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问题研究

2017-02-27 22:10董京陵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31期
关键词:问题

董京陵

摘 要 如今社会发展日渐趋向信息化,随之而来给各行各业也带来了许多的影响,特别是在教育方面留下来深远的变革。中专院校是全国高校的组成部分之一,也具有构建融合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桥梁,为国家带来更多科技型,技术型人才,中专院校生源较多、校区多和管理事务繁杂等突出特点,其学生管理工作正经受着来自信息化的强烈冲击。所以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中专院校实现人才培养和促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对中专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专院校 学生信息化 问题

1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导致信息资源无法共享

(1)数据存储量有限,信息资源共享安全性不高:现有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一般是将数据都存储在不同的大型服务器里,服务器的维护并不是由专业的团队来进行维护,因此只要哪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或是被病毒入侵,很有可能造成数据的流失,工作的进度也会受到影响。如果要恢复数据的使用,在时间上和程序上很难控制。

(2)校内现有管理系统对数据垄断,信息资源无法对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比如学生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与离校服务系统、毕业实践服务系统“各自为营”,信息不能对接的情况。原因是两个系统分别服务于不同的职能部门,他们在开发之初,就是因为某项独立的功能而设计的,只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工作的需要,解决当下问题,没有充分考虑信息协调共融,结果出现了两个系统都需要学生反复注册个人实名信息,学生在需要使用时要两个系统界面反复来回切换的局面。

(3)硬件设备建设和软件开发缺少统筹规化,信息数据难互通,利用率低。第一,在系统建设初期没有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系统的发展和升级的应用,这导致了同一产品的不同版本不能兼容原有数据,很难实现学生管理信息数据通用与共享。第二,硬件设备折损率高。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快而信息化建设的周期比较长,很多现有设备在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利用之时,其使用价值已消耗殆尽,这是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力量的巨大浪费,从这方面来看,对于中专院校来说,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俨然就是一个吞噬资金无底洞。

(4)教学、管理自动化受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出发点本应该是为师生提供弹性服务,即对学生实施人性化的服务,提供可学习的资源,向管理者提供管理需要的一切数据资源,实现协同管理的目标,结果由于现有软件对硬件设备在空间上的限制,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一件摆设。

以上现实问题的出现,充分说明学校目前迫切需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尝试建立一种能实现资源共享,数据互通,利用率高,运维成本低,安全性能良好,突破地域空间限制的、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2高端网络信息技术的缺乏,导致信息数据资源利用率低下

(1)缺乏专业技术支撑,导致数据资源利用率低下。以学生课程成绩分析系统为例,学生课程成绩管理是教务系统学生数据积累最集中的板块。学生的课程成绩一般由课堂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考勤和平时测验几个因素组成,各系部教学管理人员具有独立录入学生数据和管理的权限,录入后也可随时更改。由于全院学生数据量大,成绩评价标准不统一,再加上教务系统本身不具备自动监控和分析能力,因此操作随意性很大,造成课程成绩分析的不准确性。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无法发挥其优势,既无法实现最大化地利用、挖掘潜在可利用信息数据,更不用说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细分,所以需要考虑对学生的数据资源结构进行整合,从而有效地指导教学与管理实践。

(2)数据结构不合理,造成整理不完善,归纳、分析的不科学。比如通过会谈,我们发现学生课程成绩管理系统中存在这样的问题:我是否符合毕业的条件,在毕业前针对成绩不合格的课程如何选择重修,这些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并没有形成参考性的分析在现有教务管理系统里体现出来,这表明数据结构很不完善。目前学院采用的课程成绩管理系统,是按“学年制”对学生成绩进行分类筛选的,仅能呈现按学年度、学生各门功课成绩、学分以及获得总学分的汇总计算。

(3)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有限,不善于分析、管理较为复杂的数据。从技术角度,教学管理人员本身身兼数职,既要当好业务员,又要当好数据分析员还要当好管理人员,他们对信息化敏感度较低,不太精通数据管理技术,不善于利用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分析,挖掘学生成绩数据中可利用的闲置资源的专业能力,因此在具体工作落实中难免有些不及时,不到位,对学生课程成绩数据分类不清晰、分析不专业等问题,这些是数据长期闲置,不受重视,不能被合理利用的最突出的表现之一。

3学生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滞后,导致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

随着学生规模的持续扩张,创历年来新高,管理的供给在巨大需求面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在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虽然管理人员的整体数量有所提高,但是专业人才配备不足;虽然实现了信息化办公,但是群体信息化规范管理意识淡薄;虽然各部门配备了兼职的管理人员,但是信息处理能力欠缺,人员流动性大,这些导致了信息化管理整体水平和效率的低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员配备不足,管理不规范:学校的教学网站、学工网站等大型网站由学校自己开发和管理,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部门有学院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网络信息中心和机房,这三个部门分属不同的校领导,除网络信息中心管理人员为计算机专业人员以外,其他部门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都由本部门工作人员兼任。

(2)队伍稳定性差:由于经费、编制等问题,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现有岗位的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造成管理人员流行性较大,不利于专业人才引进,而继续沿用原来的工作人员,由于身兼数职,计算机专业知识匮乏,缺乏专门的培训,结果导致工作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困扰。

(3)管理队伍职业化程度较低:系部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专干都由辅导员担任。辅导员不仅要负责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外,还同时担负着系部或学校大量的行政和后勤服务等事务性工作,管理人员在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方面的能力欠缺,由于对信息系统操作不熟悉、不恰当导致了重复劳动,进而对信息系统提出质疑,甚至产生了以前在工作中没有使用信息系统一样可以把学生事務处理好,而如今使用信息系统反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的错误思想。

4安全防范和预警机制欠缺,导致信息网络安全隐患频发生

(1)管理风险:项目的决策者缺乏项目管理的安全防范意识,对项目实施的状态缺少监控,对项目实施的结果缺少考核。

(2)人为风险: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足、经验不够,个人习惯差、作风不严谨。

(3)技术风险:软件工具不能及时升级,技术落后,不善于运用新技术。

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网络应用增加,使得提供的服务更加多样化,服务对象也呈现出多元化,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安全管理问题也日渐突出,如今,各种安全漏洞层出不穷,这些威胁主要包括病毒感染、黑客入侵、恶意代码攻击、用户安全意识薄弱等,类似蠕虫、网络钓鱼、分布式拒绝攻击等新的网络攻击手段防不胜防。学生信息化管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风险,管理质量受到了严重威胁。

参考文献

[1] 张学秋,解艳苓.高校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1):31.

[2] 李建忠.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 2014,43(3):95-96.

[3] 朱书慧,汪基德.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现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40-46.

[4] 栾学钢.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信息化[J].当代职业教育, 2011(3):1.

[5] 刘占山.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跨越发展[J].中国教育网络,2011(10).

猜你喜欢
问题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