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2017-03-01 15:01李舒
中国经贸 2016年23期
关键词:理论基础居民消费

李舒

【摘 要】养老保险制度给农村居民养老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改变了以往居民自我储蓄养老的模式,农村养老保险政策下,居民的养老账户主要由个人账户、国家及政府补贴、社会捐助三部分组成,国家及政府补贴占据重要地位。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养老保险制度对于扩大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具体影响进行简单的探究讨论。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居民消费;理论基础;具体影响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当前我国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福利政策,主要目的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充分发挥其社会效应,从而有效的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从经济层面探讨该项政策的重要意义、落实情况非常有必要。就目前来说,农村养老保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关于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情况的研究还非常的少。因此,本文主要就这一话题进行简单的分析讨论。

一、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基础

消费支出水平变动及影响其变动的因素是消费研究的重点,理性人假设前提下,相关研究人员采用消费函数对消费支出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讨论。只有建立在整个社会基础上的消费函数才具有研究意义。该消费函数主要包括社会总消费及总投入两个主要变量,它们分别是社会个人消费及投入的总和,通过分析总体数据能够反映个体的情况。这种研究方法需要在以下几个前提条件下展开:居民个体消费支出由消费行为决定、个体居民处于理性消费状态、个人消费行为具有可加性。

长期以来,西方的经济学家都十分重视消费理论的研究,目前来说,国内外产生的与居民消费有关的理论主要有绝对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等几种。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理论认为,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居民的绝对收入情况,收入增加,消费支出水平提高,利率对于最终消费影响较小,居民消费边际倾向递减。他认为,短期内,居民的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二者关系较为稳定,如果单纯依靠居民消费,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出现消费停滞不前的问题,因此政府应该采取一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以利用下述公式描述:C=A+αY,C表示的是居民的消费情况,Y指的是居民的收入情况,A为常数项,α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产生促进了欧洲许多高福利国家的诞生。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同样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假说之一。他认为正确分析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对消费者的收入来源进行严格的区分,他将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情况归为暂时性和持久性两类,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奖金、捐赠等可以归为暂时性收入,工资等则属于持久性收入,持久性收入对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较大。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类会对自身的一生的收入及消费行为进行规划,通过储蓄的手段将财富平均分配到工作期和非工作期。养老保险等死和会保障对于个人可以包成“引致退休效应”和“财富替代效应”,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之下,个人养老储蓄的动机变弱,可能会导致个人消费增加。同时,“引致退休效应”作用下,可能会使得居民产生提前退休的冲动,退休前一段时间消费行为可能会减少。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是本文理论研究的基础。

二、农村养老保险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

1.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物价水平、收入差距、家庭人口数量、社会保障制度等等都会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中就明确指出,人们的消费及支出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生命周期假设中也将永久性收入作为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基本因素,居民的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物价上升自然会制约居民的消费能力。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772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223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392元,由这一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比较低,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比较单一,且十分不稳定,因此增长缓慢,消费能力自然较低。

物价水平对于居民消费水平影响较大,通常情况下,商品零售价指数较高,居民购买单件商品花费的金额增加,因此居民的消费行为被抑制。尤其是在居民的收入增长比较缓慢时,商品的零售价格越高,居民生活质量越低。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2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195元,相差2.73倍,尽管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总体而言,城乡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及部分落后农村地区的居民消费依然停留在生存型消费阶段,消费能力较弱。家庭人口数会影响到居民的消费行为,现阶段我国逐渐走向人口老龄化阶段,虽然孩子数量减少,但每个家庭的老人数量在增加,家庭负担的老人和负担的孩子系数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情况,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预期,降低居民储蓄倾向,推动边际消费倾向增加。

2.农村养老保险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

農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可以缓解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使其摆脱传统的家庭养老、储蓄养老的模式,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强农村居民对于未来收入及支出的预期信心,预期收入比较乐观时,农民的当期消费可能会增加。尤其是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之下,政府的投资力度增加,这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调节收入差距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后,由于养老保险的收益率增加,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必然也会有所提升,能够为农村家庭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这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外,人的消费活动本身具有连续性及阶段性,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不同的消费阶段,人的消费状况不同,理性的消费者在收入高于平均消费时会更愿意积极的消费,反之则选择储蓄,因此许多居民在退休前一段时间会减小消费。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养老金的给付会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情况、居民的预期收入心理,有利于缩小收入的差距,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另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影响居民对于社会环境的看法、增加居民的消费信息,最终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对我国部分省市的农村养老保险推行情况、居民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社会保障制度推行较早、社会保障水平较高的区域,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而社会保障制度推行较晚、保障水平较低的区域,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相对较低。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平均收入情况都比较低,社会保障机制及公共设施建设也都不够完善,因此大部分的农村居民都存在着和过渡的预防储蓄动机,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初期,缴费期居民消费挤出的现象可能比较明显,随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会逐渐减弱,消费的信心会缓慢增加,边际消费情况也会提升,最终会对农村地区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正面的影响。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就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归纳,简单的介绍了绝对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等几种与居民消费有关的理论,就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探讨了农村养老保险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希望能为相关研究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尹华北,张恩碧.社会保障覆盖率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 社会科学.2011(07) .

[2]吴淑定,邓小丽.社会养老保险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0(19).

[3]陈亚欧,万山.浅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行为生命周期模型[J]. 海南金融.2012(10).

[4]李晓颖.社会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2.

[5]宫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理论基础居民消费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研究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研究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