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后进生的策略探讨

2017-03-01 12:54张余良
未来英才 2016年23期
关键词:成功感后进生同学

张余良

后进生,是指学习成绩或道德品质两者都差的学生,这两方面的问题即不是由于生理缺陷造成的,也不是由于教育环境造成的,而是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本人主观原因所致。对这些后进生如不及时进行教育,那么,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造成“家庭的不幸、学校的不幸、社会的不幸”。为避免这种人为的“人的损失”,必须重视后进生教育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为采用以下方法教育,或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沙里淘金多用肯定

心理学告诉我们,被赞扬、欣赏是人的心理需要,是精神与情感的美食。相反,常处于被批评责罚的境地,容易使人失去自信,感到压抑、沮丧,甚而可能丧失进取心。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各方面都很差,恰恰相反,这些后进生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般学生所没有的特长和优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针对他们,我必先肯定其长处,找出他的“闪光点”,使其在某些方面有所进步或取得成绩,即某项智力得以发展。例如我班的蒋俊同学,他在班上的年龄较小,比较顽皮,纪律性特别差,可是天资聪明,对数学很感兴趣,并且计算速度很快。我就利用他这个闪光点,引导他,让他的数学一一逻辑思维型智力得以充分发展。在数学课上让他做计算量大的问题,有些难题一般也经常提问他,有意让他快速思考,锻炼他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性,让他把数学学得更好,增强他成功的体验,从而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并且帮他制定出具体的学习计划,给他借阅参考资料,在班上公开赞扬他,让他给同学们讲他的解题方法,结果他的数学成绩很优秀,其他学科成绩也大幅提高。

多年来,我坚持正面教育,重在表扬的原则,“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多地尊重一个人”。把表扬和鼓励放在关键点上,而后给予启发引导,则可以成为后进生进步的转折点,点燃他们上进的火花。

二、遵循规律,矫枉转差

小学生年龄偏小,各方面都处以成长成熟阶段,适应性、约束性、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因此,后进生的过错行为是可以矫正的,关键是在于必须采用适合学生年龄段和心理特点以及活动规律的教育措施,才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正如苏霍林斯基所说:“教育的奥妙就在于热爱学生”。后进生正如璞中之玉,只有“凿开顽石,方始见玉”,因此我认为爱心是启开学生自信心和通灵心灵之处的金钥匙。因为后进生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呵斥和训责,同学的耻笑和歧视,一般都比较自卑、心虚,对老师和进步学生存有戒心和疑惧。但他们又很渴望得到周围的人们,特别是老师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情通才能理达,“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后进生抱有强烈的爱,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你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那些后进生才会乐意听从和接受老师讲的道理,努力把老师讲的道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记得六年级下学期,班里转来一个很古怪的孩子,他整天沉默寡言,不与同学交谈,经常拖拉、欠交作业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类型的孩子,我不急于批评他,而是去了解情况,原来她的父母离异后,他的心灵近于封闭,他以为父母不喜爱他,自己反应慢、成绩差,反正学习不好了,索性得过且过。如何让这样一个心灵封闭的孩子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减轻他心灵的負担?我决心帮助他,让他做到第一排,安排一个成绩好的同学坐在旁边,随时帮助他,课堂上他敢于举手回答问题,我及时鼓励他;让他父母与他谈心,告诉他父母离异不是他的错,爸爸妈妈仍旧爱他。他解开心结后,成绩稳步上升,开始与同学玩耍,脸上有了笑容。

“教育的力量不在于你说了多少话,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你满怀热情地期待之中。”后进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同样有其丰富的感情世界只要我们教师投之于桃,他们也会报之于李,自觉的遵守纪律,认真的听好你的课,也就达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努力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后进生落后的原因各不相同,他们很少是智力因素造成的,大部分是思想品德或学习习惯造成的成绩和纪律暂时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不管是哪种原因造成的,老师都要有信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对于基础差、接受能力也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分析他们的优势,经常鼓励,只要自己努力,相信他们能够取得成功。对于那些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后进生,老师不仅要耐心说服,还要以真情感化他们。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过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不仅需要良好的智力因素,而且需要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作为一位老师,我非常注意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和学生的交往中,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尽量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

我的做法是:思想上尊重学生,平时注意听取学生的建议和要求,多创造机会,使学生能接近老师,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如班上的一些日常工作,可有意识的派一部分后进生去做,有时还让学生给老师做一些小事情,例如到办公室取放一些东西等,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很信任,从中受到鼓励,慢慢地他们的思想就会有所转变,向积极的方向转变,学习也就随之有了兴趣,成绩也会慢慢提高。

四、换取自信心,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成功感

所谓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经常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①要求学生不能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差,只能怀疑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要有永不认输的学习精神。②建立以鼓励为主的奖励机制。每次考试在班上不仅设有学习优秀奖。还要设学习进步奖。③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让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必将得到厚报。

那么,怎样才能端正后进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育实践证明,外因只能强迫学生学习,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把学习看作是沉重的劳役。不爱上学,对学习冷淡。对知识本身具有浓厚的兴趣,才是后进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多进行趣味性教学,同时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尽力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得以展现才华,获得一种自我发现、自我肯定的体验,培养出他们对知识的真正兴趣。

另外,后进生之所以对学习抱冷淡消极态度,往往是由于学习长期饱尝失败的痛苦所致。因此,必须培养与智力活动相关的成功感。让每个后进生都直起腰来走路。经常利用表扬来树立后进生的成功感,不断发现其闪光点,不断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哪怕微小的成功都会引起他们的满足、快乐和兴奋的情绪高涨,而这种情感乃是十分重要的求知源泉,这种通过表扬而巩固起来的成功感,将导致其自信心的形成。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要相信“只有差异,没有后进生”。我们只要采取积极的教育方法,“只鼓励,不指责”让后进生体会到学生时代的美妙,把他们真正带入知识的海洋,更重要的是去细心地观察、发现、赏识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地鼓励孩子,克服一切困难向前进。为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每一个进步加油,让他们形成“我是好孩子”的感觉,让老师给了后进生生活、学习的自信和勇气,能够从容地面对人生的挫折,体会生活的快乐。

总之,我认为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天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进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做好他们的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属于他们的快乐还给学生,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只有差异,没有后进生”。

猜你喜欢
成功感后进生同学
高职药学类专业新生学习成功感研究*
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感赋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和学习成功感的关系研究