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治疗护理进展

2017-02-26 14:09张艳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淋巴上肢水肿

张艳芳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治疗护理进展

张艳芳

本文对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淋巴水肿从发病理论、临床、预防、康复、护理诸方面进行了全面述评,指出近10年来所取得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的进展,特别是在护理治疗中采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心理辅导的综合护理的优势,并发现传统中医治疗在解除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应加以推广。

乳腺癌,淋巴水肿,治疗进展

乳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每年发病率约35~44/10万人,而且发病率不断上升,乳腺癌首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为改良根治术,其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的患者,大约有25%左右会发生淋巴水肿[1],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主要与手术方式和术后放疗等治疗因素有关[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负面影响。

1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早期不易觉察

乳腺癌容易通过淋巴循环进行转移,乳腺癌手术无论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或前哨淋巴结活检术都不可避免破坏腋窝淋巴组织,引起淋巴循环障碍,淋巴水肿便是淋巴液在皮下脂肪组织的空隙中堆积,随着异常组织蛋白增加逐渐形成水肿、慢性炎症和纤维化。淋巴水肿发展可分3个的阶段。最初阶段以手臂手指麻木为主,这些症状常常是可逆的,通常在这个阶段因为臂围没有明显增粗,也没有明显沉重感及凹陷性水肿的迹象,使很多患者有所忽略。随着进一步发展,手臂逐渐增粗,皮肤出现了纤维化,这便发展到了第二阶段,而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淋巴水肿常常是不可逆转的了,只能通过治疗有所缓解;再进一步之后,到了最严重的阶段,这时候软骨常发生硬化、皮肤角化,同时手臂肿胀疼痛、感觉异常、沉重感、活动受限、反复感染等临床症状也明显增加。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是在身体上因为疼痛不适及活动障碍带来的痛苦,同时因为肿胀的上肢也常常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阴影[3-4]。

2 物理治疗为常用治疗手段

临床上针对淋巴水肿常采用物理治疗手段,如空气压力驱动波治疗、手法按摩、功能锻炼等,目的是通过增加手臂活动及压力,促进淋巴液循环,淤积在皮下组织的淋巴液回流,回收至淋巴循环或血液循环。颜巍等[5]通过对比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手法按摩、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等多种不同的护理方案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康复情况,发现联合应用这4种方式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发生淋巴水肿的患者,病情发展程度明显较轻,证明了联合使用多种护理干预方式,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强万敏等[6]通过微波理疗配合空气波压力泵及系统功能锻炼的复合理疗方法观察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无论是患肢周径、肩关节外展程度,还是生活质量方面,微波复合理疗对预防和减少淋巴水肿的发生更加有效。贾葵等[7]通过使用自制梯形软枕针对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发生水肿者的持续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可使水肿程度和疼痛程度减轻,患者感觉舒适。物理治疗适用于乳腺癌术后的康复阶段,不仅可以预防,还能治疗淋巴水肿,并对各个阶段都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护理操作简单易行,对患者无严重毒副反应,仪器成本较低,可以应用于常规乳腺癌术后的康复治疗。

3 临床无明显特效药物

针对淋巴水肿,目前无明显特效药物,西药常采用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生物免疫调节剂等治疗药物。刘大海等[8]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长春西汀等,并根据病情予利尿药、抗炎药及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配合气压驱动治疗。治疗前两组患肢臂围总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患肢臂围总和差异显著(P<0.05)。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但同时具有一定副作用,其中有14例患者出现感冒样综合征,19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蒋孜明[9]使用复方地奥司明联合β-七叶皂苷钠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对照组为单纯物理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潘荟丞等[10]使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微波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的患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是发现淋巴水肿才前来就诊,常常是疾病发展到了较严重阶段,在药物治疗方面,无明显特效药物,西药中应用生物免疫调节剂等药物,临床上用干扰素治疗纤维化方面有一定作用,这也是淋巴水肿发病缓解中的重要一环,但因其有多种生物活性,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副作用。复方地奥司明和β-七叶皂苷钠在药理作用上都是通过改善微循环状态,修复淋巴循环,促进淋巴液回流等作用来改善淋巴水肿。患者一旦发生淋巴水肿,各种临床治疗方式都比较棘手,治疗效果常不理想,因此,重点在于预防其发生[11]。

4 中医传统治疗方式应用推广

中医传统治疗简、便、廉、效的特点为更多患者所接受,针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传统治疗方案越来越多。曾玉丹[12]使用中药煎汤外洗联合艾灸疗法治疗淋巴水肿,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钟少文等[13]运用四子散外敷配合物理治疗为治疗方式,发现不仅可以缓解淋巴水肿肿胀程度,同时也能减少患肢疼痛时间。黄海涛等[14]针对淋巴水肿采取艾灸疗法,以局部取穴为主,辨证施针,配合远端选穴,并加艾条悬灸。取穴主要有阿是穴、合谷、肩骼、外关、臂蠕、水分、曲池、肩骼、列缺、肩贞、肩井、阴陵泉。治疗前后对比,患肢臂围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佳佳等[15]根据体表淋巴系统分布和淋巴回流途径而使用手法做轻柔的按压和按摩,使患者水肿明显减轻,同时远期效果同样明显。谭璇妮[16]在手法淋巴引流的基础上配合腧穴按压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于轻度水肿组和中度水肿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较好(P<0.05)。

中医认为,上肢淋巴水肿是由于乳腺癌术后气血两虚,经络运行不畅,水液不循脉络运行,渗出脉外而发为水肿,气血两虚与经脉不畅是淋巴水肿发生的重要机理,中医各种传统治疗能补益气血,舒经通络,促进淋巴液流动,从而预防和治疗上肢淋巴水肿,临床上应用简便有效,为患者所青睐,值得临床推广。

5 心理辅导不能忽视

乳腺癌术后乳房的缺如对女性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伤害,而淋巴水肿导致患肢肿胀,活动障碍,更是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叶克敏等[17]采用健康信念模式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干预,即除了对乳腺癌患者的常规健康宣教,加上更多针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多种健康教育方法,包括手术前后的宣教、书籍手册的印刷、视频资料整理、术后团体的功能锻炼、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及术后电话随访等,结果显示在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方面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 小 结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康复治疗中的难点,目前无明确的护理治疗方案,目前在临床中有很多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经过了循证医学的证明,针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强调早期、长期、综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18],即采用早期预防,长期康复锻炼,物理、药物、心理等多种复合护理方案联合应用[19],才能取得一定效果。淋巴水肿是一慢性过程,没有一种非手术或手术治疗能完全恢复受累肢体,因此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是必然选择[20]。在综合治疗方案中,中医药治疗效果可靠,性价比较高,患者乐于接受,在术后康复过程中,可以解除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1] Mortimer PS,Bates DO,Brassington HD,et al.The prevalence of arm edema following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J].OJM,1996,89(5):377-380.

[2] 王 玲,李惠萍,王本忠.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19(13):1036-1040.

[3] Ahmed RL,Prizment A,Lazovich D,et al.Lymphedema and quality of life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the Iowa Women’s Health Study[J].J Clin Oncol,2008,26(35):5689-5696.

[4] 赵 赛,孟繁洁.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测量和评估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6):558-561.

[5] 颜 巍,刘晓舟,周 岩,等.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应用价值[J].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09-211.

[6] 强万敏,王 盈,唐 磊,等.微波复合理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干预效果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6,51(5):534-538.

[7] 贾 葵,陆云飞,陆利生,等.自制软枕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观察[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27-329.

[8] 刘大海,杜建时,韩冬梅,等.干扰素在老年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综合治疗中的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610-611.

[9] 蒋孜明.复方地奥司明联合β-七叶皂苷钠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4):341-342.

[10]潘荟丞,郑 进,陈荣花,等.丹红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8):1919-1920.

[11]王丽杰.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和治疗现状[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0,17(3):277-279.

[12]曾玉丹.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中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2):183-185.

[13]钟少文,方 琛,孙 杨,等.四子散外敷配合物理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J]. 世界中医药,2013,8(8):929-931.

[14]黄海涛,魏志平,胡 哲,等.针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疗效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59.

[15]陈佳佳,汪 立,于子优,等.手法淋巴引流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5,11(5):310-312.

[16]谭璇妮,陈显春,王明浩,等.手法淋巴引流与腧穴按压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J].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5,9(5):342-343.

[17]叶克敏,段艳芹.健康信念模式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干预效果的研究[J]. 临床护理杂志,2011,10(6):9-11.

[18]张保宁.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预防措施及治疗原则[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7):723-727.

[19]严 梅,蒋 妮,王雪芹,等.复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治疗效果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09-1112.

[20]王维志,桂明亮,董洪荣,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8):576-577.

(本文编辑 刘学英)

Nursing progress of lymphedema treatment after breast cancer

ZHANG Yan-fang

(Guili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ilin 541002)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the common complication lymph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 from onset theory, clinical research, prognosis, rehabilitation and nursing, and indicated the progress made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n recent 10 years, especially the advantages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of physiotherapy, drug therapy and psychological guidance, and fou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in relieving the patients’ pain and improving their survival quality, so as to promote it in clinical nursing.

Breast cancer;Lymphedema, Treatment advances

541002 桂林市 桂林市中医医院乳腺科

张艳芳: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6-10-23)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5.007

猜你喜欢
淋巴上肢水肿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孕晚期胎儿水肿宫内干预及预后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