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02-28 10:45李亚岭罗建平
中外医疗 2016年34期
关键词:聚桂醇

李亚岭+罗建平

[摘要] 目的 探讨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80例2014年2月—2016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以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在胃镜直视下依次注射碘化油、聚桂醇、组织胶、碘化油,对照组患者不注射聚桂醇,其他操作同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GV缓解时间、GV消失时间、再出血时间、止血成功率、术后1个月溃疡面积以及再出血率,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 ①研究组GV缓解时间、消失时间、再出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1个月后溃疡面积(4.4±2.0)cm2显著大于对照组(1.8±1.1)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5、4.368、4.617、7.247,P<0.05。②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7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疗效显著,再出血几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關键词] 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聚桂醇;再出血

[中图分类号] R5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a)-0148-03

肝硬化伴门脉高压症是肝胆科常见危急重症之一,胃底静脉曲张(gastric variceal,GV)是导致门静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1]。研究显示,胃底静脉曲张平均每年出血发生率在4%左右[2],对患者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目前内镜下组织胶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方式,然而单纯组织胶治疗其再出血几率高,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近年来已有大量关于组织胶联合聚桂醇联合用于胃底静脉曲张的文献报道,但多侧重于组织胶排胶规律,关于临床疗效的报道不多。该文针对于2014年2月—2016年3月内就诊该院的80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研究了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80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于2014年2月—2016年3月内就诊该院。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2.1±10.7)岁;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2.4±9.9)岁。两组患者病例数、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肝硬化伴门脉高压症,合并胃底静脉曲张;②签署知情同意书;③试验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病理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②合并;③对已知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观察生命体征,待稳定后,择期行内镜手术。术前做好充分准备,胃镜置于胃底合适位置,研究组患者在胃镜直视下依次注射碘化油(国药准字H31021603)2 mL、聚桂醇(国药准字H20080445)15 mL左右、组织胶(国食药监械(进)字2012第3650546号)1~3 mL,碘化油2 mL,再用葡萄糖冲洗残留组织胶。对照组患者不注射聚桂醇,其他操作同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GV缓解时间、GV消失时间、再出血时间、止血成功率,术后1个月观察记录溃疡面积,术后3个月复查,记录再出血率,比较组间差异。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对比

研究组GV缓解时间、消失时间、再出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1个月后溃疡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5、4.368、4.617、7.247,P<0.05。表明研究组患者症状消失更快,恢复更好。

2.2 疗效及并发症

经统计,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7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胃底静脉曲张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内镜下治疗、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3]。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药物包括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等,但药物止血并不能根除已经存在的静脉曲张,再出血几率很高。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是一种广泛用于急诊的止血手段,止血率为60%~70%,但该方法对于根除静脉曲张无效,且该方法对患者伤害大,依从性不佳。外科手术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经典方法之一,但手术对肝功能要求高,很多患者往往已经错失手术机会。并且术后存在一定门静脉血栓风险[4]。介入治疗要求急诊止血操作时间短而准确,对操作技术要求高,且费用较高,很多医院尚未开展这方法。

内镜下治疗具有创伤小、止血快等多重优势,为首选治疗方法。治疗时应首选组织胶栓塞注射治疗[5],组织胶是一种具有生物医学特殊功能的黏合剂,其在遇到生物组织时瞬间发生反应,聚合固化,对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止血作用佳,并能有效预防再出血。但单纯应用组织粘合剂仅能封堵血管,不能促使局部纤维化和组织新生曲张静脉出血,因此,联合硬化剂注射可有效弥补这一缺点。聚桂醇是临床常用的血管硬化剂[6-7],血管注射后可损伤血管内皮,促使血管内膜发生炎性反应,引发炎症、溃疡、纤维化,达到封闭曲张静脉的效果。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GV缓解时间(3.0±2.5)min、消失时间(8.0±3.1)min、再出血时间(2.1±1.7)min显著少于对照组(6.7±4.1)、(10.9±3.8)、(5.8±4.9)min,1个月后溃疡面积(4.4±2.0)cm2显著大于对照组(1.8±1.1)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研究组患者症状消失更快,恢复更好。同时,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9、0.182、1.371,P>0.05;但研究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7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两药合用显著促进症状缓解,降低出血率,效果明显。侯运萌等[8]研究了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排胶规律,结果显示,与70例单纯应用组织胶的对照组相比,101例联合用药的患者再出血率22.8%显著低于对照组34.3%,静脉曲张缓解率45.5%几乎为对照组28.6%的两倍,GV消失率和止血成功率组间无明显差异,随访时间1~24个月。与之相比,该研究中再出血率偏低,这可能与随访时间较短、病例数有限等原因有关。

综上所述,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疗效显著,再出血几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田葵.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治疗64例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4):97-99.

[2] 蔡金伟,周应生.组织胶内镜注射联合套扎法治疗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2):1894-1898.

[3] 徐思达,韦强,范友芬,等.皮肤滚针联合聚桂醇对皮肤毛细血管网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4,30(6):448-451.

[4] 刘志忠,赵燕颖,孙远杰,等.一次性注射硬化剂加组织黏合剂治疗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3):183-184.

[5] 许超贵.急诊胃镜下药物注射与药物喷洒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4,33(15):51-52.

[6] 杨敬端.大剂量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32):119-120.

[7] 冯凯祥,鲜于剑波,杨培,等.凝血酶纤维蛋白聚硅醇序贯法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临床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 13(1):76-78.

[8] 侯运萌,向慧玲.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排胶规律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7):673-679.

(收稿日期:2016-09-08)

猜你喜欢
聚桂醇
聚桂醇硬化治疗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超声介入穿刺注射聚桂醇治疗肝囊肿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彩超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静脉畸形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α—糜蛋白酶囊内冲洗联合聚桂醇囊内注射在腘窝囊肿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皮肤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聚桂醇400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B超介导经皮穿刺引流联合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效果观察
聚桂醇治疗左腋下巨大淋巴管瘤1例
泡沫硬化剂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介入硬化剂聚桂醇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