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2017-02-27 22:31刘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31期
关键词:养成行为习惯策略

刘丽

摘 要 在智障儿童的教育中,由于这些儿童智商低,性格怪异,意志薄弱,情感缺乏。家长和教师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学生能够学到点什么,能够获得什么技能,以减轻家长、社会的负担,而很少关注智障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可采取童谣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习惯。

关键词 行为习惯 智障生 语言 养成 策略

在智障儿童的教育中,由于这些儿童智商低,性格怪异,意志薄弱,情感缺乏。家长和教师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学生能够学到点什么,能够获得什么技能,以减轻家长、社会的负担,而很少关注智障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智障儿童的教育中,教师要十分重视这些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得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1智障学生行为特点

智障儿童由于大脑受到损伤,认识水平低,高级心理的调节功能薄弱,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差,他们对是与非、美与丑、好与坏等认识不清,对道德概念的理解比较困难,极易接受别人的挑唆,加上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考虑行为后果,也不加以分析。所以,往往会出现一些自觉或不自觉的错误行为或活动,严重的甚至会违法犯罪。

2巧用童谣促智障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研究结果表明,弱智儿童记忆过程缓慢,他们记忆的容量小,不能同时记住比较多的材料,而且对所识记的材料保持不牢固,再有弱智儿童言语发展水平也很低,其发展速度相当缓慢,许多年龄较大的孩子还保持着情境性语言,他们的词汇贫乏,对词义掌握不好,他们的句式也很简单,极少使用复杂的句子。针对以上弱智孩子的认知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实践体会,笔者发现利用童谣,培养弱智学生良好习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些孩子的行为都有了明显的转变。

2.1学童谣,建立良好行为

童谣是指传唱在儿童之间的没有乐谱的歌谣,语言精炼、句子短小,韵律和谐,听起来抑扬顿挫,有一定的音乐性,易于诵读、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它是流传于儿童之间的一种口耳相传的艺术形式。童谣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特点正好能激发弱智儿童对童谣的喜爱。童谣把正确的行为规范作为内容,让儿童在朗读的同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礼貌行为作风,接受正确行为养成教育。

比如:我们班以前没有良好的上课习惯,有的学生上课不知道进教室,班上有一两个学生特别调皮,上课不听讲,或趴在桌子上或不停的晃桌子,捣乱、还會欺负其他同学,随意说话的现象比较严重。于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选择或编写了一些内容浅显易懂,语言形象生动,贴近学生生活,又有教育意义的童谣教给学生,学生刚一接触就爱不释手。如儿歌《上课》: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不说也不闹,安静把课上。这首童谣教育学生要养成上课按时进教室的良好习惯。《课间到》课间到,真热闹。拍皮球,跳皮筋,不追跑,不打闹。勤锻炼,身体好。这首童谣教育学生课间要做有意义的活动。在上课伊始的几分钟和临下课的几分钟教给学生们,在示范诵读童谣时,要特别注意音准和诵读的技巧,以抑扬顿挫、变化生动、声情并茂的诵读,增添童谣的美感,有效地感染弱智儿童,使他们也情不自禁地模仿起来。

在学童谣的过程中,边教边给学生讲解童谣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对童谣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然后结合童谣内容给学生作示范。指导孩子们一边说童谣一边分解练习每一步的做法。

2.2记童谣,巩固良好行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良好行为,教师首先让学生背童谣,让童谣内容在孩子们头脑中不断强化、扎根。并对学生进行奖励,这更激发了学生对背诵童谣的积极参与。因此在背完《升国旗》升国旗,应敬礼,高唱国歌要肃立。说一说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讲礼貌》小学生,起得早,天上学不迟到。看见老师问声好,老师夸我有礼貌。让学生说一说童谣中老师为什么夸我有礼貌?一开始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或说不全面,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就会有所提高。天长日久,学生就能更深入地理解童谣的主要内容,同时巩固了学生的了良好行为。

在背童谣时如果只是机械记忆,太枯燥无味,时间长了,学生也会不感兴趣。于是让学生在背的过程中加上表演,运用多重感官巩固童谣内容,为进一步巩固良好行为打下基础。

(1)形象化动作表演。根据学生爱动的特点,让学生加上肢体动作,有助于学生对童谣内容的理解,更有助于记忆的牢固。例如《洗手》:教师教学生一边背“小香皂,圆溜溜,我们用它来洗手” 一边说一边用双手表示出香皂的形状。再背“手心手背抹一抹”,分别在手心、手背做出抹香皂的动作。“左手右手搓一搓”。做出双手搓的动作。“我们的小手真干净”同时把两只手伸在胸前。由于加上动作表演,学生表演兴趣可浓了。

(2)打节拍表演。有的学生在背童谣的时候节奏感不强,还有的唱读,而且声音也不好听。要求学生在背童谣的时候自己拍手打节奏,例如,《吃饭不掉菜》》小胸脯/贴桌边。小嘴巴/靠碗边。不掉饭/不掉菜。干干/净净/人人/爱。几个字一拍手,开始有的学生跟不上节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合上拍节了。

2.3用童谣,内化良好行为

由于多数学生都是吃住在学校,是在教师带领下的独立生活。学生在校园活动或上楼、用餐等方面,就会不自觉地想起这首童谣《文明礼仪》:同学们,真正好。讲文明,懂礼貌。见老师,问声好。见同学,问声早。上下楼梯不乱跑,讲话轻声不乱叫。用餐文明增营养,爱惜粮食不乱倒。餐前餐后要洗手,个人卫生做得好。见到垃圾弯个腰,不让纸屑到处跑。有时看到哪个同学在楼道大声嚷就会走到他身边顺口说出:讲话轻声不乱叫。一边说,一边摆着小手,俨然一个小老师。儿童日复一日的重复,最终要使他们达到脱离童谣,形成习惯。就像不会走路的孩子,在家长的扶持下,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训练,最终有一天会独立行走。这也是教师运用童谣,训练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对坏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矫治和防御的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有效地运用童谣,耐心细致地加以指导,并经过恰当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在传唱童谣中记住行为规范,养成良好习惯,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养成行为习惯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