“我能行”并产生自信心。对于比较被动,思维能力弱,反应慢的幼儿,应尽量寻找他们的长处,多表扬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愉快,产生学习的愿望。

四、运用针对性使幼儿乐于动手

一般来说,操作活动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但3~6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接收能力不同,年龄越小,差异越大,因此,小班幼儿操作活动以个别为主。可提供一些用于比较多少、分类等联系生活实际的简单材料供幼儿操作。中班在个别操作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合作,如两人轮流抽卡片,按卡片上的数字到箱中摸出相应数量的实物或者是摸出比数字多1少1的食物。大班幼儿则可以用多种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个别活动、两人或多人的小组活动。如幼儿在学习“二等分”时,在幼儿理解“二等分”的含义后,可以为每位幼儿提供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种的几何图形,请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几何图形“二等分”的实践操作活动,比比看,谁“二等分”分得最好,方法最多。操作一段时间后,有的幼儿已完成了三种几何图形的“二等分”,但对正方形、长方形的“二等分”只有一种方法。这时我就提醒幼儿,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二等分”的方法,比比看谁的方法多。在这富有趣味性的游戏中,他们还会进行反复多次的操作,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一直比较高。

在游戏中进行操作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操作活动学习数学,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观察力、判断推理等能力。

猜你喜欢
小圆点花瓣游戏
小圆点
花瓣报
巧遇铅笔博士
数独游戏
月光花瓣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数字连连看
阅读花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