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7-02-28 00:52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氧分压尼莫地平脑组织

林 岚

湖北公安县中医医院脑外科 公安 434300

尼莫地平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林 岚

湖北公安县中医医院脑外科 公安 434300

目的 分析尼莫地平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9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行开颅术对颅内血肿进行清除,术后给予常规降颅内压、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组织氧分压、颅内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各指标水平。结果 入院时,2组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伤侧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脑血管阻力、动态血管阻力等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可有效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得推广应用。

重症颅脑损伤;尼莫地平;组织氧分压;血流动力学

重症颅脑损伤是临床外科常见危重症疾病类型之一,意识障碍、恶心、头痛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该病具有较高病死率,部分患者手术后也会遗留偏瘫等后遗症,近年来,受交通事故、高空作业等各种因素影响,重症颅脑损伤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对患者生命安全及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2]。相关研究[3]指出,脑损伤后的继发性改变是影响重症颅脑损伤良好转归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血脑屏障遭到破坏、脑血管主动调节功能缺失、氧自由基与兴奋性氨基酸蓄积于神经细胞外,最终引发患者并发脑水肿,使颅内压不断上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尼莫地平是钙离子通道抗结剂,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改善血液循环治疗中,并取得显著疗效。本研究旨在分析尼莫地平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 h内来我院就诊,经CT扫描均符合重症颅脑损伤诊断标准[4],并伴意识障碍、昏迷等明显临床症状;②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自愿参与。(2)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异常或衰竭者;②既往有心脏病、高血压史者。

1.2 一般资料 抽取2015-04—2016-05我院收治的9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7例。观察组男33例,女14例,年龄18~70(43.57±4.32)岁。对照组男34例,女13例,年龄18~69(43.12±4.69)岁。2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照组行开颅术对颅内血肿进行清除,并给予常规降颅压、抗感染、神经保护、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756)治疗:(1)入院当日给予尼莫地平10 mg与250 mL 10%葡糖糖溶液混合后静滴;(2)伤后第3 天,在静滴尼莫地平结束前40 min左右,采用60 mg尼莫地平片进行鼻饲;(3)连续用药2周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20 mg/次,3次/d,持续用药至术后30 d。

1.4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2组治疗前后脑组织氧分压(PbtO2)、颅内压、伤侧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脑血管阻力(R)、动态血管阻力(DR)。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PbtO2水平比较 入院时2组Pbt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btO2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颅内压比较 入院时2组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入院时,2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2组治疗前后PbtO2水平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颅内压比较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3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具有较高致残率及病死率的疾病,常伴血管受压迫、损伤,进而继发神经细胞代谢障碍、脑组织缺氧缺血,而血肿、颅内压升高进一步加剧上述病理变化,形成恶性循环,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不利于疾病的转归与预后[5]。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普遍伴有颅内血肿、血氧下降、血流灌注减少等症状及体征,临床多采用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及去骨瓣减压,加之术后的基础治疗有利于血流灌注及血氧供应的改善与提高,但有研究[6]指出,多数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等相关指标与正常健康者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术后恢复效果未达理想水平。尼莫地平是1,4-二氢砒啶类钙离子抗结剂,对脑组织受体具有较高选择性,易透过血脑屏障发挥药理作用。本品主要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对平滑肌收缩起抑制作用,可有效解除血管痉挛,进而保护患者脑组织神经元并稳定其功能,促进脑血流灌注、改善脑部供血,加强脑组织对缺氧耐受力。此外,尼莫地平选择性扩张血管作用较强,不会对外周血管造成损害,安全性较高。蒋汉刚等[7]研究认为,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血流动力学参数等各项指标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同期行常规治疗患者,提示尼莫地平对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及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价值。本研究中,入院时2组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伤侧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脑血管阻力、动态血管阻力等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再次证明了尼莫地平用于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及血流动力学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相关研究[8]指出,脑组织氧代谢监测是评价颅脑损伤治疗效果的金标准,具有抗干扰性强及准确性高等优势,本研究通过对脑组织氧分压进行检测,有效增加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可信度,但本研究未对用药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故存在一定局限性。

综上所述,尼莫地平可有效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1] 王龙珍,陈湘玉.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1):1 681-1 682.

[2] 蔡树雄,何飞,何华,等.床旁支气管肺泡灌洗加机械通气联合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所致肺不张临床效果可行性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5(21):3 130-3 131.

[3] 迟百红,李连弟,王志宏,等.气管切开对颅脑损伤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3):292-295.

[4] 郝继山,季庆,孙清,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疗效[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2):124-127.

[5] 张鹏,吕新文,宋建荣,等.监控中心静脉压对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作用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5,14(6):550-551.

[6] 曹一波,甄杰,于君,等.急性颅脑损伤后局部脑血流动力学的检测及意义[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31(1):54-56.

[7] 蒋汉刚,李峥,龚君豪,等.尼莫地平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4):804-806;810.

[8] 林毓政,刘勇军,徐名开,等.静吸复合麻醉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92-93.

(收稿2016-09-07)

R651.1+5

A

1673-5110(2017)04-0061-03

猜你喜欢
氧分压尼莫地平脑组织
UPLC-PDA测定尼莫地平片中尼莫地平的含量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载体材料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性质研究*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针刺“百会”透“曲鬓”对JNK通路抑制后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38MAPK的影响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