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2017-02-27 04:08赵新华安钢职工总医院儿科河南安阳455000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生期总医院病毒感染

赵新华(安钢职工总医院 儿科 河南 安阳 455000)

新生儿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赵新华
(安钢职工总医院 儿科 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安钢职工总医院收治的45例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免疫治疗及抗巨细胞病毒治疗,观察患儿血常规、肝功能及肺纹理情况。结果 在45例患儿中,有16例(35.6%)白细胞降低,26例(57.8%)血红蛋白降低,21例(46.7%)血小板减少,17例(37.8%)白蛋白降低,14例(31.1%)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7例(82.2%)直接胆红素升高,40例(88.9%)总胆红素升高,25例(55.6%)碱性磷酸酶降低,15例(33.3%)双肺纹理增粗。结论 新生儿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极易误诊,一旦发现新生儿血小板减少、肝脏肿大或贫血,应及早进行确诊和治疗,及时排除其他疾病,以采取最适宜的方案,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新生儿;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因一种疱疹病毒群巨细胞病毒(CMV)引起的感染,由先天性感染及后天性感染之分,感染后其临床表现及转归与患儿自身的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如患儿免疫系统正常,则可表现为隐性感染,部分可表现为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患儿有免疫功能缺陷者,可在感染巨细胞病毒后可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脏器受累,其临床症状不明显,常与其他疾病混淆,出现误诊,危及患儿的身体健康[1]。因此,病原学检查就成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有效确诊方法,一旦确诊后则可对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进行有效的治疗,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本研究以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4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治疗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安钢职工总医院收治的45例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19例;娩出方式:自然分娩31例,剖宫产14例;妊娠月份:足月29例,早产16例;临床症状:大便呈白色15例,尿液呈黄色18例,肝脏肿大11例,呼吸急促8例、咳嗽21例,黄疸消退延迟7例。

1.2 诊断标准 巨细胞病毒诊断标准:患儿母体孕期巨细胞病毒(CMV)IgM抗体阳性,或乳汁巨细胞病毒基因定量(CMV-PCR)阳性;患儿病原学诊断采用核酸扩增技术,检测血中CMV-PCR至少为1×103拷贝/ml或血清中CMV-IgM抗体阳性[2]。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免疫治疗及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在进行免疫治疗时,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①高效价免疫血清;②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400 mg/d,3~5 d为1疗程,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抗巨细胞病毒采用的是无环鸟苷,5~10 mg/kg,每8 h进行1次,6~14 d为1疗程,不可超过14 d,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1.4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儿的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肝功能(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及肺纹理情况。

2 结果

在45例患儿中,有16例(35.6%)白细胞降低,26例(57.8%)血红蛋白降低,21例(46.7%)血小板减少,17例(37.8%)白蛋白降低,14例(31.1%)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7例(82.2%)直接胆红素升高,40例(88.9%)总胆红素升高,25例(55.6%)碱性磷酸酶降低,15例(33.3%)双肺纹理增粗。

3 讨论

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群,多数巨细胞病毒感染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极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影响疾病的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分布十分广泛,在我国,有95%以上的人群感染巨细胞病毒,且无明显症状,在某个时间,一定的条件下,巨细胞病毒可被激活,从而侵袭单个或多个器官或系统,造成严重的后果,其侵袭范围多发生于淋巴细胞、肝、肾、乳腺及其他腺体,可自尿液、乳汁、汗液、血液、唾液及子宫分泌物、精液中排除病毒,其感染途径多为生殖道、口腔、胎盘及血液等途径[3-4]。

新生儿在娩出后,其血液中会有少量的母体血液,极有可能出现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在新生儿娩出后采集新生儿血液或脐带血进行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巨细胞病毒感染[5]。巨细胞病毒感染依据其感染时间分为先天性感染和后天性感染,后天性感染可分为围生期感染及生后感染。先天性感染是因新生儿母亲为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新生儿在出生2周内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宫内感染);围生期感染是因新生儿母亲为巨细胞病毒感染者,在出生后2周内未发现巨细胞病毒感染,第3~12周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感染(经产道或母乳途径);生后感染即为获得性感染,是由于新生儿在出生后12周内未发现巨细胞病毒感染,在12周后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感染。

本研究中45例新生儿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为大便呈白色、尿液呈黄色、肝脏肿大、呼吸急促、咳嗽、黄疸消退延迟,患儿之间的临床症状无明确相关性,表明新生儿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会导致多种器官病变,引发多种临床表现。有文献指出,新生儿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极易出现漏诊的发生,如在新生儿中一旦出现血小板降低、肝脏肿大或贫血等临床表现,则需考虑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发生,及早明确诊断,以采取较好的治疗效果。因巨细胞病毒感染在临床中无明显的特异性,因此一旦出现疑似临床表现后,则需进行病原学检查,以便能够早期确诊巨细胞病毒感染。

综上所述,新生儿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极易误诊,一旦发现新生儿血小板减少、肝脏肿大或贫血,应及早进行确诊和治疗,及时排除其他疾病,以采取最适宜的方案,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1] 刘逦玮.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5年临床总结[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18(2):99.

[2] 王丽.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监测与预后评估[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2,39(3):237.

[3] 方峰.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及疾病的诊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1):6.

[4] 徐永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婴幼儿肝损害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6):62.

[5] 金艳.人巨细胞病毒先天性感染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3):282.

R 722.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6.073

2016-12-26)

猜你喜欢
生期总医院病毒感染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医科大学总医院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高龄初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围生期母婴并发症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独生女围生期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