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尔库塞的文化批判理论看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

2017-02-26 09:54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大众文化民众

杨 连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从马尔库塞的文化批判理论看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

杨 连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马尔库塞的文化批判理论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并逐渐形成的。他对资本主义文化所作的批判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面对当前我国文化中出现的缺乏创新、缺乏批判意识、商业化、娱乐化和“三俗”现象等问题,需借鉴马尔库塞的文化批判理论,结合我国的现实实际,推动我国文化更加健康、合理地发展。

马尔库塞;文化批判;文化建设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社会批判理论,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方式等多领域。其中,他对资本主义文化所作的批判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1]。当前,面对我国未来文化的发展问题,我们还需不断创新,也需要作出很多艰难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马尔库塞的文化批判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马尔库塞的文化批判理论

赫伯特·马尔库塞文化批判的对象是大众文化。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与高层文化相对的是大众文化。高层文化是一种理性的认识力量,它表达民众对于既定社会秩序的拒绝和驳斥。然而,技术的进步逐步消融了高层文化的批判性和敌对性,文化被全部纳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消费中,形成了单向度的大众文化[2]。

在马尔库塞的文化批判中,指明了大众传媒的作用。他认为高级文化堕落为大众文化主要是通过文化商品化和日常生活化等方式实现的,这自然离不开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在发达工业社会,文化被大规模地生产和消费,大众传媒作为传播的工具,起着销售、安慰或激励的作用。在日常文化多种方式的消费中,人们的思想被麻痹、个性丧失,沦为单向度的人。科技的发展反过来统治了人,使得人们被迫去接受大众文化[3]。

马尔库塞指出,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人的自由主要是指人的物质性的满足,而在发达工业社会,人的自由指人精神层面的解放。他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精神需要产生了真实的需要和虚假的需要。虚假的需要是社会文化的消极作用,即以广告、购物指南等形式向大众灌输消费意识造成的,人的精神需要并不是自由的,并且,这种虚假需要不容易被个体发觉。

综上,马尔库塞的文化批判理论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对于文化单一性、科技反过来统治人的现象等一系列问题的分析,对于我们分析我国当前文化存在的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2 当前我国文化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公众缺乏应有的批判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一种“宽容”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进步。然而,另一方面,在这种宽容中,争论消失了。例如婚前性行为的问题。有人在BBS上发帖子说反对,又有人跟着说支持。接着,宽容者出现了,他说,这是个人选择的不同,纯粹私人的东西,没有什么对与错。于是BBS归于平静了,不再有人加入讨论。话没说错,而且非常有理,但原本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爱与性、灵与肉的关系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争论。在“宽容先生”的调解下,对于真理的追求就这样止步了。真正的宽容不仅仅是包容,应有对个人权利的尊重,而非在信念上的无条件的接纳。大众文化的包容表现为大众意识层次上的各种矛盾未成熟的调和,其后果必然是肤浅的包容取代深刻的论辩,真理的迷失。

2.2 大众文化的过度商业化、娱乐化

中国的大众文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生成的,自从产生以后,便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关注和争论。不难看出,现在的大众文化早已披上了商业化的外衣,生产出来的作品更多地投身了流水线,具有千篇一律的单一性。人们在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时,更多考虑经济效益,考虑是否能带来更多收益,而不是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当前的文化领域,大众媒体中的娱乐文化迅速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娱乐。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民众也越来越缺乏批判意识和忧患意识[4]。同时,随着网络的发展,高层文化也在网络中同现实统一起来,曾经的高层文化逐渐消解。

2.3 大众文化价值观存在“三俗”现象

大众文化的“三俗”现象指的是在大众社会生活中传播庸俗、低俗、媚俗内容的文化现象。“三俗”文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不少人追捧这种文化。大众文化中的“三俗”既不是文化创新,也不是为了繁荣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它己经冲破了人类的道德底线,在价值中迷失自己。

3 从文化批判理论看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对策

3.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我国的文化建设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文化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我国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要把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引领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宣传和舆论监督中[5]。同时,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宣传,用主流价值观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3.2 坚持文化领域的创新

与他国相比,我国文化产品的创新性有着巨大差距。若想我国本土文化能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就需要树立我国的文化品牌。因此,文化工作者也需要加强文化创造力,从大众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本民族的特色,打造我们本国的文化品牌,努力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扩大我国在文化领域的竞争力。

3.3 文化建设应多重视社会效益

艺术工作者在文化建设中,除了追求经济效益,更应该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当前,各种网络小说充斥着读者的生活,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却非常少。在电视剧和电影领域也是如此。当前,在文化产品的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文化产品的质量[6]。每一位文化工作者都需要具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将我们的文明、我们的主流价值观传递出去。

3.4 培养民众的独立思考意识

大众文化主要是面对普通百姓的,因此,在建设大众文化的过程中,要培养民众的理性和科学的精神,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努力使他们能在纷繁复杂的文化产品中区分精华和糟粕,形成自己的文化判断力,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政府、学校、社会、家庭一起配合,加大对民众理性思考方式的教育,引导民众形成理性、科学的批判意识,培养他们在舆论中的独立思考能力[7]。

3.5 加强对信息传媒的监管力度

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播的快速化、内容的多样化,使得网络成为民众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现实中,在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在网络上出现了很多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观点。这需要我们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建立网络监测和防卫系统。从民众自身来讲,需要注重培养对不良信息的鉴别力、免疫力。同时,加强对影视、报刊等传媒的监管力度,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1] [美]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李小兵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

[2] [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3] 邹广文,常晋芳.当代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J].学海,2001(5):72.

[4] 杨冬梅.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12):29-32.

[5] 韩红艳.文化:物质与精神统一的新生活[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3(12):49-52.

[6] 魏艳芳、姚燕.马尔库塞大众文化批判的多重维度[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6):91-93.

[7] 蒯正明.马尔库塞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与超越[J].教学与研究,2015(5):105-112.

(编辑:刘彩霞)

On the Current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cuse's Theory of Cultural Criticism

YANG Lian

(School of Marxism, Dali University, Dali 671003, China)

Marcuse's theory of cultural criticism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deep analysis of the capitalist society. He has a unique theoretical value for the criticism of capitalist culture. In face of the current Chinese culture appeared in the lack of innovation, lack of critical consciousness, commercial, entertainment and "vulgar" phenomenon and so on, to learn from Marcuse's theory of cultural criticism, combined with China's reality, can promote our culture more healthy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Herbert Marcuse; cultural criticism; cultural construction

2017-03-13

杨 连(1990—),女,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G124

A

2095-8978(2017)02-0018-02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大众文化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马尔库塞对新人本主义伦理学的贡献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从德国表演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