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现代审美特征及其现代美学研究的转向

2017-02-27 23:07张静赵伯飞
经济师 2017年1期
关键词:社会发展审美美学

张静 赵伯飞

摘 要:现代审美活动中个体自我意识的加强是人类从梦寐状态中摆脱出来,追求自我实现的一种表现,这是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结果。对于现代审美的形态特征以及有关的审美效果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寻找现代审美的价值所在,以便于综合分析各种审美要素,整合人类所需要的美的因素,完善审美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审美 特征 美学 社会发展 人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B83;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033-03

现代社会的进步促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是,现代性的“双刃剑”也给人本身的存在带来了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远,人们的社会关系也越来越紧张,人自身也出现了多重的异化。因此,人类社会生活的审美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因为人类生活的审美化显示出双重的理论价值意义:一方面它形成了一种人类生活“新”的价值标尺即审美的生活,将“美”看做是一种新的生活世界观,也是一场生活审美的启蒙运动;另一方面由于消费霸权的介入,大众传媒的炒作,以及各种现代性因素的渗入,审美逐渐倾向于感观化,从而混淆了美与“非美”。因此,从现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审美化问题出发,探求现代审美特征及其现代美学研究的转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代审美的转型

现代审美活动中个体自我意识的加强是人类从梦寐状态中摆脱出来,追求自我实现的一种表现,这是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结果。对于现代审美的形态特征以及有关的审美效果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寻找现代审美的价值所在,以便于综合分析各种审美要素,整合人类所需要的美的因素,完善审美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现代审美的审美形态特征。现代审美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所追求的审美形态主要以崇高的形式出现。崇高成为审美现代性的主要特征。康德说:“崇高感是一种仅能间接产生的愉快,那就是这样的,它经历着一个瞬间的生命力的阻滞,而立刻繼之以生命力的更加强烈的喷射,而崇高感产生了。”现代都市人面对社会生活,更渴望享受这种崇高感,来实现所追求的主体性,这是产生崇高的审美形态的根源。崇高美理想凸显出主体性的非和谐状态。

崇高美理想对现代人生活的导向作用,体现在它能够调动并激发出深切的人文关怀。崇高美要求美的创造活动要关系到人的生存状态、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以及人自由的本性,而且必须在美和艺术活动中得到确证和体现。崇高美集中体现了客观世界和主体精神的内在联系,创造美的活动既关系到表现个体的感性世界的现实人生,又是对与个体人生的经验过程密切相连的人的内心世界的观照。主体精神通过这种美的活动促使客观世界、美的世界与人的世界形成一个大的统一体,并疏通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崇高产生于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的基础之上,是对具有非规范性的感性对象所引起的动荡、剧烈的美感。崇高美是现代人精神欲求的集中体现,美的形态在不同的方面都是表现对主体性意识的审美观照。尽管崇高美的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都在不断变换的过程中,但它能穿越历史和文化的界限,并在变换的震荡中启迪人们心灵深处的抗争、豪迈、动荡的情感追求。

2.现代审美的审美效果。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现代文化艺术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别样的审美效果——震惊。它是现代人的一种独特的心理体验。震惊的产生与现代技术复制的艺术形式,例如广告媒体行业、电影电视艺术、都市文化等的产生和发展密不可分。这些艺术形式中所隐含的现代物质技术手段,是促使这种审美效果发生的重大原因。我们在现代生活中所依靠的已掌握的技术手段可以制造出跨越人类官能体验的艺术形式。原始的靠天吃天,靠地吃地的人类生活状态已经不复存在,人类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了人化自然的大改造工程,并让自然服务于人类。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体验到了震惊的审美效果。人类面对自己的作品,感叹自身本质能力的实现。本雅明指出,这种使人产生震惊审美效应的现代性审美已经打破了人们心理原本的无意识状态,它将人从对日常生活的麻木感中释放出来,去抵抗分离这种异化的现实。

震惊是现代性审美的集中反映。在人们追求个性解放的过程中,个体意识不断地被强化,人们渴望追求个性的崇高,享受各种以此为中心的多元化的艺术形式所带来的强烈冲击感,震惊成为了现代审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审美的丰富多样性带给人们更为广阔的领域,不同的审美对象的诱惑使人们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效应,我们能感觉到各种商品的琳琅满目,手工艺品的精美,高楼的雄伟,文艺作品意蕴的回旋,各种水利水电站建成的磅礴气势等等,这些审美感受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我们感叹现代人类先进的技术和文明成果时,也自己的能力而震惊,为时代的进步而震惊,为社会中各种美而震惊。

3.现代审美的价值意义。现代审美价值意义一方面在于人本身的自我实现。现代文明是人类实现价值的充分体现,也是人类审美价值的集中表现,对文明的审美价值的思考也是对人生存状态和心灵境遇的思考。自从西方启蒙运动以来学术关注的重心就从宗教、神和它者转换到人的自我本体。相对于古代自然意识的狭隘性,现代人的自我意识更倾向于人本真的存在和发展。审美的现代性价值体现在人对自我能力的论证上,也就是现代化的各种成果的实现是作为人类审美对象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现代审美价值意义还在于人的主体生命的内在化。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古人无法掌控自己现实生活的方式和内容,审美活动也就没有充分的自由。现代审美活动的对象极大地被丰富,它不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更偏重于对人所创造的有关自身需求的物的审美,人类审美活动思考的方向也转向人的主体生命。审美本身的意义在于将这种主体性的生命内在化。现代都市社会的人将关注重点放在印证自己能力的实体上,这种偏向引发了人的现实生活中的困境,成为精神问题产生的根源,现代审美指引人们对内在生命的关切,形成对人生命本身的思考,引导人走向心灵的归宿,抚慰人精神的不安,从而体验生命的意义。

二、现代美学研究的转向

现代美学研究的转向是人们审美倾向的变化所要求的,现代社会需要加强对人的实际生活的关注,建立能够实现人的生命本质并体验到具体的生活中的生活美学。生活美学能够引导人们调节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美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享受美的情感。

1.现代美学研究的转向。现代美学的研究已经打破了早先只对美学理论关注,追问美的本质的情况研究的格局,人们意识到了美对于现实社会的重要性以及现实社会生活对美的需要,并将美学研究的理论视角从“形而上”转向“形而下”的具体的生活研究。现今各种审美文化相继出现,人们在认同审美现象的过程中逐步理解美的含义,社会开始向美的泛化的角度发展。美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即是生活。

人们对于美学回归社会的研究存在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有实践美学研究、后实践美学研究、超越美学研究、生态美学研究、科技美学研究、文化美学研究等多种研究角度,但是归根结底,这些研究的目的都是为了使人更好地生活。现代美学转向对人的本真存在的研究、对现代性的关切上。现代性社会中的人的问题越来越多,人们对感性的压抑和心灵的异化,造成了人生存状态的危机,席勒、康德等人试图从美学的角度唤醒人们,让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消除异化对人的消极作用,实现完美人格的塑造和人的全面的发展,得到人的真正的自由。现代美学研究转向关注对审美作用于现实的生活的研究。审美文化研究的兴起和发展表明了人们意识到现代性问题,并且试图从审美角度建立审美文化关系来完善人的生存状态。

审美文化是以主体的体验为主导的社会感性文化,它侧重于生成审美价值意义,是主体的更高素质的生成。在审美中突出表现的是个体的独特性、丰富性和多样性,需要用审美来实现自我的存在价值,这在整个审美体验过程中充分的展示出来。同时,审美活动也融合了整个社会价值的因素,将各种美的形式形象的转入各种特殊的经验过程中。人们在感受不同的审美体验时,促使自己不断地透视内心世界,以便从中找到一种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审美文化感觉方式的艺术化使人体验到生活中的各种新奇和喜悦,这样能使人们克服生活中的虚无、麻木和沉沦,摆脱盲目地顺应和简单地承受生活的生存行为,进行主动的反思、创造、并寻找有意义的生活,通过这种体验使自己的生活变的更加透明。因此,审美文化为个人的生活提供了多元化的空间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消费形式,既包括社会认知方面的内容,又包括情感体验方面的内容;既有个体自我的认同,又有个人情感的宣泄和自我意志的建立;既满足个人审美的需求,又达到社会传播真善美的价值目的。

2.现代审美倾向研究的转向。现代社会的审美活动随着美学研究的转向产生相应的变化。美的生成是经过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对作为审美对象的客观世界产生美的观照的产物,因此在美学研究转向的同时,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客体本身,以及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审美形态都发生了转换,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以下将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主流审美形态三个方面的转换来对现代审美活动进行分析。第一,审美主体审美意识的转换。现代审美活动中,主体的审美意识发生的转换,集中地表现为从追求人的自由到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享受美的生活的目的的转变。现代审美活动中,主体的审美意识发生了转换,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不仅追求优美和谐的审美理想,对崇高的审美情态的追求也更加强烈。由于物质条件的丰裕,现代都市人以往对精神的诉求很大程度上转嫁到物上,形成了现代审美精神缺乏,物欲强烈的状态。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中存在着內在的矛盾性。审美主体一方面享受着审美对象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审美空虚,这便导致主体审美意识中价值意义的模糊,激发出人们更加强烈的精神层次的审美欲求,人们呼唤作为精神载体的审美对象对审美主体的审美理想的实现。现代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自由,还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欲望的同时,对精神层面的欲求变的更加明显。现代社会各种文化活动的兴起、审美的广告标语、新兴产品的设计理念、企业精神的内涵都试图表达对人的精神层面的关注,这是审美主体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在这种诉求中的审美活动更凸显出其对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的引导作用。传统的人的审美意识更关注于象征性意义,体现出个人对自然的强烈统治意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都市的繁荣,个性化的主体意识成为现代审美活动中主体审美意识的最终落脚点。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主体意识的进步性的表现。第二,审美客体的对象性变换。现代审美活动中,审美客体发生了对象性的变换,人们不仅以山川自然作为审美客体进行审美活动,更以人化的自然作为审美客体,人们越来越钟情于欣赏人类自己的创作结晶。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人化自然的进度,人类不仅在我们所生存的物质世界中实现主体力量,在自己本身的内部世界的创作上也追求美,以实现对产生美的能力的印证。审美客体不仅是外部客体更是内部客体,各种整容整形手术,减肥活动风靡的现象是人们对通过自身能力改造自然存在的一个体现。审美客体在现代化发展的客观条件下进入人类以前从未触碰的领域,基因工程、探月工程、机器智能等都是在对人的肯定中体现出来的美的追求和美的力量。审美客体在这种被主体印证能力的审美过程中变换着。现代审美活动的对象,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再局限于古朴的自然,也不局限于光怪陆离的东西,审美客体已经走出某一个实在的圈子,进而走向了整个现存世界,因此,审美活动有审美泛化的发展趋势。审美对象不仅可以是周边的东西,也可以是远离我们的东西,例如人们在现存的条件下更加喜欢到世界各地旅游,欣赏与自然和文化相契合的更深层次的美,美的外延被不断地拉伸。审美活动是美学研究的重要的美感体验方式,人们对审美对象的研究也从艺术品扩大到整个世界,而且还关注于对生存本身的欣赏。第三,主流审美形态的转型。现代审美活动中产生的审美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现代的精神困境决定了一种悲壮的崇高审美形态。“崇高就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崇高是用来表达现代人的精神状况的审美范畴。现代社会中很多学者对这种审美范畴进行研究,这种审美形态的理论探索不断地被完善。博克和康德等人的研究到现在还发挥着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这是体会到了崇高所带来的不同凡响的审美效果。现代社会人们面对的各种矛盾冲突激发出人对崇高的渴望,因为这种审美形态客观地反映了人的精神需求。现代审美为社会生活提供了表意的内容,崇高“呈现在现在人对自然的审美理解,对自我的感性解释和发现,对日常生活的惯例化和刻板化的颠覆,对生存所导致的种种审美化策略等等”。作为现代主流的审美形态,崇高显示出深刻的人文主义内涵。

三、在倡导生活美学中实现审美转型

倡导生活美学,是美对人的本质生活的观照。现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由于人自身内部的小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大世界的冲突造成的。从生活角度加强对人的自身小世界的关注,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能够激发人的生活情趣,有助于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生命观。第一,提升美育质量。现代审美教育中存在的不止是审美普及化的问题,也存在审美教育重点的问题。我们应当将审美教育作为一门普及化的知识来对待,让审美的效应惠及每一个人,提高人整体的美学欣赏能力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现存的审美教育大多是对大学生进行的审美理论的教育,而在此强调的普及化的教育理论方针中所贯彻的美育内容,应当是追求对全民内在美的提升。美育不是单纯性的审美教育,它是为了提升人的整体美的状态的一种教育。美也不仅包括艺术美,还包括现实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美的概念是真善美的统一,是具有人本主义倾向的价值的集中体现。第二,加强对生活美学的价值的认识。生活作为与人最贴近的问题,对人本身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著名的美学命题:“美是生活”。因此,对以生活为对象的美的研究——“生活美学”转向对人本质的关注,不仅是马克思、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杜威这些哲学家的哲学思路中存在的研究取向,更是在中国本土的传统思想中历来就有的“生活美学化”与“美学生活化”的传统。第三,发挥生活美学的积极作用。在现代意义中,继承传统美学中的自然意识和现代美学中的自我意识,使二者在人的生命中体现出一种平衡发展的态势,这不仅是现代美学研究所呼唤的精神,也是对现代性问题的拯救。现代理论研究的“回归生活”的倾向是因为在现代社会生活困境中,人们对于本身的生活世界的遗忘和超越。这种对生活本质关注的游离正是现代人所遭受的生活意义的丧失,产生生存困境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必须对生活作用于人类社会的其它方面的基础地位有个明确的认识,以便帮助人们解决自身生存困境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问题的产生需要人从美学的角度放松自我,理解自我、寻找自我。生活美学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美学观是美学回归本体的一种表现,一定程度上是人所追回的人生意义。生活美学是对于美是人生的真理命题的积极回应,是对以自然为主的科学主义和以理性为主的形而上学的双向超越,是对人感性的释放,以及追求人的平衡的表现。因此,生活美学应当成为人类在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中所关怀的基本问题。它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包括生活与美、日常生活与艺术的完满统一,要实现真善美的完美统一,体现出一种具体的自由、建构人的全面本质的、完整丰富的理想人类生存状态。

参考文献:

[1] 孙琳(导师:赵伯飞).现代都市人生活状态的美学反思.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

[2] 康德.論优美感与崇高感.商务印书馆,2009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5)

(作者简介:张静,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讲师;赵伯飞,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社会发展审美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纯白美学
浅议公文与社会的发展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